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姚海涛(青岛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副教授)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时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出自《荀子·天论》。荀子在《天论》中批判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将宗教之天、道德之天拨正为自然之天,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文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其大意为,天上众星相互伴随而旋转,日月相互交替照耀,四季轮流控制着节气,阴阳二气周流变化,风雨博施于天地间,万物各自得到和气而产生,各自得到滋养而成长。看不到大自然如何运作生成万物,而只能看到它的功绩,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妙之处。荀子要言不烦,其在天人关系上的深刻哲思,可以转化为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构建生态哲学具有理论价值,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天地万物有生有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所表达的是“生物”。确切地讲,“和”以生物。正是列星、日月、四时、阴阳、风雨等自然条件的有机结合,生命才得以产生。在这里,“和”是万物在自然界萌生、成长最基础的条件。“和”是贯穿整部中国哲学史的一个重要概念。大体言之,则包括了自然之“和”与人群之“和”。
天地、阴阳、寒暑、四时、风雨等为自然之“和”。自然之“和”,经典多言。《国语·郑语》所载史伯之言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天地和气,生成万物。正面来看,和而不同,多样统一,万物丰长。反之,若完全排斥差异性,名虽为一,万物大殃。自然之“和”启示人们,自然界是一个集复杂性与多样性为一体的自组织系统,构成了生物之所以生成的条件。只有整个系统和谐有序地运转,才能保证万物的化育生长。只有保护好这些基础性条件,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
人群之“和”,儒家言之者众。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易传·系辞下》亦讲天、地、人三才之道。孟子、荀子皆曾言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荀子所论之道,大多为人道,故大量讲“人和”。如“以善和人”“群居和一”“和齐百姓”“合欢定和”等,均属于人群之“和”。到了《中庸》,“中和”更被诠释为天下的大本与达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自然之“和”与人群之“和”构成了人与自然合一的完满状态。
“各得其养以成”,所表达的是“成物”。确切地讲,“养”以成物。自然事物之“养”可分为二:一为自养,也就是自然之养;一曰他养,也就是人之养。所谓自然之养,指的是自然事物之生成有其自养自洽的生态系统。所谓人之养,指的是自然事物生长中人的护持、助力作用。从生态保护角度看,人的主体性作用凸显,体现在不破坏万物之“自养”权利,并发挥人的“他养”义务。按照荀子“天生人成”的理论,天地生物而人成万物,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过程。《中庸》亦云:“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内外之道,内在成己,外在成物,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在荀子看来,这是仁智合一的天生人成之道。《荀子·富国》讲“万物同宇而异体”,万物共处于一个自然共同体中,均有其生存权利。人有智性,认识到人类生存与万物的相互依赖关系,理应保障万物的权利,为其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的今天,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会其所征引的中国古代先哲经典,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广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当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延伸、拓展下去,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必能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4日02版)
相关阅读
-
好消息:世界科技贡献前10名,中国大学独占7所,力压美国3所!
终于弯道超车了,在世界科技贡献前10名大学中,中国大学独占7所,美国仅3所。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2日报道,根据最新的“自然指数”,一些中...
-
3D生物束带紧缩术,轻松解决漏尿难题!长沙丽人妇产正规吗 ?
分娩和衰老是导致盆底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盆底肌受损,一般会造成阴道松弛、小腹坠痛+外阴口胀痛、尿频便秘等,这些症状会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严重,如果盆底肌能受损严重...
-
Nano Energy:高生物安全性墨鱼汁基太阳能吸收器的工程性水运输控制,可显著增强气液界面蒸发效率
能源学人,最具影响力的能源知识服务平台!...
-
重磅!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北京科技大学9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00名!
近日,US News公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内地高校此次共有2739个学科上榜。其中,北京科技大学表现亮眼,共有15个学科入选,其...
-
书中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应对全球变暖“三十六计”,从衣食住行到影视作品,从生命科学到人工智能,从江南小镇到青藏高原,从大漠长河到星辰大海,从世界首富到中国少年……...
-
好消息:世界科技贡献前10名,中国大学独占7所,力压美国3所!
终于弯道超车了,在世界科技贡献前10名大学中,中国大学独占7所,美国仅3所。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2日报道,根据最新的“自然指数”,一些中...
-
Nano Energy:高生物安全性墨鱼汁基太阳能吸收器的工程性水运输控制,可显著增强气液界面蒸发效率
能源学人,最具影响力的能源知识服务平台!...
-
重磅!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北京科技大学9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00名!
近日,US News公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内地高校此次共有2739个学科上榜。其中,北京科技大学表现亮眼,共有15个学科入选,其...
-
登革热 NS1抗原 早期快速诊断 试剂盒 临床评价...
-
书中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应对全球变暖“三十六计”,从衣食住行到影视作品,从生命科学到人工智能,从江南小镇到青藏高原,从大漠长河到星辰大海,从世界首富到中国少年……...
-
高中生物_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高中生物_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