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医院院感工作制度(16-17)——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医院院感工作制度(16-17)——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时间:2024-06-16 11:08:23 作者:
摘要:环境表面:医院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 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等。

手术室院感知识培训最新知识_手术室院感内容有哪些_手术室院感知识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一、明确相关概念

(一)环境表面:医院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 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等。

(二)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 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三)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 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量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四)隔断防护: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 塑料、装饰板等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 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五)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六)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 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 查室等。

(七)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 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ICU 等。

二、职责与分工

(一)后勤保障部为医院环境表面清洁的主管部门,负责与保洁公司签订环 境清洁服务合同,将医院环境清洁纳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整体质量管理。并分派专职人员分管日常督导检查工作。

(二)保洁公司应定期对环境清洁质量征求意见,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三)医政科、护理部指导各门诊、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 本 部门保洁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清洁质量不达标时,所在科室可向后勤保 障部及保洁公司反馈。

(四)感染防控科负责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与 基本技能培训,定期抽查保洁人员对清洁与消毒知识掌握情况。

三、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原则

(一)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清洁方式。

(二)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顺序进行。

(三)根据不同区域选择清洁用具,抹布、拖布/地巾均引用色彩管理。

四、日常清洁与消毒要求

手术室院感内容有哪些_手术室院感知识_手术室院感知识培训最新知识

(一)床单元的清洁消毒应采取一床一巾的方式,清洁下一个床单元前应进 行手卫生。遇到污染较重的表面时,可增加抹布数量。

(二)床单元与地面等环境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血液 体液等明显污染时,遵循《血液、体液溅洒处置流程》处置。

(三)遇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其他感染时,应增加对床单元清洁消毒频次,清洁后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清洁与消毒应安排在每次保洁最后进行。

(四)患者因出院、转科等离开病房后,保洁人员应对床单元、房间物体表 面及卫生间进行终末消毒。

(五)抹布与拖布/地巾使用后集中进行清洗与消毒。先将其彻底清洗,布 巾/拖布/地巾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六)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 泡>10min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2000mg/L-5000mg/l 消毒液,浸泡>30min。

(七)保洁人员在工作时应做好手卫生及个人防护,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及时 正确处理并报告所在病区护士长。

五、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当对污染的器械/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对被脱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 处置前应先消毒。

六、内镜中心、CSSD 应建立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和相应SOP,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和反馈。

附: 含氯消毒剂配置方法

手术室院感知识_手术室院感内容有哪些_手术室院感知识培训最新知识

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本制度是针对感染防控风险开展的综合分析、评价、预判、筛查和干预等 活动。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规范性要求。主要包括病例风险评估、病种风 险评估、部门(科室)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以及感染聚集、流行和暴发等 的风险评估。

一、感染防控科、各重点部门(ICU、手术部、内镜中心等)做好日常感染 监测,并对监测内容至少每季度进行分析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感染 风险评估方案,至少每半度开展一次感染防控风险评估。

二、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医院、科室感染防控的主要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次序。

三、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定或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

四、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开展感染高危人员筛查的工作机制。

五、重点传染病疫情流行期间,医院可以根据疫情形势,进行全系统、全方位、无死角的感染风险排查。

六、疫情防控期间,医院不仅重点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其他部门、人群、岗位都要开展,例如:普通病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一一风险评估排查,医疗废物的长期风险排查,重点人群如保洁人员的风险排查等,排查要求根据疫 情政策或医院防控制度执行。

七、风险评估可以发现医院近期或某个阶段存在感染风险,所以要形成长效机制,成立排查小组,由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的体系要求,形成 感染防控科、医政科、护理部、药剂科、后勤科、综采办等共同协作的机制,分工明确,层层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形成台账,一一进行解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