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努力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努力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时间:2024-05-13 02:54:31 作者:
摘要:《信息日报》是江西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子报,创办于1984年10月1日,是全国第一张以深度经济信息、百姓生活资讯为主的综合信息类日报,开创了我国信息类报刊之先河。

■陈凤 姜红明 武汉城市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追求,凝聚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血脉所在,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只有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铸就中华文明新的时代辉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文化基础。

一、延续文化基因才能让文明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中,产生了车载斗量的思想文化,而其核心内容则已固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几乎所有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都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唯有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境界、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时俱进的品质、愈挫愈奋的韧性。中华文化的这些独有特性,使之能博采众长、因时而化,传千世而常新、历万劫而不泯,而其包含的智慧则愈加丰富多彩,蕴藏的营养更加滋补后人。集数千年的智慧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进入近代以后,曾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一度衰落,依仗机器工业崛起的殖民强盗们趁机大肆入侵。国家受辱,文明蒙尘,人民惨遭蹂躏。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在黑暗中不懈寻求民族复兴道路。直到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紧密结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代,我们党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强大感召力,让中华文明再次彰显出强大生命力。而一旦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背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就会犯错误、走弯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总是把中华传统基因植入马克思主义,从而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不仅不能延续文明,还会失去前进的正确方向。

二、萃取思想精华才能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5000年累积的知识智慧,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国历代先贤对中华文化进行整理阐释、提炼升华、拓展创新,又在历史长河中历经锤炼,其中核心的思辨理念、价值追求、精神标识,不仅拥有民族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充分显现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

不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全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还需要我们立足中华文化深厚沃土,努力萃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古为今用”绝非简单复古,传统文化也不是样样精华,传承传统文化更不是盲目排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思想精华、优秀基因加以传承弘扬,并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行创新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以开放心态学习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在当代世界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当代价值。

三、实现“两个结合”才能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支撑着中国人民开拓进取、百折不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胎记和精神高地,我们必须永远坚守、永恒传承、不断创新。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要求我们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这就要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要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因为二者有着众多的共通性和互补性,通过二者的结合能够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品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创新,同样,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二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要使中华文化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按照时代的新发展新进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拓展创新、补充完善,努力增强其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使之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其时代价值。特别是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定力,努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