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你了解多少?
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512防灾减灾日简介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512防灾减灾日意义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应掌握的小常识
1、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房屋倒塌、触电和火灾、煤气泄露。
2、为了减少地震伤亡,最重要的是在平常学习防震知识,做好防震准备。
3、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4、为防震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防震包存放的地点,以及煤气开关、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
5、在楼房里居住、工作、学习时,应熟悉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
6、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地震时要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如烟囱、断墙附近等。
7、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过重的物品。
8、大地震一般在10-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因此要抓紧时间,行动果断,紧急避险。
9、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内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10、避震时自我保护、防止伤害的措施有: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低头,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11、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12、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
13、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
14、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用手保护自己的头部。
15、在行使的公交车上遇到地震时,要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椅等。
16、乘坐地铁时遇到地震,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17、在商场、书店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附近的大柱子或不易倾倒的大件商品旁。
18、在影剧院遇到地震时,要马上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面、舞台脚下。
19、在体育场(馆)遇到地震时,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向场地中央疏散。
20、如果在公共场所被挤进人群,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将双手交叉在自己的胸部,尽量用肩背部承受挤压。
相关阅读
-
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12防灾减灾日简介2009年3月2日...
-
▍报告摘要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与地缘政治动荡之际,全球创新格局正悄然变化。尽管如此,依旧有两股创新浪潮与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希望的曙光——一是......
-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
全球十大科创城市出炉,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榜上有名,中美合作波动明显
中国城市的科技创新强于“量”,美国城市更胜于“质”。...
-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从出生到长大,健康到衰老疾病。你的出生、遗传、家庭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的人生起点,日常的饮食、行为习惯决定你的身体 ... ,科学网...
-
今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来自陶渊明的《移居二首》,提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上一句和下一句,以及名句原文、出处、释义。...
-
全球十大科创城市出炉,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榜上有名,中美合作波动明显
中国城市的科技创新强于“量”,美国城市更胜于“质”。...
-
在2016年中国「双创周」开幕之前,太库科技作为全球化创新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以「只争朝夕」的速度,短短几天内,在全球两大创新圣地...
-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永宁古城老衙门(一)文/孙雪永宁古邑有两个老衙门,一个在东城,一个在西城,这是我打小就知道的。叙永的两个老衙门...
-
复学序曲|初三班主任:方舱生活让我的孩子们获得了“磁场叠加”
图说:小楠在方舱里学习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我原以为我是将要湮没在黑暗中的小星星,现在我知道,小星星也可以用微弱的光去撕破黑暗的一角,迎来光明...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