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中国从四十年代到现在人们在衣着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中国从四十年代到现在人们在衣着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时间:2024-06-24 17:06:02 作者:
摘要:中国从四十年代到现在人们在衣着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装

4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4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

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其中长期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且受多民族服饰影响的汉服大放异彩。

改革开放的风潮席卷全国之后,让“喇叭裤”“红裙子”“健美裤”等风行一时。从此,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们衣服的布料款式更多了,衣服上的纹饰图案更美了,眼前的色彩也变得更加花团锦簇、光彩靓丽。

从长袍、马褂、大襟、镶滚袄裙、瓜皮帽到西装、T恤,从灰蓝白到色彩缤纷,从呆板到个性,从闭塞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自家出产到网上淘宝,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的衣着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那些衣、衫、裤、裙是过往的历史,更是当代的时尚。

从这些人们的衣着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变化,看到了崭新的、开放的、自信的、多元的中国。真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

80年代生活_40年代的生活_八十年代生活

扩展资料:

清代服饰:

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装,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装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