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荣格的自愈世界:学会接纳平庸的自己,与问题和平共处

荣格的自愈世界:学会接纳平庸的自己,与问题和平共处

时间:2024-05-30 10:11:25 作者:
摘要:小冒坚持原创的759篇 荣格教我与平庸,缺点,问题和平共处。最近生活里有很多很多棘手的问题,自己也有,身边人也有。

小冒坚持原创的759篇 荣格教我与平庸,缺点,问题和平共处。

最近生活里有很多很多棘手的问题,自己也有,身边人也有。

除了疾病和死亡,其他的痛苦都源自我们的价值观。

虽然可以如此坦然,但人到中年,确实要开始面临亲人的生老病死。

我也鼓励过周围人,那些平时非常坚强独立清醒的人。

我们只是普通人,尽全力也未必能做好,有好结果;但我们为亲人的努力和心意,更重要。

我现在对生活的很多问题的心境,确实会超过我的实际年龄。

经历和思维的改变,源自不得不面对的变故痛苦,以及我一直很努力在哲学和心理学寻求的成长。

所以把2021年,对我影响很深远的荣格,推荐给大家。

书评吃力不讨好,但我希望哪怕对一个人的痛苦有所帮助,那么真就不算白写这么多字。

幸运的人生,是用童年来滋养整个人生。

所以相对的,很多人确实是需要用余生的努力,来治愈不那么美好的童年。

这大概就是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为什么逐渐火爆,成为解释一切性格问题,内心伤痛的最简洁直接的理由,甚至一度成为被滥用的借口。

其实,谁不是带着伤长大?

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如意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罢了。

前阵子处于风口浪尖,褒贬不一的电视剧《女心理师》,前期过度夸大内容本身的专业度,导致口碑反弹,

其实有一部分,忠实于心理分析的专业的内容,现代人共性的心理问题的前期简单有效的干预和自救方式,也被很多浮夸到不能理解的玛丽苏,杰克苏恋爱桥段,掩盖得毫无关注度。

如果一开始,找准忠于事实的定位,这是一部融入“心理分析”元素的爱情悬疑剧,那也许又是不一样的体验和口碑。

就像去年火爆的《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和今年虽然收视一般,但是非常温暖有启发的心理疗愈剧《你是我的春天》,

透过娱乐消遣,温柔的启示和教育点到为止,降低沉重的话题的接受门槛,引发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因为,心理分析,哪怕是仅仅是对自己的情绪,性格,心理的掌握,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所以,借助优秀的心理学书籍,重新审视自己,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人事物,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疗愈,心理成长的过程。

未必需要非常专业,或多或少,一定会有收获。

在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中,我个人最感兴趣,甚至和我有更多相近之处,感触颇多的,就是著名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

在认真又艰难地啃荣格《红书》《心理类型》这两本经典著作的过程中,真的需要引入更多辅助的心理学书籍,作为理解的辅助。

这本来自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的《自愈与成长》,选择从荣格身上平民而真实的一面出发,用零阅读门槛的方式,通过他的典型病例和梦境的分析,汲取大师强大的自愈力量,开启深刻、独特而丰盈的成长。

01 理解荣格的基础

结合我之前对荣格多本著作和解读的书籍的理解,简单引入荣格理论中的几个基础概念:

1.内倾 VS 外倾

外倾对感觉更关注,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发展感官、本能和感触性上。

外倾的人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喜欢同他人交往,通常表现为热情活跃,似乎对一切事情都怀有很大的兴趣。

内倾是对观念的知觉的关注,它倾尽全力发展的是直觉,也就是内在幻觉;

内倾的心理能量是向内发掘的,相对于身外世界,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更感兴趣。

他们喜欢探究自我,分析它,给予它更多的关注,有质量的独处才能给他们力量。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兴趣寥寥,因而往往显得安静、寡言。

是否能在与其他人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力量,甚至还会不断向外扩展的心理能量,是最明显的差别。与我们认知里的外向型和内向型人格很接近。

2. 荣格在《心理类型》中,将心理功能分为了四种基本类型。

两种理性类型——

思维型:由概念组成,热衷且善于解决问题获取答案,总是渴望理解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真实的联系;

情感型:是一种价值判断功能,依据事物所引起的体验是愉快还是不愉快来决定是接受还是排斥它;

两种审美类型——

感觉型:包括从外部和内部通关感官所获得的知觉;

直觉型:无需经过感觉、思维、情感而直接把握到的经验,也有人把它称作“第六感”。

荣格总结为:

“感觉告诉我们存在某种东西;

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

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

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让我接受平庸的生活_接受平庸生活更精彩_接受生活的平庸

02 入门荣格,先看什么?

荣格本身成为经久不衰,心理学必读的经典,奥秘也在于,他象征着两种形象:

象征着追寻灵魂的现代人——

从空心青年到巨婴老人,不少现代人丧失人生的意义,呼吸着空虚和焦虑。而荣格几乎从人生的第一场梦开始,就展开其长达 80 余年的内在探索之旅;

象征着受伤疗愈者——

传统的疗愈者常常完美无暇、高不可攀,而荣格的一生,更接近于真实的普通人。他自身携带着精神分裂基因,历经无数创伤,但始终在发奋自我疗愈。

这本书最值得推荐的地方,就是把在我们印象中很难琢磨,高深莫测的荣格,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容易理解。

书里展示了荣格一生最重要的30个梦境,揭秘荣格不为人知的人生痛苦、彷徨、超越、重生。

即使伟大如荣格,依然会经历甚至更多挫折:

所谓原生家庭之殇:父母婚姻破裂,母亲患精神病,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成长里不能承受之轻:被性骚扰,学渣恐惧,同龄人焦虑,如何接受内心真实的自我;

人生的迷茫和哲学思考:如何坦然正视死亡,人际交往中的边界感和分寸,如何走出心理阴影,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

在一个个似曾相识的病例中,我们能看到荣格,也能看到自己。

他的隐私,荣耀与屈辱,乐与痛,清醒与迷茫,甚至都能感受到。

荣格与我们的微妙差别在于,在内心的冲撞浩劫中,面对生活的痛苦磨难,他选择主动进行自我探索和疗愈,用分析梦、绘画曼陀罗、找寻原型等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生命故事。

他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理性分析,更像是带着个人的经验,探索自我,本我,超我之后,尽量不带偏见和预设,去引导向他寻求帮助的人。

从相同的起点出发,到底是找寻终极幸福、实现自我,还是始终漂泊彷徨,你的选择是什么?

接受平庸生活更精彩_让我接受平庸的生活_接受生活的平庸

03 感受荣格的魅力

在作者的描述中,荣格的心理分析的四大特点更加鲜明:

有趣味,有品位,有意义,有用处。

荣格的作品,不是照本宣科的教科书,他既研究精神病人,又研究文化宗教,我也是这种随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的风格,所以非常欣赏这样的文风多样,文体多变,主题有趣。

除去依然符合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论述外,他还会有自己的小爱好:

比如专门研究了轮回重生,飞碟UFO探秘,用统计学来研究占星的夫妻合盘,等等。

有时候,也会觉得,像荣格这样复杂的人生,如果是寻常大众,也可能就会演变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难以为继;

所以他真的是在一片泥泞中,走出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都不会苛责别人的人生选择,很少有人可以真正对别人的痛,感同身受,拯救那么多人心的荣格更加不会。

至少,可以为人生创造出一些乐趣,意义和希望。

被爱好滋养的人生,为热爱而活的每一天,确实会闪闪发光,抚平日复一日的枯燥。

荣格的行文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著作。

古今中外,从西欧的《浮士德》到中国的《易经》,各种题材,连佛教、道教都有研究。

就可以看出他日常涉猎的广泛,以及阅读作为基础素质的沉淀。

其实阅读,本身也许看起来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短期功用,但日积月累,触类旁通,这些知识,理念,认知,总有一天会内化为我们的一部分,帮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在读荣格的过程中,我有重新品读我们的传统文化。

从《庄子》开始,《管子》和《老子》在路上。

那些差点被我们扔掉的传统文化,却被荣格视为心理学珍宝,给予高度赞誉。

键盘侠是提升不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先从真正掌握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始吧。

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有趣味、有品位、有意义的,这大概是他千金难买的收获。

在这种心态下,一个人会不断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完整感、独一无二感,与道合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荣格把这种心态称为自性化或者个性化(individuation)。

虽然2021我整体看起来,也不算有什么太大的进步,比起我那些优秀的同龄人来说。

但我的内心平静,踏实,真的会知足常乐的情绪稳定,给我带来了很多物质以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为什么会开始看荣格的书?

其实也是因为自己也会受很多问题的干扰,有不那么完美的童年遗留问题,有各种性格上的短板,比如讨好型人格,比如过于敏感操心玻璃心,还有很多求而不得,无可奈柯的困惑。

比起行动改变之前,我更多时间和心力,确实用在纠结犹豫,思前想后,和自己斗争的内耗当中。

当我看荣格,我觉得会看到一部分的自己,只是他从来没有困于其中。

他没有去彻底否定生活里一切不好的经历,想法,缺陷,也没有竭力去摆脱,各种各样幻觉的干扰,他是学会了正视,接纳,

既然要承受痛苦,避无可避,那不妨也让经历都成为自己的养料,了解、发现这些幻觉的意义,和它们和平共处。

接受平庸生活更精彩_接受生活的平庸_让我接受平庸的生活

除去细节问题,荣格给我的最大安慰,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接纳,不会高看,也更不会轻视自己的日常,自己的平凡。

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痛苦,痛苦得毫无意义。

空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早早放弃躺平,得过且过,彻底陷入无意义感的机械日常,心灵彻底被冷漠的黑洞吞噬。

平庸也不可耻,每个人都是用尽全力,过好自己平凡的一生,这样的人生,也值得好好过,值得被自己温柔以待。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