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2024-05-14 19:54:37 作者:
摘要:今年12月29日是第六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已成为当今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设立旨在呼吁人类理解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今年12月29日是第六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已成为当今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设立旨在呼吁人类理解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体所构成的生存环境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满足人类基本生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人口增加、环境污染、过度垦殖等因素),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物种未被命名即已灭绝,大量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急剧减少。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今后20至30年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四分之一将面临灭绝的严重威胁。我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拥有200万亩天然林和1600万亩天然次生林,是国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省份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些物种生存模式和栖息地被破坏后,导致了我省动植物数量的急剧减少。稀有动物华南虎、朱已灭绝,一批国家珍贵动物白鳍豚、中华鲟、大、小灵猫、梅花鹿、金钱豹、黑麂、丹顶鹤等濒临灭绝。

190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高等植物,处于濒危的境地,占我省植物总数的6%。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皖南山区梅花鹿栖息环境已缩小到3000平方公里,香果树、楠木及花榈木等珍贵稀有树种仅零星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少数山头。全省征集到的农作物品种,由50年代的3572个减少到目前的1604个。地方珍贵家畜家禽品种损失严重,阜阳的虎头猪、凤阳的大骨鸡等原种已灭绝。对湖泊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造成湖泊萎缩,生物种群减少。巢湖原是长江上的吞吐型湖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曾使其成为我国东部内陆省份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巢湖闸和裕溪闸建立后,湖泊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沿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大增,使巢湖生物多样性受干扰程度与日俱增。水生植物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减少到80年代的2.5%,直接危及到水产资源繁殖和白鹭、红嘴鸥等鸟类的栖息觅食。面对生物多样性资源出现的危机,亟待加大保护力度。专家呼吁:要保护一个物种,就要保护并发展生物地理群落本身,否则要保护某个单一物种是不可能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物种进行就地保护的最重要方法,也是被实践证明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八五”以来,我省应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保护机构对生物多样性实施了强制性保护。1980年至今,省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22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还建成了宣城扬子鳄和铜陵白鳍豚养护场两个珍稀物种保护中心,其中扬子鳄的人工繁殖已获成功。全省现有森林公园34处,总面积11.95万公顷,使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通过实施生态扶贫、发挥区乡合一的体制优势,充分调动了保护区所在地群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摸索了一条在国家级贫困地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功之路。我省目前保护区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与全国相比,保护区面积小,类型简单,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建设与管理体制不顺,一些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明等。亟待增建或完善亚热带阔叶林、水域生态等类型,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扶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强化管理力度。已出台的《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制定的近期目标是,到2005年,我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将由现在的22处增加到89处,总面积达到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1%。

力争经过十年的努力,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要在切实抓好现有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同时,抓紧建设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使各类良好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据悉,省环保部门根据《纲要》精神,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我省的生态保护纲要和规划,加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是我们自身生存之必需,也是子孙后代的期盼。(安徽日报 牛海燕)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