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如何在科创领域弯道超车?
长沙(摄影 / 石亮)
文丨苏木
2023年伊始,一些城市对于未来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思考。
在今年年初,武汉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今年的6月19日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对于长沙未来发展,重磅提出以标志性工程为抓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把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两座城市共同提出“科技创新”与“科技研发”,其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科创强支撑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最终目的是实现综合实力的提升。
不过,长沙提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概念在国内还属少见,翻阅诸多报道,国内暂时都没有一座城市提出类似的定位。
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概念,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命题,长沙凭什么打造,又将如何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一、愿景:研发之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说。
可以说,新一轮的城市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产业的竞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也逐渐成为城市竞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而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从长期目标来看,一方面是符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高地战略。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提出湖南要打造“三个高地”,其一就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而长沙是重要引领区。为了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此前湖南和长沙已经实施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科学城、省级“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建设等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而将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正是湖南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第四项标志性工程。
因此,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符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的。
长沙(摄影 / 石亮)
另一方面,将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也是推动长株潭都市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湘江教育创新带和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
2022年湖南省政府印发的《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就提到,湘江西岸发挥沿岸高等教育科创资源集中的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湘江教育创新带和协同创新中心。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仅是引领长株潭都市圈“科创高地”建设,同时也是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提升城市群区域竞争力。
此外,在区域竞争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发展要素,国家创新中心或者区域的创新高地将会是未来经济区域发展的内核。尽管长沙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连续四年保持前八,且各项创新指数持续攀升,但是周围依旧“群狼环伺”。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3+4”区域创新布局,包括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3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包括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大湾区在内的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中部竞争对手的合肥,赫然在列。同时,包括重庆、武汉、贵阳等城市异军突起,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此“群狼环伺”的情况下,长沙必须“推陈出新”、“先发制人”,才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不落后。
从短期目标来看,在长沙“十四五”规划中,在“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万亿,年均增长7%。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正如前述所言,科技强支撑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最终实现综合实力跃升。
因此,不论是从长期国际竞争来说,还是短期经济增长来说,长沙都有必要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科技拉动经济增长。当然,这方面长沙也是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的。
二、底气:产业优势及创新基因
“湖南既有创新的基因,也有创新的环境,湖湘文化蕴含的‘敢为人先、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等精神特质正是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沈晓明进一步补充说,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创新领域,长沙形成了产业优势。
近些年,长沙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壮大。如今,长沙的产业特色鲜明,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长沙。
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例,从201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成为湖南首个千亿产业集群,到如今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长沙在工程机械领域,当前已经形成了全系列产品与全链条服务,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了强劲动力。
同时,在汽车领域,长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得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四块国家级牌子的城市。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
在新型储能材料领域,长沙已形成从“上游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及Pack到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集聚了一批行业优势企业。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新型储能十大城市/园区研究报告”,长沙荣登“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
而如果说产业体系优势是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根骨,那么包括营商环境、人文环境等在内的,则是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血肉。他们一同构成了长沙的根基。
近些年来,长沙的经济发展与烟火气息、人文气息相互融合,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与远方”。
据《2021新一线城市Z世代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喜欢一座城市的原因有超过70%的人将“生活悠闲、归属感强,烟火气十足”摆在首位。而据数据统计,近10年长沙人口净增300万人以上,新增人口中80%为年轻人。
同时,长沙的房价收入比位居全国50座重点城市最低,物价水平位于中部六省末位,幸福感直线上升,长沙已经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此外,长沙的人文气息,也为这座城市增加了一份“厚度”。
当前,长沙拥有两院院士59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1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9个。同时拥有58所高等院校、97个独立科研机构、73万高校在校生和5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诞生了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等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文气息对创新的赋能,再加上烟火气对城市的整体赋能,人民幸福感的增强,长沙的城市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人和项目来得了,留得住”的良性循环。
不过,这些都离不开长沙对于自身营商环境“不断变革”的决心与信念。
“湖南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企业来湖南发展有项目可投,有利润可赚,充分被尊重。”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说。
营商环境已经成为长沙的“金字招牌”。
在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长沙排名全国第六,上一轮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7项指标进入全国标杆,成为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正是在产业、营商环境、人才优势、教育医疗优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构成了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底气。
三、路径:产学研用与“开放创新”
不过,长沙要把远景目标细化为施工图,还需要时间去探索,在探索中摸索出一条适合长沙的道路。
在长沙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沈晓明表示,要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作示范。
怎么走在前?向在科创方面走在前面的地区学习。
在提出将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之后,长沙市委第一时间统一部署,长沙市委调研室、长沙市科技局、长沙市商务局、自贸临空区综保事务局等部门到北京、天津等地考察。
此次赴北京和天津考察,重点考察了北京中关村、经开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保税区,考察重点可以囊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如何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化主体协同发展,如何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如何加强当地政产学研、金融和产学研的联系。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当地的产学研应该加强“政”和“金”这两个要素。
这一结论或许可以从一些城市的R&D经费支出情况来看。
2021年长沙R&D经费以及投入强度,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低于合肥、武汉。与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也是远远不如,更不用说与深圳相比。长沙R&D经费仅相当于深圳的21.82%,投入强度仅一半。
长沙R&D投入强度仅深圳一半(数据来源:公开报道)
因此,对于未来的长沙要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一方面是加强产学研用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或许需要增加科技研发投入。
除了产学研,考察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外国投资者在新区设立的以科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主要方向的外资研发中心相关情况,以及学习保税区研发平台建设经验。
实际上,在“3+4”区域创新布局中,特别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外资研发中心占很大一部分。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在今年1月举行的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若干措施政策吹风会上就表示,一大批外资研发中心快速成长,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呈现了加速聚集的态势,在构建我国开放创新生态、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这方面,或许也能向苏州取经。相比较高校资源来说,苏州不及长沙与武汉,但是其与全球2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全球设立了35家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并在苏州联合成立各类创新载体。今年的5月24日,西门子首个国外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就落户于苏州太湖科学城。不止西门子,今年以来,包括空客中国研发中心、太古可口可乐、博世汽车等重要项目先后落子苏州。因此,在利用外资设立研发中心,彰显“开放”与“创新”方面,苏州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对象。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长沙不仅需要吸引国内更多企业到长沙设立研发中心,更需要通过本地产学研用体系,拉动当地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沙在对外交流中,原本就具有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一座科创之城正在崛起,未来,长沙将再新增一个“研发之城”的城市名片。
相关阅读
-
长沙(摄影 / 石亮)文丨苏木2023年伊始,一些城市对于未来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思考。在今年年初,武汉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财经领域近一周热点新闻资讯与舆情信息汇整报告(24.3.18-3.24)
对财经领域3月18日至24日这一周内发生的热点新闻资讯信息进行了收集和筛查,挑选汇整出来了其中舆论聚焦度高的信息,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汇整,撰写成了一份财经舆情汇总周报告...
-
城镇人口比例:新加坡100%、巴西87%、印度34%,那中美等国呢?
从世界银行公开的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的城镇人口比例来看,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南美洲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非常之高,已经和欧洲的冰岛、荷兰、瑞典、英国、法国、德国等“不相上下”...
-
其实它能挂出来肯定有它的赚钱方法我随便点开两个产品,虽说是闲鱼币进行交易,但邮费这里不是还得掏12块钱才可以,所以你找低于邮费12块并包邮的产品那这个差价你就赚了...
-
吉林探索燃料乙醇生产新途径...
-
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2亿辆,届时交通用油将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62%以上,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严重缺口.为解决石油供需矛盾...
-
城镇人口比例:新加坡100%、巴西87%、印度34%,那中美等国呢?
从世界银行公开的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的城镇人口比例来看,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南美洲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非常之高,已经和欧洲的冰岛、荷兰、瑞典、英国、法国、德国等“不相上下”...
-
2016-2021年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本报告从国际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发展、国内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政策环境及发展、研发动态、进出口情况、重点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市场的发展...
-
导读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分娩的妈妈群体达到1530万。随着妈妈群体对产品和服务的......
-
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生物科学类专业,生物科学类哪个专业好?下文有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生物科学类专业包含的几大专业及其就业前景。...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