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惟愿生生不息!——每天读《论语》(六十二)

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惟愿生生不息!——每天读《论语》(六十二)

时间:2023-09-26 21:04:45 作者:
摘要:(一)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捕鱼;只射白天的飞鸟,而不是守在巢边射晚上归巢的鸟。 (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

(一)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捕鱼;只射白天的飞鸟,而不是守在巢边射晚上归巢的鸟。

(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大概有那种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的人吧,我不会这样。多听,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这样来掌握知识,虽比不上‘生而知之’,但也是不错的方法了。”

(三)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这个地方风气不正,那里的人不怎么讲道理。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这份努力进步的心,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

孔子将仁德之心推及世间万物,这不仅是一丈朴素的生活态度,更能见孔子仁德的境界。

自古以来,儒家学者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一直就有自己的态度。不仅孔子,孟子和荀子也主张,捕鱼时不用很密细的渔网,避免把小鱼捕上来,在鱼类繁殖的季节,更是不准张网或投毒;在草木生长的季节,不要进山采伐,即使采伐树木也要遵守一定的时节,避免影响树木的生长。

这种爱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人思考和借鉴的。

第二则中讲述的是孔子的学习方法。主张对自己所不知的,要多听多看,努力学习。反对的是那种本来就什么都不懂,却凭空杜撰。

由此可见,孔子是个实干主义者,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他自己也是一直身体力行。

第三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和宽容精神,不计较别人过去的过失。

在孔子看来,人人都会犯错,但犯错了不要紧,改了就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态度,孔子才会“有教无类”,才能“诲人不倦”,才会成为中国教育行业的创世先师,流芳百世。

生灵有哪些_世间生物皆有灵性_世间生物有灵

若璠su,二宝妈,坚持100天运动,坚持100天连续写作。今天是连续写作的第98天,累计输出81235字。

自律让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