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诗织就回文锦
“沈阳、成都、株洲,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功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炎郎才尽了,拽不出来什么新词,借用下主席的《如梦令》记录下自己的足迹,以便长亭驻足回望来路的时候,还能找到出发地,免得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如果有一种味道可以自成江湖,它既火热又刺痛,叫人上瘾又令人不适,它可以当配角,又可以当主角,它可以刁钻,亦可浑厚,有人爱它,有人恨它,它既是孤单的也是喧闹的……这也许就只有辣椒能担当起这一称谓了。辣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触觉,舌尖被鞭打一样的痛感,辣椒素可以刺激肾上腺,使人胃口大开,令人欲罢不能……这一路走来我被这一种不是味道的味道,折磨刺激的无可无不可的。四川的辣那是麻辣、陕西的辣那是香辣、湖南的辣那是生辣……那个辣呀,已经成为最有穿透力的味道贯穿于中国城市乡村市井里弄,对于我这个不怎么吃辣的来讲,也不得不用两头辣和满头大汗来适应一路颠沛的感觉……
来到了关中平原,这里的天气也是火辣辣的,再吃一口“油泼辣子一道菜”,觉得浑身着火了一般,烈日下无所躲避。关中的谚语中有八大怪,倒是十分有趣,听来倒是可以清凉一夏:“吃饭蹲门外,房子半边盖,帕帕头上戴,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吼起来,姑娘不对外。”用关中话说起来十分生动有趣。记得有一次,我在西安一处的广场角落听了一下午的秦腔,愣是没听懂一句,南腔北调民风纵异。八大怪其中“帕帕头上戴”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落足的土地,流传至今成为风俗。
这个故事和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武功的一个大才女苏蕙有关。《晋书·列女传》载,苏蕙,陕西省武功县苏坊村人,是东晋陈留(武功)县令苏道质的第三个女儿。苏蕙自幼容貌秀丽,天资聪颖,相传她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三岁学织锦,十五岁时已懂描龙绣凤、纺纱织锦、作赋吟诗,可谓才貌双全。一家女百家求,富家子弟上门求婚都不中苏大小姐法眼,踏破了门槛均被谢绝。
一次偶然机会,苏蕙随父去法门寺赶庙会,看到寺西池畔一位英俊少年搭弓射箭,弓响箭飞,百发百中。父女俩仰慕之情由然而生。便托人相识,自此,苏蕙与这位少年两情相悦,时常在法门寺相会,感情与日俱增。苏蕙十六岁时嫁给了这位文武双全的少年窦滔为妻。婚后二人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窦滔少年意气屡建战功,被秦王符坚封为秦州刺史,功高位显。但不幸为奸臣所害,被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一带)戍边。苏蕙思夫心切,悲痛不已,每日写诗抒怀,年复一年,竟写成了七千多首诗。公元378年,符坚为了借助窦滔的才略,又起用他任安南将军,镇守襄阳。赴任时,窦滔带走了在敦煌流放时认识的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子赵阳台,而苏蕙却被留在家中侍候年迈的婆婆。
天各一方,音讯隔绝,为表达自己纯洁坚贞的爱情和分别后的痛苦与怨恨,苏蕙花了一年多时间用五彩丝线织成了长宽八寸的诗文方绢,共八百四十一字,组成上、下、左、右、纵、横回旋成章的天下第一奇文《璇玑图》,托人千里迢迢捎给丈夫。窦滔看后自惭形秽、顿然醒悟想起家里的发妻,敬佩思念之情顿以复加,反复吟诵,泪如雨下。随后,窦滔把《璇玑图》呈给秦王符坚,秦王看后被苏蕙的才情所感动,特派人盛礼迎苏蕙到襄阳,得以夫妻团圆。此后,窦苏二人重修旧好恩爱如初。
唐代武则天很喜欢这篇诗作,认真地从图中读出二百多首诗,并为之写了《璇玑图序》的文章,称赞苏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同时,武则天也说这幅诗图“读者不能尽通”。苏蕙的“璇玑图”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绝妙,广为流传,她为寻回真爱所作的努力也流传至今。
仅摘录一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以体现苏蕙情意才华之一斑:“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这样的“璇玑图”,非饱学之士,是难以窥其玄机的。
这是苏蕙在闺房织机边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黄庭坚后来晓得了苏蕙的故事,提笔写了《题苏若兰回文锦诗图》盛赞苏蕙的才华:“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苏蕙,一个闺房女子感得黄庭坚如是叹服,实属佳话。
一副“璇玑图”使才女苏蕙名声鹊起,千古称奇。
千百年来,质朴的武功人传承了苏蕙的织锦传情文化,无论谁家嫁女,都要由姑娘亲手织出八寸见方的小手绢,以显示新娘的心灵手巧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手帕也渐渐作为关中地区传统“定情物”的代表,被许多六七十岁、七八十岁或者八九十岁的老太太顶在头上,用以含蓄地表达着这些老人对美好青春的回忆,对家庭婚姻的忠贞坚守!
烈日下挥汗如雨站在苏蕙官场,我也不禁想到,当年那个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放心,曾豪言“不乘驷马之车,不复过此桥”的司马相如,凭借使龙颜大悦的《上林赋》闻名显达、衣食充足后,不也曾把结发妻子抛到了脑后。“饱暖思淫欲”最后居然还产生了休妻纳妾的想法。
终于一天,司马相如给在家“当垆卖酒”的妻子卓文君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独守家室的卓文君以为是丈夫来写接自己进京团聚,没想到得了富贵的负心人给自己写了份云里雾里的数字文。聪明的卓文君稍一稳定情绪,沉静地读后一下子就猜透了丈夫的小心思,不禁泪流满面。目睹负心丈夫的信笺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不就是“无意”吗?
尽管薄情丈夫司马相如纳妾的念头让她伤心欲绝,但这个当初为爱情付出了一切,且青春不再的女子卓文君没有失去理智、没有哭闹,而是冷静下来后满怀悲愤地写下了千古绝唱的《白头吟》和凄怨的《怨郎诗》,规劝被美色迷失了眼睛的丈夫。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怨郎诗》这样写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真是“凄凄复凄凄”,为一个负心郎倾诉了多少幽怨?
司马相如读过妻子的来信,感觉不得而知,如芒在背汗不敢出理屈词穷,想必如是吧……
卓文君真是一代才女,御夫高手,她用深情切意令司马相如回心转意,她的《怨郎诗》字字是思,句句是念,可见她对司马相如还是一往情深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问世间这样的奇女子人世间能有几人?
再如元朝时期,画家赵孟頫见发妻管道升人到中年的容貌褪去,已不再是当年的倾城佳人,也便起了纳妾的心,又不好直说,文人嘛就以小词调管夫人云:“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文人行个苟且之事,也弄得酸溜溜的。
夫人管道升一听便知其意,不温不火答云:“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个衾,死同一个椁。”松雪赵孟頫看到妻子的答词,佯装大笑而止,悻悻作罢。
做仕宦的妻子,胸中没些文墨,地位也是朝不保夕的。
记得十多年前,岳父离世,子女们和岳母讲,去孩子们家里住以便有个照应,岳母轻轻地说:“我不走,万一恁大爷(父亲的意思)来家了,找不着我咋办?”一句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话,使人潸然泪下。当时我听后,一直记在心底。至今,她都一人守着那个老院子,守着那份只有她知道的老一辈夫唱妇随简单的情谊……
离开株洲时两山边的夹竹桃蓊蓊郁郁,煞是好看,微风吹来婀娜多姿有些动容。一股热浪来到武功时,这里塬边的夹竹桃也是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从车窗掠过花枝招展宛若天仙……
相关阅读
-
“沈阳、成都、株洲,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功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炎郎才尽了,拽不出来什么新词,借用下主席的《如梦令》记录下...
-
文笔超赞的秘闻类小说:九死一生只为心中一个“义”字,千年纠葛割舍不下那段情缘
闹书荒,关注这一个号就够...
-
可乐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碳酸饮料,一口可乐喝下去,让人瞬间神清气爽,但是可乐不仅仅只是用来喝的哦,可乐在生活中还...
-
谁知饥饿的宝马,看到这垭口稚嫩的栎树叶时,就饥不择食地大口吃了起来。当它吃得正酣的时候,谁知这里的山神就走到刘秀面前...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种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
-
老公生活不能自理可以离婚。双方当事人可以先协议达成一致,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法律只是对特别的情况作出了不准予离婚的情形。...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深切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道理。3.对名言之句深入探究,提升思想认识。...
-
一、夫妻没有正常性生活能不能离婚1、夫妻没有正常性生活你能离婚,当事人可以选择协议离婚,也可以选择诉讼离婚。我国法律规定,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调解无效,应准予离......
-
湖南省-邵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邵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邵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中学...
-
谁知饥饿的宝马,看到这垭口稚嫩的栎树叶时,就饥不择食地大口吃了起来。当它吃得正酣的时候,谁知这里的山神就走到刘秀面前...
-
关于表达刚刚开始的诗句(形容开始的诗句)1.形容开始的诗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