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国诞生
文|新华社记者王琳琳、董瑞丰
2019年1月24日,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登上中国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封面,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克隆技术走向成熟,实验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照进现实”,全球实验动物使用数量有望大幅降低,药物研发驶入“快车道”。
“10年攻关+10亿美元投入”几乎是目前新药出炉的“标配”,然而,即便投入如此之巨,失败概率仍超90%。科学界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遗传背景一致的实验用疾病模型猴。
猕猴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2017年,“中中”“华华”的成功克隆解决了让野生猕猴遗传背景一致的问题,却未能解决疾病模型猴的构建难题。这一次,在严格遵循科研伦理的前提下,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洪钧、孙强、刘真团队首次通过敲除“关键基因”的方法,获得5只生物钟紊乱严重程度不同的疾病猴,而后,他们从中选取了一只紊乱特征最为明显的猕猴作为克隆“原型”,通过采集其体细胞的细胞核,最终获得5只克隆疾病猴。目前年龄最大的已超半岁,年龄最小的也已超过3个月。至此,疾病模型猴的构建难题被攻克。
业内专家认为,“中中”“华华”的细胞核来自雌性胎猴,而此次5只克隆猴的细胞核来自雄性青年疾病猴,操作要求更高、实现难度更大,这表明中国体细胞克隆技术走向成熟。
1月22日,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猴室拍摄的五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的“父亲”。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目前,每年全球药物研发会使用大量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安全性和代谢检测,还会招募众多临床试验人群做药效评估。随着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未来全球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有望大幅降低,临床试验人群服用无效药物的比例也将大大降低。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优化“基因修饰+体细胞克隆技术”,研制患有各类脑疾病的克隆猴模型,在基础研究方面用于绘制“全脑神经联接图谱”,在转化应用方面用于研发更有效的脑疾病治疗手段,进一步提升药物研发效率。
相关阅读
-
2019年1月24日,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登上中国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封面,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克隆技术走向成熟,实验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照进现实”。...
-
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这意味着要打破自我的“认知天性”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标准化考试存在陷阱...
-
文 | 辰星观点编辑 | 辰星观点前言根据2024年5月7日周二发布的“最富有城市报告”,香港在全球富有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九。...
-
中国古代气象测量科技含量惊人...
-
城市发展潜力排名:伦敦第3,深圳第46,西安第89,曼谷第10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到国家,小到城市,竞争都是日益激烈,毕竟资源就只有那么多,我多了你就少了。...
-
中国古代气象测量科技含量惊人...
-
研究背景:昼夜节律会影响调节癌症相关的多种途径,包括细胞周期检查点、细胞凋亡、细胞增殖、DNA修复和炎症等,已知昼夜节律紊乱(CRD)是肿瘤增殖的主要因素...
-
视频播放位置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雄鸡报晓,蜘蛛半夜结网,向日葵在清晨开放……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存在节律现象...
-
和猫咪一样,刚出生的老虎的眼睛是闭着的,大约10天之后才会睁开眼睛。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每一只老虎身上的条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任意两只绝不相同。...
-
精选防震减灾手抄报文字内容简短(集锦6篇) 精选防震减灾手抄报文字内容简短(篇一) 1、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
-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防灾减灾活动的教案...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