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论文)文化本土化:经济全球化的弥补——传承民族文化刻不容缓

(论文)文化本土化:经济全球化的弥补——传承民族文化刻不容缓

时间:2024-06-04 00:10:23 作者:
摘要:心灵菸譬燕盘餐鐾赫灏传承民族文化刻不容缓0李佳O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中历史教科书1991、1996、003、005年四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体现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由高一年级学习世界近代

心 灵 菸 譬 燕 盘 餐 鐾 赫 灏 传 承 民族 文化 刻 不容缓 0 李 佳 2O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的 高 中历 史 教 科 书 ( 1991、 1996 、 2003、 2005 年 四 版 高中历史教科 书 ) 体 现 了这样 一个 发展 趋势 : 由高一年 级 学 习世 界近代 现代 史 , 高 二年 级 学 习 中 国近 代 现 代 史 , 高三年 级学 习中 国古代 史发展 到 高一年级 学 习中国近代现 代 史, 高二 年级 学 习世界 近代 现代 史 , 高三年级 学习 中国古代 史, 再 发展 到高一年 级 学 习中外政 治制度 史、 中外经 济制 度 史 , 高二 年级 学 习 中外文 化 史, 加 上 选修 中外历 史上重 大改革 、 探 索历 史 的奥 秘。 由这 一趋 势 我们 似 乎 可 以 看出这样的规律 : 从普及 世 界历 史到 加 强 国情教 育, 再到将 中国历 史放 置 到世界潮流 中; 从 通 史学 习到专题 史 学习。此 处 且 不论 前后 两者 孰优 孰 劣 , 至 少 我 们 看 到 了一 个 变 化 : 从 重 视政治 史教 育发 展 到 重视 文 化 史教 育 , 因为有一 学期 是 专 门用 来学 习文 化 史的。

笔者认 为 , 这样 的 变化 凸显 了历 史教 育的人 文价值 , 同时我们 还 应 当加强本土文化 的教 育 , 即加 强传 统 文 化 的 教 育 。 l915 年 开始的新 文化运动 , 旨在 借助外来的文化拯 救 民族, 于是这 场 运 动存 在 对 中 国传统 文化彻 底 否 定 而 对 西 方 西 方 全 盘 肯 定 的 偏 颇 。 时 至 今 日, 我 们 回 首 这 段 历 史 , 发 现 自 新 文化 运 动 以 来 , 我 们 离传 统 的 文 化 似 乎越 来越 远 , 我们 似 乎 更愿 意、 更 容 易接 受舶 来 文化 。 当一代 又一 代 的学生不再重视 品评 《 诗 经》 《 论语》, 不再 由衷鉴 赏唐 诗 、 宋词 , 不再 有兴 趣 阅读《 三 国演义》 《红楼 梦》, 不再期 盼春 节、 端午、 中秋 , 大 中小学生轻视 母语 而拼命苦 学外语 时, 取 而代之 的 . ⋯ 镶 54 一ma ih h is @ cf~ 2 1. co r n 一一- - - 一 是喜 爱 日本 动 漫 , 熟 唱英 文歌 曲, 观 赏外 国 大 片, 欢 度 情 人 节 、 圣 诞 节 。

而另一 方面 , 中 国的 民族 文化却 受到 国外 人 的欢 迎 。 比 如 日本 人 曾说 “ 敦 煌 学” 在 日本 而 非在 中国( 当然这 里 面有文化 劫掠 的原 因) , 国外人 喜 欢 阅读 中国的《 老 子》, 用 中 国的《 孙 子 兵法》 经 营企 业 , 就连 花 木 兰 的故 事 也被 美 国人 “ 打 造 ” 一 番 , 而 后 又将 其 制成 商 业 产 品 推 销 到 中 国, 可怜 的 是 , 很 多中国孩子 竟是 通过 美 国版 的 动 画 片 才 知 道 了 花 木 兰 这 个 人 物 。 渐渐 的 . 我们愈 加 感到 维护 民族文化 的 重要 性 . 为什 么一段 时期 以来 , 我们 会 淡 化 民族 文化 的 学 习与教 育呢? 要 解 开这 个问题 , 我 们 不妨换 个命题 去思 考 : 一段 时期 以 来, 我们 重 视 的是 什 么学 习和教 育 呢? 从 高 中历 史课 本 里就 可 以找 到答 案。原 来 , 在 19 世 纪 60 年代 初兴起 的 洋务运动 中就 可 以初 见 端倪 , 洋 务 派提 倡 “ 中体 西 用” , 他们发 现 “ 西 学” 可以拯救 没 落 王朝的统 治 , 于是有 了“ 中学” 和 “ 西 学” 的并立 ,这里的 “ 西 学” 还仅局 限 于西方的科 学技 术。

到 了 1915 年 开 始的新文化运动 , 在彻 底批 判封建 正 统 思 想 的 同 时 又 彻 底 否 定 了 中 国传 统文化 , 其 中也 包含 了 中国传 统 的价 值 观 念 , “ 西 学” 内涵 又 包含 了西 方 的 政 治制度 , 西方 的价值观 念逐 渐 引入 中国。1917 年 俄 国十 月革 命给 中国 送 来 了马克思主 义 , 在 为 中国革命指 明 方 向 的 同 时 也 埋 下 了盲 目 学 习 苏 联模 式的隐患。“ 文革” 期 间, 外来 的 思想文化被杜 绝在 国门之外 , 传统 的 文化 叉被 放 入 了“ 四 旧” 的 垃圾 箱 , 八 个样板 戏 成 了几 亿 中 国人 民的 全部 精神食 粮 。改 革 开放 使 中 国厦 时抓 住 了第三次科技 革命 的 机遇 , 然 而就 在 中国为尽快 与 国 际接 轨的 时候 。 也 赶上 了经济 全球 化 的 浪潮 。高 中历 史课本告诉我们 : “ 经 济全球化 ” 的 实 质是资 本在世 界 范 围 内的新 一轮 扩 张 , 在 全球化 过程 中发 达 资本主 义 国 家占据 了主 导和 有 利 的 地位 。

无 须 赘 述 “ 全球 化 ” 的 相 关 内容 , 仅 从 教 育 这 一层 面来看 。自然科 学的教 育 明显 地 处于上升 势 头, 这 当然是 与发展 经 济的需要 密切 相 关。可是逐 渐 的, 我 们发现连人 文科 学也 逐 渐带有 了“ 全 球化 ” 的迹 象。 当 中 国 的GDP在 以 每 年 7% 一8% 的 速 度 递 增 时 , 我 们 的 文 化 呢 , 发 展 了 多 少? 我 们 民 族 的 文化 呢 , 传 承 了 多 少?愿意学 么? 古汉语 还 有人愿 意读 么? 传统 节 日还 有人记 得 其 中的 习俗 么? 失去传统文 化的承 载 , 我 们的 内心 用 什 么来 充 实呢? 那 些积 淀 了千 百年 的优 秀文化要被什 么所取代 呢? 2006 年 第 34 期 《 晾望 东方周刊》 上登载 了记 者 对 美国 未 来 学 家约翰 奈 斯 比特 的 专 访。奈 斯 比特 曾成 功地预见 了网络 和全 球 经 济 一体 化 等的发展趋 势。他做 了这样 的论 述 : “ 在 未 来几十 年 中, 经 济上 的 国界 分 别会 越来越模 糊 。

经 济上 的全球 化让 中国和世 界 其他 国 家的 经 济 更加 相 互依 赖 , 而 作 为 一 种 补 偿 , 各 个 国 家 古 典 的 乐器 还 有 人 ·的文 化应 更加 本 土化 , 在这 点 上 , 我 感觉 中 国做 得 并 不 够。⋯ ⋯ 通 常 全 球 化 程度 越 高 的 国 家 民族 化 就 越 强 。 随着经济全球 化的到来 , 人们将更加 维普资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