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3年11月13日星期一)

【法听——国咨律所每日法律资讯】(2023年11月13日星期一)

时间:2024-06-13 23:04:05 作者:
摘要:点击蓝字,立即关注看每日法律资讯,知天下法律大事,欢迎关注国咨法听【高层法治动态】【最高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衔接】11月13日

图片

据人民法院报报道,2022年10月1日,15岁的小涵(化名)与另7名同学相约玩密室逃脱,在游玩前签下免责声明,中途发生事故,需住院手术治疗。小涵父母联系娱乐室请求赔偿,但被拒绝。今年5月4日,小涵将该娱乐室和其投保的保险公司诉至法院。经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小涵签署的免责声明无效。故判决被告保险公司在保险范围内赔偿原告各项损失40304.94元;被告密室逃脱娱乐室赔偿原告各项损失10658.73元。(来源:人民法院报)

【国咨说】

密室逃脱作为一种新兴娱乐项目,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也颇受青少年欢迎。作为新兴业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在丰富群众娱乐生活的同时,游戏参与者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案原告作为未成年人,未有证据证明原告签订上述免责条款时取得了监护人同意。该免责声明应属无效,不能免除被告的民事赔偿责任。

【河南:男子倒地抢救多日死亡未认定工伤,省高院判重判】

图片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1年9月16日,龚明(化名)在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倒地,抢救48天无效后死亡。抢救期间,龚明的工伤申请未被中原区人社局认定。其家属起诉中原区人社局,要求撤销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重作认定。一审被郑州铁路运输法院驳回。二审维持原判。今年8月30日,河南省高院判决撤销一审、二审行政判决;撤销中原区人社局作出的《郑州市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责令判决送达之日起六十日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11月9日,中原区人社局认定为工伤。(来源:澎湃新闻)

【国咨说】

《民法典》实施前,此类案件多严格执行“48小时标准”。《民法典》融合多部法律,同时加入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序良俗等。法律不再像以前那么冷冰冰,不只法律需要被尊重,道德规范同样需要尊重。

【国际热点】

【英国:社交媒体系统应默认儿童不再出现于“推荐好友列表”中】

图片

近日,英国通信监管机构表示,社交媒体平台应通过程序设置使得默认推荐好友列表中不出现孩子。Ofcom(英国通讯管理局)针对科技平台遵守《网络安全法》的第一份指南中就包含这一点。指南涵盖了社交媒体应如何处理非法内容,例如,网暴儿童。Ofcom在执行《网络安全法》时发布的第一份行为准则草案,涵盖儿童性虐待素材、色情和欺诈等活动。大部分指导法案都是针对色情。(来源:欧洲时报)

【国咨说】

青少年和儿童在社交媒体上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包括提供教育、建立安全措施、鼓励良好的网络行为等,以保护他们的隐私、心理健康和身体安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能确保青少年和儿童在社交媒体上获得积极的体验,并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学者观点】

【李浩(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法院应当遵循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图片

在民事诉讼中,程序同意权主要是指当事人享有的针对法院所选择的程序事项表示赞同或者不赞同的权利。从属性上说,同意权是当事人享有的程序选择权的一种类型,属于消极的程序选择权。同意权所涉及的事项大多属于程序的简化。设置针对法院的同意权一方面是为了使程序的进行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另一方面在于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程序保障。法院在征询同意时,应当遵循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进行。(来源:《法学评论》2023年第6期《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同意权研究》)

【国咨说】

从整个民事纠纷解决程序全局出发,展开对民事程序同意权问题的研究,对构建我国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程序机制,提升纠纷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地位,促进程序公正的实现,提高程序效益,增强民事纠纷解决程序机制的社会适应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资讯团队】: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