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半月谈丨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什么样?

半月谈丨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什么样?

时间:2024-06-11 16:06:47 作者:
摘要: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什么样?高山推动舒适宜居的新型社区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是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的课题。

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什么样?

高山

推动舒适宜居的新型社区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是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的课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这意味着党和国家进一步重视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社区生活体验。

新时代呼唤新社区,新社区当有新生活。这一新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为此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新生活是什么_生活的新招_生活新知

居民在社区广场上跳舞 邵瑞 摄

优化服务格局,

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

新社区新生活,首要任务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按照住建部的估计,到2025年底以前,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有17万个,涉及居民超4200万户。如此庞大的工程,要求现有社区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不仅更新硬件短板,更要补上软件欠账。

社区服务工作涉及民政、人社、医疗、教育、住建、工会、妇联等诸多部门,如果各方缺乏联动,就很容易造成力量整合不足、资源统筹困难、效率提升受限。

为提升城乡居民居住品质和生活幸福感,未来,市、县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协调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将直接面向群众、乡镇(街道)能够承接的服务事项依法下放。乡镇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街道要做好市政市容管理、物业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组织培育引导等工作。

同时,要全面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保障各社区在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享受相同的待遇。要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采取项目示范等方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鼓励社区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合作。

面对老龄化的大趋势和鼓励生育的新需求,今后,社区服务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服务需求差异化、专业化的特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化建设,培养养老、照护、康健、托幼、心理健康的专业化社工队伍。

畅通信息共享,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河南暴雨灾情中,一份“救命文档”在互联网刷屏,“指尖上的救援”为受困群众带来生机,凸显大数据在当代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巨大威力。

在信息化技术手段日臻完善的今天,各地各部门越发有能力、有意愿通过整合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来实现社区服务智能化。今后,社会人口流动越发频繁复杂,社区服务事项越发千头万绪,社区治理工作降本提质压力逐年加大,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已成为每一个社区面临的紧迫工作。

近几年,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有条件的社区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社区”,推动基础数据上云上网,并将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等功能搬到网上,不仅推动了基层治理及服务工作流程公开透明,更提高了基层治理智能化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不过,也应看到,一些地方在推动数字化治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走了“平台繁多互不兼容、数据采集重复低效”的弯路。未来,要下力气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考虑到老龄化趋势和保护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的现实要求,未来社区在开发智慧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使用习惯,推行适老化、适幼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同时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避免社区服务为上网而上网,杜绝“数字不便”。

新生活是什么_生活的新招_生活新知

爱心暑托班为小朋友们提供丰富的课程和趣味活动 刘颖 摄

塑造精神家园,

构建有温度的生活空间

社区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邻里间重要的情感纽带,是人们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人口异质性、流动性增强,社区邻里关系逐渐变得淡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社区普遍存在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意识较弱、参与度较低、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不利于构建社区公共文化、养成和谐邻里关系。

社区建设不仅要从功能层面提升居住的“温度”,还要在精神层面唤起人们对“家园”的重视。要搭建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平台,以社区志愿服务为载体,促进邻里互助组织化。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的经验是,以党支部为抓手,充分动员86名在册党员、90名离退休党员、159名流动党员,让党员带动更多家庭来参与社区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

规范管理、依规治理,也是服务社区居民的重要工作。过去,有的社区管理者对不文明养狗、高空抛物、噪音扰民、乱停乱放等问题难以下决心解决,甘做“和事佬”,滋生不必要的社区矛盾。未来,要推进社区法治建设,引导社区、发动居民制定共同遵守的文明准则,遏制各类陈规陋习。通过维护良好的社区风气,提升社区服务的“好评率”,使社区真正成为“文明者的家园”。

(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17期)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