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2023科技创新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3科技创新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时间:2024-06-15 22:05:40 作者:
摘要: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23科技创新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专利申请高速增长,2022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7万件,连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我们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2023科技创新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专利申请高速增长,2022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7万件,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通讯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加至2022年的40万家,贡献了全国企业68%的研发投入等等。

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创新及其引发的技术革命和进步成为产业革命的源头,科技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自然,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最后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观念的引导、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可以说,观念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制度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障;但发明一项新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这是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格局呈现美、亚、欧三分天下的局面,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区域占全球研发支出比例近95%。近年来,创新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显著上升,世界创新核心区也呈现东移趋势。亚洲创新地位迅速提升,清华大学联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中,全球领先的50个国际科创中心,有23个在亚洲,有9个在中国。亚洲成为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移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东亚成为全球研发和创新密集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创新方能体现出国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全民创新潜在生产规模非常大,只要中国进入某个领域,产业链集群的规模化优势就可以爆发出来,即使在劳动力成本更高、税率更高的条件下都可以杀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自3月中下旬以来,至少有天津、河北、贵州等20个省份(包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领导班子对地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等进行调研,普遍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的重要性。

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学技术以其基础性、先导性和强渗透性,已成为大国国力竞争的关键性因素。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科技创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

中国科技创新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1.科技型企业分布情况

我国科技型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不均衡的情况,目前主要分布在沿海以及中部地区,西南、西北地区的企业相对较少。从数量上看,全国科技型企业分布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福建、安徽、河南。

沿海地区省市因经济发展较快,政策引导力度大,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聚集,而融资能力的提升又反哺企业提高自身科技实力。从2012至2021十年间,我国科技企业融资次数TOP5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总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企业融资环境较好,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

近几年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进展顺利,包括“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不断推进,使得科创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可被认为是我国科技企业培育的沃土,也是高成长科技企业优选的栖息区域。

2.上市科技企业分布情况

从上市公司科技实力上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4684家,其中深交所2576家,上交所2032家,北交所76家。在四个上市板块中,科创板的整体科技实力最高,其次是创业板,沪深主板的企业创新能力分布相差不大。上市公司整体科技实力平均得分为83.2分,其中广东和北京在上市企业数量以及科技创新水平方面表现突出;在自治区中,内蒙古的整体科技实力较强。

3.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分布情况

2022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8997家,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覆盖医药、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一连串喜人的数据,彰显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潜能,展现出我国“小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蓬勃势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区域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5370家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比约60%;2068家分布在中部地区,占比约23%;1167家分布在西部地区,占比约13%;392家分布在东北地区,占比约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分布与工业增加值全国分布基本保持一致。

科技创新行业报告在总结中国科技创新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科技创新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欲了解更多关于科技创新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科技创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