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2022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解读——西安硬科技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六

《2022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解读——西安硬科技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六

时间:2024-06-07 15:06:44 作者:
摘要:如今,“硬科技”已经被公认是能够激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新产业变革、引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硬科技领域的发展突破,已经成为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9月16-

如今,“硬科技”已经被公认是能够激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新产业变革、引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硬科技领域的发展突破,已经成为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9月16-20日,2022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隆重举办,在大会开幕式上,长城战略咨询、中科创星、远望智库、中科硬科技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白皮书》基于西安发展硬科技的实践积累经验,以宏观的社会及产业发展视角,对当下中国硬科技产业动态进行了全景式的研究分析,从硬科技领域、硬科技赛道、硬科技场景等方面进行区域发展硬科技的态势感知,为政府、科技、产业等领域有关人士提供参考。本文将与大家一起解读今年白皮书的核心要点。

第一篇:硬科技时代呼啸而来

自2010年“硬科技”概念提出后,经过10多年发展,当前已经上升到国家话语体系,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迭代。长期来看硬科技将会激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是引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其具有五大特点:战略性、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性、基石性。

2020年全球科技排行榜_全球科技创新排名_2016年全球科技创排名

硬科技五大特点

《白皮书》指出,人类历史上的历次科技革命都以硬科技的出现和成熟为标志,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材料科技、生物技术、能源科技等硬科技呈现出群体性跃升的态势,硬科技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发展,将对经济变革、世界格局、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在国际百年变局深度演进的当下,硬科技也将成为核心竞争点。从国家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阶段,硬科技将成为重要的支撑力,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供重要支撑。

第二篇:硬科技重点领域与关键赛道

《白皮书》基于硬科技的内涵与分类,通过近一年各领域的信息数据整理及分析,共筛选出了八大领域、33个硬科技关键赛道,如下图所示:

2016年全球科技创排名_2020年全球科技排行榜_全球科技创新排名

硬科技重点领域及关键赛道

·人工智能领

人工智能领域以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层为核心要素,与软件框架、平台服务等核心环节进行紧密耦合,拥有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AI芯片四大关键赛道。

·航空航天领域

空天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博弈的新战场,伴随空天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跨界融合,如今已经形成商业运载火箭、卫星及应用、飞行汽车及无人机四大关键赛道;

·生物技术领域

前沿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为医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等环节带来了颠覆式创新,生物技术领域裂变形成基因科技、脑科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四项关键赛道;

·信息技术领域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促进了信息传输方式的变革,如今信息技术领域已经裂变为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量子信息、云安全、元宇宙六大关键赛道;

·集成电路领域

光电芯片从生产到应用,将会为所有芯片为核心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带来颠覆性改变,集成电路领域形成了IC设计、光电芯片、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四个关键赛道;

·新材料领域

新材料在应用上更能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综合要求,裂变为精密制造材料、能源新材料、纳米新材料三个关键赛道;

·新能源领域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如今已经裂变出了太阳能、氢能、风能、新型储能等四大关键赛道;

·智能制造领域

具有信息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制造将成为区域卡位突破的重要选择,如今智能制造已经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增材制造、高端数控机床四个关键赛道。

第三篇:硬科技城市发展

《白皮书》以硬科技的内涵及外延为依据,结合《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6】370号)指标体系和中国硬科技发展指数(HTDI)评价体系,生成了一整套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城市硬科技发展的量化基础。其中,四大一级指标分别为:创新要素投入、创新成果产出、创新环境支撑、创新发展活力。

通过对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计算评估,《白皮书》发布了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数名单。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深圳以较大优势领跑,杭州、苏州、紧随其后,占据前三甲。南京、广州分列第四和第五位,西安以些许优势力压武汉、合肥,排名第六,前十位的城市还有成都和青岛。

2020年全球科技排行榜_2016年全球科技创排名_全球科技创新排名

34个主要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数评价情况

其中,西安为典型的成果转化型城市,创新成果产出指数得分占总得分的比重最高,成果产出及转化力驱动较大。深圳、杭州、成都等为典型的创新活力型,南京、武汉、郑州为环境引导型,以合肥、芜湖为代表的则是要素驱动型城市。

全球科技创新排名_2020年全球科技排行榜_2016年全球科技创排名

硬科技典型城市三维雷达图组

结合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数,《白皮书》对其中八大典型城市进行硬科技发展模式的总结:

西安通过“以两链融合为牵引,加速硬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模式,构建了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坚持硬科技“两链融合”,探索出了“支持硬科技研发—畅通硬科技转化—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硬科技产业”的硬科技发展体系,展现了作为硬科技发源地的特色”。

深圳“以市场活力为内驱,激发硬科技发展动能”,构建了资源和政策围绕市场主体进行配置和设计的创新组织模式,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合肥“以创新投入为杠杆,撬动硬科技创新发展”,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构建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创新体系,在中科大、中科院、中电科“三系”优质科研资源赋能下,激活硬科技创新基因。

成都“以新经济为切入点,释放硬科技创新潜能”,通过市校合作、科技体制改革实现了多领域“破冰”,近几年前沿技术成果不断从实验室走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能级科研平台加速落地,成为城市创新有力支撑。

苏州“以开放引智为磁场,聚集硬科技关键要素”,苏州在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方面为全省树立了样板,“一区两中心”的获批建设,也使苏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地级市。

南京“以落实政策为保障,营造硬科技创新氛围”,南京充分发挥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作用,凭借雄厚的科教优势,打造创新资源强磁场,走出了一条政策引领型的硬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武汉“以创新资源为底座,培育壮大硬科技赛道”,充分发挥经济基础、科创资源等优势条件,利用老工业和新兴产业基地的双重特性,在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经验。

杭州“以创新生态为支撑,推动硬科技加速布局”,利用科教资源和创新平台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创新要素集聚,强化硬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硬科技特色产业。

第四篇:硬科技将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赋予了硬科技新使命。《白皮书》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硬科技创新发展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强前沿基础研究;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在硬科技产业发展上还将注重推进硬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硬科技企业培育、提升硬科技产业承载。对于硬科技引擎城市而言,需要营造硬科技创新全生态,并发展城市应用全场景。

发展硬科技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白皮书》还在部署国家硬科技战略力量、强化国家硬科技试点示范上进行了更多展望,提出了相关建议。

整体来看,在过去一年中,硬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技术和场景突破,硬科技正加速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国家乃至人类而言,硬科技事关人类社会进步、共同福祉的提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献策献力,携手并进推动硬科技发展。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