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数统课收官!学临床研究生物统计,看这一套课程就够了!

数统课收官!学临床研究生物统计,看这一套课程就够了!

时间:2024-05-28 20:05:18 作者:
摘要:《临床研究生物统计系列教程》全部回放已上线!

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创新及各学科领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过程需要临床研究者与生物统计学家高效协作、密切配合,生物统计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生物统计学对许多临床医生来说却总是“莫测高深”。2022年5月,博医荟·科研学院联合广东省生物统计学会、高博临床研究中心,重磅推出《临床研究生物统计系列教程》。多位来自知名机构的生物统计老师们通过17节大课,将临床研究开展所必需的生物统计学知识,从基础到进阶,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讲解。

上周全部课程已完播收官,收获了会员的广泛好评与喜爱。

生物统计家园_生物统计学家_生物统计学

为了方便大家在系列课程播出结束后还能够长期学习、定期温故,荟哥特将17节课的重点整理如下。

第1节:统计分析基本原理与思路

陈平雁教授通过对基本统计学概念进行介绍,包括其中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以及实际应用时的建议,带大家奠定系统学习临床研究生物统计学知识的基础。

第2节: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统计分析是临床研究生物统计学的四大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两大分支,即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曹明博士在本课中讲解了两者的特征,以及实际临床研究设计过程中两者的关系如何?更有经典临床研究的案例分析。

第3节:关联系数与线性回归

周琦博士为大家从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内涵、应用的基本条件与事实、结果解读规则等方面,对关联系数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系统讲解。除此之外,周琦博士还在介绍多元回归分析及其拟合程度的基础上,对大家在回归分析中经常会遇到的包括容易混淆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为大家介绍相关的应对方法。

第4节:生存分析

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困难的一点是如何处理缺失数据的问题。袁鹰教授在课程中对生存数据的特点和Kaplan-Meier estimate生存曲线等相关知识点进行解析,并针对这两条生存曲线进行比较,同时对Cox回归分析和竞争风险模型展开阐述。

第5节:临床研究设计概述

陈平雁教授从临床试验的概念出发,将临床试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四项原则分条缕析为我们讲解,同时还将结合案例为我们呈现临床试验设计思路和设计模型。本课与首节课都属于基础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可搭配学习。

第6节: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化与盲法

在试验设计四大原则对照、重复、随机和盲法中,随机化和盲法正是控制偏倚的有效手段,周立志博士在课程中带我们一起探索随机化和盲法的内涵与方法,同时结合实例为我们做深度解析。

第7节:缺失数据的估计

缺失数据不仅会给试验结果带来偏倚,也会影响检验效能和目标人群的代表性。当数据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发生,吴莹教授告诉我们在数据统计分析时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来提高试验的检验效能,可以减小因缺失数据所带来的研究偏倚。具体方法如何?课程中一探究竟。

第8节:期中分析

期中分析可以修改试验的哪些内容?开展期中分析的常见设计类型都有哪些?成组序贯设计、样本量重估计设计等具体怎样实施?期中分析设置时间点应该如何考虑?什么是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它在期中分析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且听段重阳教授娓娓道来。

第9节:亚组分析与交互效应

本课中,段重阳教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细致讲解亚组分析的作用、如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和运用森林图等数据信息解读亚组结果,以及怎样判断亚组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寻找有价值的亚组分析信息。尤其针对3项研究亚组分析的精彩案例解析,相信一定会对大家临床试验分析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第10节:临床研究的估计目标

学习临床研究的估计目标,首先要了解怎样才算是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构化精确描述;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伴发事件,相应的处理策略也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估计目标的加入对试验设计产生的影响以及估计目标框架下缺失数据和处理的不同之处,这些都是吴莹教授本课的重点内容。

第11节:荟萃分析

曹明博士从荟萃分析的常见问题切入,为我们解答了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比如效应量的选择有哪些原则?效应量的类型又有哪些?如何使用统计模型实现”越精确,越重要“这一原则?如何界定研究间的异质性?如何图形化展示分析的全面信息?发表偏倚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如何缓解“发表偏倚”问题?

第12节:临床试验中的多重性问题

言方荣教授从概念入手,条分缕析,通过对多重性问题的表现、多重性调整策略方法的理论介绍,结合实际临床试验的案例解读,为我们系统讲述多重性问题的知识点与实践思路。

第13节:篮子试验设计

篮子试验可以加速靶向药物研究进程,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袁鹰教授在本课中从主方案设计的类型介绍入手,通过对各类篮子试验设计策略的详细介绍,详述篮子试验的设计思路,相信会为关注靶向药物研究的同道带去启发。

第14节:倾向性评分法在非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本课中,周琦博士从倾向性评分法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倾向性评分具体方法的详细介绍,让我们充分了解其特点和实践模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周琦博士还会分享在医疗器械上市研究这一场景中倾向性评分法的具体应用。

第15节:肿瘤早期临床试验设计

言方荣教授详尽介绍了目前应用于早期临床试验中剂量探索的几类设计方法,比如基于算法的经典“3+3”设计、基于模型的持续再评估法(CRM)以及模型辅助设计贝叶斯最优区间设计;此外还有在Ⅱ期临床试验中会用到的Simon两阶段设计和BOP 2设计,并配有精心选择的实战案例分析,让我们不仅能理解设计思想,更能熟悉实践路线。

第16节:临床医生与统计学家的互动交流

在本课中,吴旻昉统计副总监会分析临床试验中常见的统计学需求、重点介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和误区,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解答临床医生与统计学家沟通时需要关注的事项。

第17节:在扩展队列研究中应用贝叶斯方法监测毒性和有效性

袁鹰教授从介绍扩展队列研究的统计学考量入手,详细拆解贝叶斯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思路,结合案例分析队列拓展研究中如何应用贝叶斯方法监测药物毒性和有效性。

这么多精彩内容,建议收藏后系统学习,也可以遇到某个问题时单拎出来加深印象。荟哥亲测,看一遍只是起步,希望科研的路上,《临床研究生物统计系列教程》能助你一臂之力!

博医荟·科研学院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相关课程,敬请期待!

全部回看视频已上线!

添加小助手

获取观看密码

生物统计家园_生物统计学家_生物统计学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