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科学家揭示大灭绝中高温野火事件或为陆地生态系统崩溃重要原因

科学家揭示大灭绝中高温野火事件或为陆地生态系统崩溃重要原因

时间:2024-06-05 03:03:26 作者:
摘要:生态中国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主办,是首家以关注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专业网络传播平台。 生态中国网服务于生态系统宣传规划的实施和业务开展

新华社南京5月23日电(记者朱筱)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合作,揭示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时期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为了解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华介绍,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很短时间内灭绝。在该时期,特提斯周缘强烈的酸性火山活动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通过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全球变暖,使得野火事件显著增加。“野火事件产生的多环芳烃有很强的化学惰性,能够在地层中长期稳定地保存,因此成为恢复古代野火事件最常用的一类指标。”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_二叠纪生物大灭绝视频_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陆地生态系统重建复原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角升林绘)

为深入了解二叠纪末期的野火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崩溃和植被演替过程的影响,科研团队开展了详细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分析工作。研究发现,在陆地二叠纪末大灭绝发生期间,多环芳烃含量显著增高,有机碳同位素出现负异常,揭示在该时期高温且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下,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在这些多环芳烃化合物中,部分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源于生物降解,其异常富集程度还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植物的高温野火燃烧,燃烧的燃料由该时期的热带雨林植被系统提供。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视频_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_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科研人员在进行多环芳烃化合物实验分析工作。(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此外,一些多环芳烃参数指标还表明,在经历陆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陆地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分布于古特提斯洋东岸地区高度多样化的热带雨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本石松类植物所代表的“草地”植被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羽羊齿植物群在二叠纪末期存在“快速”灭绝事件。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