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古代著名文物:海内三宝之一,所有者是厨子,居然享有诸侯的待遇

古代著名文物:海内三宝之一,所有者是厨子,居然享有诸侯的待遇

时间:2024-06-18 06:05:15 作者:
摘要:夏朝建立后,大禹把天下划分成了九个大州,他下令让各个州的州牧供上了各地的青铜,而后铸成了九个不同的大鼎,每一个鼎上都画了各个大州的名山大川,奇闻

鼎作为一种青铜器,最初的时候是用来煮肉用的。夏朝建立后,大禹把天下划分成了九个大州,他下令让各个州的州牧供上了各地的青铜,而后铸成了九个不同的大鼎,每一个鼎上都画了各个大州的名山大川,奇闻异物,用一个大鼎象征一个州。

从那时起,鼎的意义就变了,它从一件器具变成了权力的象征,展现着王权的至高无上。到了周朝,关于礼的制度变得更加完善,鼎更象征着一种礼器。鼎的大小,数量都象征了一个人地位的高低,这些规定都是不能逾越的,不然就会被视为藐视王权。

奇闻异物_异物见闻录_异物奇谈

今天要说的这件文物叫大克鼎,是西周时期的一件大鼎,在清朝末年出土,是海内三宝之一。根据大克鼎的大小,专家们判断出鼎的所有者起码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因为在发现大克鼎的时候,周围还有其他六个小鼎。

西周时诸侯所用的就是七鼎,可是事情也是有意外的,当专家们仔细研究大克鼎的时候,发现鼎内刻有文字。鼎内一共刻有290余字,篆刻地都十分清楚,在读完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判断出现了错误,鼎的主人不仅不是诸侯,甚至连大官都算不上。

异物见闻录_奇闻异物_异物奇谈

根据鼎内的文字记录来看,这个鼎是周王赐给一个大贵族的,名叫克的人,为了追述祖父的功绩,也为了对周王的赏赐心怀感激,他把事迹都刻在了大克鼎的内壁上,这也是大克鼎最特别的一点。

鼎的内壁有记录着文字,也记录了大克鼎的由来。根据记载当时克的祖父是一名膳夫,负责皇帝的饮食和祭天地所用的一些祭品,通俗一点来讲就是皇家的厨子。他当时身处周孝王时代,那时正处于内忧外乱的阶段。外有犬戎作乱,内有各地的诸侯国虎视眈眈。

异物见闻录_异物奇谈_奇闻异物

当时孝王打算先出兵平定了内部的叛乱,然后再去攻打犬戎。 虽然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国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克作为一位膳夫,给孝王提出以周礼来安定各地诸侯,靠着他周旋于各国,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就稳定了国内的朝局。

在各大诸侯国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雍王,克带着祭肉前去雍国,以周礼劝说雍王,使他放弃了发动兵变。而大克鼎就是在他回到京都后,周孝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给他铸造的。一位膳夫能有如此的殊荣,自古以来也是第一位了。

奇闻异物_异物见闻录_异物奇谈

大克鼎出土后,经历也是非常传奇,在它出土后,晚清时期著名的收藏家潘祖荫,成了大克鼎的主人。潘家也成了守护这件文物的世家,在1923年潘达于嫁入潘家,因为丈夫和祖父相继去世,她接过了守护大克鼎的重任。

在抗战时期她把这件文物隐藏起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潘达于才给博物馆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大克鼎的来历,将它转交给了上海博物馆,至此大克鼎才正式地被国家收藏。能为一件文物做这么多,潘家人的精神也是值得尊敬的。

异物见闻录_奇闻异物_异物奇谈

如果仅仅是一个大克鼎,我相信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会有多高,毕竟周朝的诸侯有多少是难以数清的,出土几个鼎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它真正的历史价值,就体现在鼎内的文字上。短短的是是十几行字,体现的是周朝完善的礼制。

异物奇谈_异物见闻录_奇闻异物

礼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不论朝代如何更迭,守礼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华夏人民也正是因为礼而被其他国家赞扬。即便是到了今天,礼数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们。

奇闻异物_异物见闻录_异物奇谈

一个文物是否有价值,要从多方面来考察,大克鼎不论从制造的工艺,还是本身的历史价值,都是无可挑剔的,我也希望能够借助大克鼎的故事,像更多人宣扬我们华夏民族的礼仪,也让更多年轻人重新正式礼仪的重要性。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