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微专题 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和戏剧知识

微专题 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和戏剧知识

时间:2024-06-06 16:07:21 作者:
摘要:1 现代诗歌的特点我们这里可以用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来概括现代诗歌的特点。“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戏剧有关知识_关于戏剧的知识问答_有关戏剧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1 现代诗歌的特点

我们这里可以用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来概括现代诗歌的特点。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 现代诗歌意象的分类

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歌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作用是使诗歌作品生动化、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内涵。

描述性意象

除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较多的则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

3 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①个人之情,丰富多彩。抒写个人之情的现代诗歌很多,有的个人之情只是诗人自身情感,有的个人之情却具有普遍意义,要善于区分。

②世间百态,家国情怀。许多诗人把诗歌的镜头对准世间百态,或展示,或歌咏,或赞美,或同情,或反思;还有许多诗人把笔触放在家国情怀上,为国家、为民族放歌,表现出大视野、大境界。

③宇宙自然,人生哲理。现代诗歌中,有许多篇章把镜头对准宇宙自然,对准平凡的世界,抒写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探求人生感悟,揭示人生哲理。

4 现代诗歌的语言

赏析现代诗歌的语言,一般从节奏与韵律、炼字、修辞手法和意蕴等方面入手。

①熟悉节奏,感受韵律,欣赏语言的音乐美。

②推敲炼字,咀嚼涵泳,体味语言的隽永美。

③分析修辞手法,领会语言的形象美。

④借助联想,依托想象,体味语言的意蕴美。

5 现代诗歌突出的手法和技巧

①象征手法: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②陌生化:指在语言上偏离我们的常识,赋予事物一种新的感觉、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③蒙太奇:把原本没有联系的镜头通过视觉跳跃近乎完美地组合起来,在现代诗歌中,那些独立存在的事物,在蒙太奇的组合下,可以生成有意义的文本。

知识积累2 戏剧

1 戏剧的结构和分类

戏剧结构

外部

分为幕、场、景等。

内部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戏剧分类

表现形式

话剧、歌剧和舞剧等。

内容的性质

悲剧、喜剧和正剧。

题材

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

2 戏剧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的特征

尖锐激烈: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最后的爆发是格外强烈的。

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虽然未动刀枪,但人物之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最后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

高度集中: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冲突鲜明而突出。

《雷雨》中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集中在几个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集中在周家客厅和鲁家,犹如两军对垒。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

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都属于外部冲突。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

《雷雨》中资本家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繁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之间的冲突。

人物内心的冲突:存在于人物自身的内心世界,属于内部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鲁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结合,侍萍既难同意,又无法道出真相。儿女的要求使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她的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需要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茶馆》展示了维新运动失败后、北洋军阀混战之时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不同类型

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一贯到底,在一次次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爆发。

《雷雨》中繁漪与周萍的冲突贯串全剧。

主次型:全剧有一个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

《西厢记》中主要冲突是自由婚姻和封建婚姻的冲突,但实际上封建家长老夫人在全剧中的戏份并不多。

多样型:一些剧作没有贯串到底的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生活片段组成,这些剧作多在众多人物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下。

《茶馆》没有贯串到底的情节,三幕分别展开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三部分中各有不同的冲突,但各种冲突又都统一于“葬送旧时代”这一主题之下。

3 戏剧的语言

(1)戏剧语言的分类

戏剧中有两种语言:一是人物的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它是剧本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是形成剧本的基本材料;二是作家的“舞台提示”。

(2)戏剧语言的特点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要求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有益于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老舍、曹禺笔下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突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老舍认为对话是人物性格的说明书,“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

戏剧语言的精练美

戏剧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语言必须精练。戏剧语言的精练美表现在台词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广博的内容。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指剧中人物不仅要表现出在说话,而且要表现出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它和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推动剧情的发展。如《雷雨》中鲁大海在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时,侍萍目睹离别二十多年的长子周萍打自己另一个儿子鲁大海时,内心世界的痛苦变化过程。

戏剧语言的含蓄美(潜台词)

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台词之中的真正含意,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说的“话里有话”。

戏剧语言的谐趣性

“谐趣性”就是诙谐、幽默、有趣味性。剧作家有时也用一些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使语言妙趣横生,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戏剧艺术的感染力。

戏剧语言的舞台感和诗意

这一特色既体现在剧本创作的台词中,又体现在“舞台说明”的描绘中。诗意是剧作家追求的美学理想。老舍认为:“戏剧语言要既俗(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诗意,才是好语言。”

(3)舞台说明的类型及作用

舞台说明的类型

人物说明

一般指戏剧文学剧本的“人物表”。它主要是介绍登场人物的年龄、职务和人物间的关系,简明扼要地介绍剧中人物的概况。如《雷雨》第一幕介绍鲁贵时写道:“鲁贵——约莫有四十多岁的样子,神气萎缩,最令人注目的是粗而乱的眉毛同肿眼皮。他的嘴唇,松弛地垂下来。”“他的身体较胖。”“和许多大家的仆人一样,他很懂事,尤其是很懂礼节。”

人物语言说明

这是一种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这种说明一般用括号来标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急走)”“(大怒)”等。

舞台场面说明

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设计,灯光效果、道具运用,人物的上场、下场以及幕的启闭等动作。如《大风歌》的第一场:是年四月丁未日下午,在长乐宫永寿殿西厢。

舞台说明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交代环境

“舞台场面说明”多是这种作用,如《雷雨》中,“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些舞台说明文字交代了雷雨将至的环境特点。

刻画人物

“人物说明”和“人物语言说明”都有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如《雷雨》中,写周朴园时,有“汗涔涔地”舞台说明文字,刻画了周朴园紧张慌乱的状态。

推进剧情发展

“舞台场面说明”“人物说明”和“人物语言说明”都有推进剧情发展的作用,如《雷雨》中,写周萍时,有“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的舞台说明文字,推动了剧情发展,把周、鲁两家的复杂矛盾推向高潮。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