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
暑假,对于即将步入高二和高三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对于准高一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暑假也是你比人家高起点的台阶。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章节或一章或一节地来串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点。希望能让孩子开学后能有一个全新的自己。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4)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5)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①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
②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③均匀型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3.样方法
(1)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种群,如植物、蚜虫、跳蝻等。
(2)计数
样方内个体计数涉及样方边缘时,只要每个样方都选择同样的两边及其夹一角即可。
(3)计算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4.标志重捕法
(1)适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种群。
(2)操作与估算:
第一次从该种群捕获部分个体,全部加以标记后放回原种群。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抓捕,其中既有标记的个体,也有未标记的个体。则该种群大小的估计值为: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细菌增长的数学模型。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
2.两种增长模型(“J”型和“S”型)分析
说明:①模拟题常会涉及到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速度)的区分。教材不再提类似字眼,高考中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均表示的是斜率。S型增长曲线的斜率在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另环境容纳量不是种群最大数量,而是种群能够维持的最大数量。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图4-7 );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4.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进行酵母菌计数。
(2)关于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等详见:,这里不再赘述。
说明:①血细胞计数板是全细胞计数,即计数结果包括了活细胞和死细胞。如果要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可以染色处理。②计数时若计数室内计数对象过多,可先将待测样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再计数。
(3)该实验中不同时间取样之间形成对比,不需要单独设立额外的对照试验。
(4)酵母菌在培养时(因缺乏运动能力)会聚集在试管底部,需要先将试管振荡摇匀后再进行计数。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群落内各物种间的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能够决定群落性质或外貌的种类。(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种间关系
连线群落的种间关系
答案(1)-c-Ⅲ(2)-b-Ⅳ(3)-d-Ⅰ(4)-a-Ⅱ
4.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和调查土壤小动物(不适于采用样方法是因为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适于采用标志重捕法是因为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2)丰富度统计方法可以采用①记名计算法(记录物种名和各种群数量);②目测估计法。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2.垂直结构:
①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
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
4.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4节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一、演替的类型
1.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演替向着顶极群落的方向发展
一个成熟的达到平衡状态的生物群落称为顶极群落。向顶极群落演替的过程中,通常物种数目会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越来越稳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顶极群落的类型与环境条件相关。
说明:①由于现有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群落演替最终不一定掩体出森林②一般来说,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也有可能向着反方向进行。
二、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没有人类存在时,演替仍然继续进行。
练习:
1.[2019·全国卷I,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D
2.[2019·全国卷III,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納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増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Sa/2(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3.[2018全国生物卷I,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
答案:D
4.[2018全国生物卷III,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相关阅读
-
暑假,对于即将步入高二和高三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对于准高一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暑假也是你比...
-
孔子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看遍世间冷暖,尝遍人生百态。此...
-
○大运村预计9月底向市民开放\x0d\x0a○四川一项补贴开始申领,最高2000元\x0d\x0a○8月起...
-
生物群落中垂直结构的意义是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条件。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深刻的生态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重要的形态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又可称为形态结构。...
-
现在人的幸福往往仅停留于表面!正所谓外表光鲜,内里忧愁。夫妻生活也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家丑不可外扬。内心再怎么不高兴,但留给朋友、亲戚、同事的...
-
○大运村预计9月底向市民开放\x0d\x0a○四川一项补贴开始申领,最高2000元\x0d\x0a○8月起...
-
生物群落中垂直结构的意义是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条件。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深刻的生态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重要的形态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又可称为形态结构。...
-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doc,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doc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doc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
·1·第8卷第1期010年月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ResourcesVol.8No.1Feb.010中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体系的研究田宜水,赵立欣,孟海......
-
幼儿园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心得体会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
-
一种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氯离子和氟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氯离子和氟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水热萃取-离子色谱法...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