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有答案)丨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有答案),建议各位家长领取打印给孩子练习!试卷均包含参考答案哦~
领取全部电子版试卷请拉到文末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有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上网搜索资料 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进行人口普查 D.用放大镜看蚜虫
2.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水稻、玉米、高粱等归为一类,鸡、鸭、鹅等归为一类,狗、猫等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依据为()
A.生物的个体大小 B.生物的用途
C.生物的生活环境 D.生物的数量
4.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 C.水分、温度 D.空气、阳光
5.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
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6.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细心地观察到这一现象,并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7.我们经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 D.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8.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记录的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分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B.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合作关系
C.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不断进化
10.对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对所看到的生物的记录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A.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 B.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
C.对自己不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 D.对所看到的生物都要如实记录
11.下列各种现象不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A.成百上千只蚂蚁生活在一起分工合作
B.一群成年企鹅在一起保护小企鹅
C.当一群骆马进食时,总有一头骆马放哨
D.雄孔雀在繁殖季节争相开屏
12.生物小组的同学对4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目进行了调查。依据表中数据推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类型
植物种类
动物种类
草原生态系统
568
409
农田生态系统
42
46
荒漠生态系统
116
216
森林生态系统
1 073
1 161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够把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14.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 )
15.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
B.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
C.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
D.玉米田中物种少,自动调节能力强
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第16题)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
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上限达12千米的高空 B.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C.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D.生物圈的下限包括离地面10千米的岩石层
18.我国的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十三五”期间,我国进一步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如图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第18题)
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B.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
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D.受到DDT污染后,草中的DDT含量最高
1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达州市通川区莲花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D.“黄花之乡”渠县境内的所有黄花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20.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
21.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 )
A.食草昆虫 B.青蛙 C.蛇 D.鹰
2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22题)
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
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
24.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24题)
A.图中的甲表示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2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B.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之称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请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说明生物具有哪些生命特征:
资料一一粒桃树种子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并结出许多桃;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资料二从同一棵向日葵上取下的两粒种子种下后,长出的都是向日葵,但两棵向日葵的一些形态结构总是不完全相同。
资料三在天气炎热的夏天,人会大量出汗。
资料四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合拢;草履虫趋向肉汁而逃避食盐;我们在听别人谈梅时,会分泌许多唾液。
(1)资料一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二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三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四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其他特征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四大家鱼”混合养殖是世界公认的生态养鱼杰作。如图是“四大家鱼”混合养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第27题)
(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水草属于____________,“四大家鱼”属于____________,淤泥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____________。
(2)将含草鱼的一条食物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人。
28.(6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8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
(2)图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________。
(3)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____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该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一段时间后,则体内的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
29.(14分)王强和几个同学利用假期对昆仑山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下图是王强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的同学认为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请你在图中画出。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
(第29题)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____________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__环境。
(4)有一时期,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其他鸟类,会造成______________的大量繁殖,结果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30.(16分)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
(第30题)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
次数
A区(只)
10
B区(只)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__________,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________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误差和偶然性。
(5)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实验结果会更科学。
编号
鼠妇数量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只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只
玻璃板
干燥
答案
一、1.D
2.A点拨:鸭和桃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A选项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C、D选项中没有生物,诗中的内容不属于生命现象。
3.B4.C5.C6.A
7.B点拨:“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8.C
9.B点拨: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10.D11.D12.B13.A14.C15.D
16.C点拨:该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昆虫→食虫鸟→鹰;草→昆虫→食虫鸟→蛇→鹰,A错误;鹰以蛇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鹰和蛇都以鼠和食虫鸟为食,两者又为竞争关系,B错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正确;重金属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多,D错误。
17.C
18.D点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在食物链中,末端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鹰。
19.D点拨: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黄花属于生产者。
20.C
21.D点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鹰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因而鹰数量最少。
22.C点拨: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
23.D点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可以反复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被反复利用。
24.B点拨:题图中甲和丙都指向乙,可以判断出乙是分解者;丙指向甲,可以判断出甲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甲、乙、丙只是生物部分,一条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25.B
二、26.(1)能生长和繁殖
(2)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进行呼吸(合理即可)
27.(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水草→草鱼
28.(1)绿色植物
(2)4;食物网
(3)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
(4)分解者(5)鹰
点拨:(1)生产者主要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的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2)(3)图中的食物网的4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麻雀→鹰;绿色植物→蚱蜢→麻雀→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4)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分解者。(5)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一段时间后,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29.(1)图略,提示:增加的箭头为从绿色植物指向杂食性鸟;4
(2)吃与被吃
(3)适应
(4)鼠、昆虫;自动调节;平衡(或稳定)
30.(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是;光
(3)光;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4)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
(5)玻璃板;纸板
点拨:(1)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3)由于实验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因此在实验中应有唯一变量:光。明亮与阴暗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有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和避免偶然性。(5)玻璃板透光,而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因此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应该将玻璃板改为纸板,实验结果会更科学。
【微课堂】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知识精讲总结 【微课堂】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知识精讲总结 【微课堂】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知识精讲总结
【微课堂】人教英语七年级下册同步知识精讲总结 【微课堂】人教英语八年级下册同步知识精讲总结 【微课堂】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精讲汇总 【微课堂】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精讲汇总 【微课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微课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免费领取电子版
点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满分初中课堂
发送关键字“初中试卷”
即可领取电子打印版及全部汇总
别忘了文末【点赞】
和【在看】
哟
相关阅读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有答案)丨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有答案),建议各位家长领取打印给孩子练习!...
-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呢?...
-
朝鲜,实行免费住房、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朝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非常的幸福。近年来,朝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朝鲜实行免费...
-
古代的采花贼,不仅“凌辱”妇女,而且连妹妹他也没有放过,...
-
研究者之一、瑞典隆德大学的地质学教授马茨·E·埃里克森(Mats E。 Eriksson)说:化石细节的完好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掌握它们的全部解剖学特征...
-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呢?...
-
李子蹊(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1)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
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着火星探测飞船天问一号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奔向宇宙的幻......
-
马斯克惊叹中国科技飞速发展马斯克近期公开表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速度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真是印象深刻。作为全球科技领军人物,马...
-
研究者之一、瑞典隆德大学的地质学教授马茨·E·埃里克森(Mats E。 Eriksson)说:化石细节的完好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掌握它们的全部解剖学特征...
-
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科技实力的比拼无疑成为了全球关...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