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浅谈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

浅谈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

时间:2024-05-20 06:06:25 作者:
摘要:浅谈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PAGE 1 浅谈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于欣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吉林长春市 130021 xiaoxiaoshengming@163

PAGE 1浅谈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于欣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吉林长春市 130021 xiaoxiaoshengming@163.com 摘要:《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文主要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关键词:生物素养;科学素养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叙述:“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那么,怎样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一、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作用。对一个高中生而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所学的内容对他们是有意义的。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生物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概念,更能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而积极主动学习。如在介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时,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对常见的细胞生物进行分类,同时教师还可以列举大量的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细胞生物,如水中多种藻类植物、使我们患沙眼的衣原体、土壤中的放线菌、橘子皮上生长的青霉菌等等,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生物都可以搬进课堂,一方面使学生的印象加深,一方面激发了学生们的生物学学习热情。简而言之,就是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就是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从高中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逐步理解生物学科中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常用的手段,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思维。教材中实验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研究性课题“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习“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等等,对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们可以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思考实验中注意的问题,从而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们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适当的科学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大量的生物学科信息,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培养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潜能免疫学奠基人詹纳,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不患天花病,进一步研究,他发明了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病,开创了近代免疫学的先河。一战后的一天,弗莱明正在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突然发现,一个培养皿中原来生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变成了青色的霉菌,而且凡是与青色霉菌接触的地方,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变得半透明,最后完全裂解了,培养皿中呈现出干干净净的一圈。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弗莱明意识到可能出现了了不起的东西,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青霉素,于1945年获诺贝尔医学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了解这些科学故事,在这些重大生物学成果发现的过程中,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材中也有许多很好的科学素材,如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和艾弗里的转化因子实验设计都是非常巧妙的。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教材中介绍了有关科学家所做的一些实验,阐明了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一个个实验被人们所逐步揭露和认识的,这使得同学们对科学的产生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传道士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杂交试验得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这给学生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虽然不是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通过对这些科学实验的分析,学生就能从科学家们巧妙构思的实验中学到实验设计探究的真谛,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研潜能意义重大。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要求教师角色行为应有根本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教师要明确生物课是科学课,生物教师是科学教育在生物课上的代言人。生物教师必须在贯彻生物课程目标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学生逐渐养成我们期望的良好的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做起,切实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重视方法、技能的提高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行为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 王永胜.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7.[2] 王永胜.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4-34,153-180.[3] 朱正威.《我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解》[M].中学生物教学2006:1-2.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