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10、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pdf

10、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pdf

时间:2024-06-20 20:06:35 作者:
摘要:的基本理论第五节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远原圆示):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

的基本理论第五节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远原圆示):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第三阶段,意义的提取和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将‘Wegoschoolyesterday’改成合适的时态”,这是一种典型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或智慧技能的学习)。学生要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知道英语中动词时态变化的规则,在这里是将动词改为过去式的规则。知道某一规则或能陈述该规则,与应用这一规则支配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所以,第一阶段学习是陈述性知识,也就是说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就“英语动词一般现在时态改为一般过去时态”来说,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或阅读教材,知道了一般现在时态改为一般过去时态的规则,并能陈述这些规则(陈述性知识),再通过大量的句子变化的练习,每当看到“yesterday”“someyearsago”等表示过去某时刻的词时,能立即根据规则把句子中的动词改为适当的过去式。

此时相通过复述和精加工等,命题网络重建与改组通过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陈述性知识被提取,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应用习得的概念规则对外办事应用习得的概念规则对内调控.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112PDF文件使用试用版本创建.应的规则已经开始支配学生的行为,规则开始向办事的技能转化。第三个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例如,熟练掌握英语的人,可以脱口说出规范的符合时态规则的英语句子,而不必有意识地去考虑有关规则。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先要知道学习的认知策略是什么;然后通过应用有关策略的练习,使有关学习、记忆或思维的规则支配自己的认知行为;最后能在变化的条件下顺利地应用有关规则,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达到提高学习与记忆效率的目的。综上所说,根据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这两个维度,可以用图描绘广义知识学习的阶段和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广义知识学习与分类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学生认知领域绝大多数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无论是陈述性知识学习还是程序性知识学习,都是以他们对知识的表征为依据展开的。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实现的,而命题的构成是由最基本的符号以及基本的概念,所以本书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从表征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个方面展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通过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实现的,产生式有条件项和行为项两部分组成,条件项的判断和确定是依据对知识的模式识别来进行的,行为项就是识别了条件项以后,跟随其后产生的具体的行为,行为的学习就是一系列动作的学习。所以本书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从模式识别学习(概括化和分化)和动作步骤学习(程序化和程序化合成)两个方面展开的。(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主要是个体新建构的意义能够长时间地存储于长时记忆中,而且在运用时能迅速提取。皮连生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和安德森的激活理论,提出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的模型,把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注意与预期(心向)、激活原有知识(认知结构变量)、选择性知觉、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认知结构的改组或第六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Diliuzh倩n倮113PDF文件使用试用版本创建.的基本理论重建、根据需要提取信息。(二)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表征学习(符号学习)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表征学习的过程:前期阶段(获得意义)和后期阶段(建立表象)。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的过程:可通过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形式获得。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质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三)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陈述性知识的主要教学策略可分为五种:动机激发策略、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者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程序性知识包括三个阶段:程序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自动化阶段。(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按照安德森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学习包括两种类型: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步骤学习,他们存在不同的掌握机制。模式识别学习(产生式的条件项学习)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会对待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通常要经过概括化和分化两种心理机制。概括化是对不同刺激或同类刺激做出相同或相似反应的机制(产生式的条件项发生变化,两个产生式的条件部分中的共同部分构成了新的产生式的条件部分,概括化后的产生式适用范围更广)。

分化是个体对不同类别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机制,114PDF文件使用试用版本创建.分化是在原来的概括不能适用时出现的(导致增加产生式的条件,是产生式适用范围缩小)。动作步骤学习(产生式的行为项学习)动作步骤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主要是对产生式行为项的学习,实际上代表了个体对做事、运算或活动的规则或顺序的实际运用能力。动作步骤学习以模式识别为基础,主要通过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两个机制来完成。程序化指动作步骤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转换为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不再依赖于陈述性知识而独立完成动作步骤的过程。程序的合成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把若干产生式合成一个产生式,把简单的产生式转变成复杂的产生式,实际上就是对程序性知识的组块。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的基本条件都是练习和反馈,借助大量的练习和反馈才能得以实现。(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程序性知识的主要教学策略可分为六种: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示范与讲解策略、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练习与反馈策略、条件化策略、分解性策略。【思考题】简述广义知识的学习过程。第六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Diliuzh倩n倮115PDF文件使用试用版本创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