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观展导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观展导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时间:2024-06-28 05:06:57 作者:
摘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介绍。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创建于1959年,2008年5月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该馆是以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即Zayton,泉州别称)港的历史为轴心,通过丰富独特的海上交往文物,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海事类博物馆。它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讴歌了中国人民勇于征服海洋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以及在航海及造船技术方面的许多伟大发明。

01

博物馆介绍

泉州海交馆的东湖新馆的外形酷似大海船,是中国首座以海外交通史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名由郭沫若题写。

一、古船陈列馆

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共分为两个场馆,其一是设在泉州开元寺内的古船陈列馆,其中有一艘宋代古船,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出土,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古船有12道隔舱板,将整个船舱分为13个水密隔舱。由于水密隔舱之间严密的分隔,使水不会由破损的舱体漫延至整个船舱,这样就使船不至于在受创后马上沉没,为采取抢救措施赢得了时间;V形的船底结构,增加了吃水深度,可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保持稳定;船舷及底部“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多层板叠合总厚度达18厘米,坚固异常,足以胜任长时间、长距离、复杂天气情况下的商业航行。

根据出土文物情况、水文地质考证并结合历史,考古学家们推导出了这艘古船传奇而又沉重的经历:

船上发现有南宋钱币,推断该船沉没于南宋末年,而地质学家林和杰运用沉积学原理分析了海船沉没的周边地层环境,认定其沉没于1277年。

在中国历史年代表中,1277年正是一个南宋风雨飘摇、蒙古大军势如破竹的动荡时刻。根据刺桐港的传统,商船都会在头年的秋冬乘北风出航,驶往南洋贩运货物,并在来年夏初乘南来的海风回国。

此时正是1276年秋冬之际,船员们告别家中妻儿,满怀期待地出海,虽然北方的战事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至少大宋的旗帜还飘扬在港口,目送他们出航。船驶向南海诸国与阿拉伯海上贸易的枢纽“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岛上),如愿卖出了当地所需的货物。此时,他们遥远的家乡,却在1277年新年之际,被元军攻占。

1277年7月,大船乘着温暖的南风,载着满满一船香料药物急冲冲地回家,却又遇到南宋军队“杀回马枪”想夺回泉州这个重要的港口。一无所知的船员们离乡不到一年,却已经政权更迭,兵荒马乱,他们不明就里,不敢直接开进晋江靠港卸货,只好将船绕到东侧山后的后渚,只带了随身财物便匆匆离去,留下这艘孤独的大船,在战乱的破坏中沉没,一觉睡了七百多年。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二、东湖新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第二个场馆是1991年2月落成的东湖新馆。

东湖新馆共两层楼,四个展厅:“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以及“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东湖新馆主体楼一楼西展厅,展览面积700平方米。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

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在造船航海、对外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方面所创下的业绩。它以实物和图片,叙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泉州先民在手工业、海外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和抵御外来侵略等方面的历史。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东湖新馆主体楼一楼东展厅,面积800平方米。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展厅名由赵朴初题写

它陈列着宋元时期外国侨民在泉州经商、传教及其后代遗留下来的数百方石刻,内容有墓碑、墓盖石、石雕像和各种教寺建筑构件等,属于古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等几大宗教的遗物。这些石刻混合了中世纪中西方的文化元素,其中多数被定为国家一级藏品。

“中国舟船世界”,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东湖新馆主体楼二楼东西两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

内容包括从人类的舟船起源开始,到中国历代各水域的著名舟船模型,以及古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重大发明等。展出的140多种船模,有各种长江船、黄河船、历代战船、古代使节的出国使船、华丽游船;有郑和下西洋庞大船队和郑成功与荷兰殖民者海军作战的舰队;还有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各种实船,如台湾雅美船、西藏牛皮船、黄河羊皮筏、摩梭人独木舟、绍兴乌蓬船等。

“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东湖新馆的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二楼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

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

展出了宋元时期移民到泉州的阿拉伯及波斯人遗留下来的伊斯兰教石刻300多方,并介绍仍生活在泉州的几个重要阿拉伯后裔家族。

石刻主要为教寺建筑石刻和墓葬建筑石刻,墓葬石刻有墓碑、墓盖石和墓葬构件。石刻的文字以阿拉伯文为主,部分为波斯文和突厥文,有的混刻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于同一碑中。墓碑的记载反映了墓主生前的一些信息。这些墓碑中有几十方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品。

02

馆藏精品推荐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明德化窑何朝宗瓷塑观音立像

明德化窑何朝宗瓷塑观音立像,像中空,通体施乳白釉,胎细腻洁白,背部阴刻有方形“何朝宗印”印记。

德化窑是闽南最富盛名的民窑之一,兴于宋元,盛于明清,以其独树一帜的白瓷艺术名闻遐迩。

何朝宗是明代著名瓷塑家,作品以观音、达摩、弥勒、如来、文昌等宗教人物造像为主,格调高雅、肃穆大方、形态逼真、工艺精细,有“东方艺术”精品之美誉。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孔雀绿釉大瓶(唐五代)

孔雀绿釉大瓶,高75厘米,具有敛口、矮颈、广腹、小底、状如橄榄的特点。胎质粗疏,呈橙红色,通体施孔雀蓝釉,陶瓶肩颈部的耳(环形系)。系孔是不通的,无实用价值,只是装饰,叫“盲系”,在波斯陶瓶中常见,用于墓内点灯,起着“长明灯”的作用。

该瓶系波斯(现伊朗一带)的产品,于唐五代传入中国,反映了当时中外贸易交流史的繁荣。福州刘华(930年)墓出土,一共出土三件,另外两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福建省博物馆。

刘华是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原配夫人,她的丈夫王延钧在公元933年称帝后改年号为龙启,国号“大闽”。闽国前两代君主王审知、王延翰皆未称帝,所以王延钧称得上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基督教八思巴文墓碑石(元)

基督教八思巴文墓碑石,长42厘米,宽32厘米。上面雕刻有八思巴文、汉文和十字架,代表了当时泉州基督教的兴盛。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

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

基督教四翼天使墓碑石(元)

基督教四翼天使墓碑石,高50厘米,宽53厘米。该墓碑石上面雕刻有多种宗教的标志,是当时泉州多种宗教并存的见证。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磁灶窑绿釉军持(宋元)

磁灶窑绿釉军持,高13.4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6厘米。军持是专供外销的产品,在东南亚等地区常有出土,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泉州外贸的繁盛。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印度教大象与林迦龛状石(元)

印度教大象与林迦龛状石,长70厘米,宽50厘米。该雕刻表达万物崇拜印度教神的神话故事,是该类作品的代表作。

03

泉 州‍‍

泉州的海上对外贸易,起源于南朝,发展于唐朝,至宋朝时空前繁荣。

泉州这个古时的刺桐港,因自身条件与历史的风云际会,成为12-14世纪东亚的航运中心,不但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是世界性经济文化的重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作为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最佳注脚,可以让我们重温对于那片蔚蓝色的记忆,领略古代海洋文明的风采,感悟来自海洋的启示。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

泉州大事记:

公元260年建安郡东安县设立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公元265~589年,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南迁至此,沿江而居,故称晋江;

公元561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由晋安今福州泛舟梁安今丰州,在延福寺翻译《金刚经》;

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二人来此传教,死后葬于灵山,俗称圣墓;

公元700年,泉州行政中心从丰州东迁至今泉州古城区;

公元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并沿用至今;

公元904年,王延彬任泉州刺史,执掌泉州军政大权十六年,政通人知,并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岁岁五谷丰登;同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积极采取开放和保护外商蕃舶政策,多发蕃舶以资公用,每遇惊涛狂飙,无有失坏,被号为“招宝侍郎”,他为海外贸易的开拓,商品流通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公元946~962年,留从效任泉州刺史,陶器铜铁泛于番国,取金贝而还,又扩建城池,环植刺桐树,刺桐从此成为泉州的别称;

公元963年~977年,泉州刺史陈洪进将大量海外奢侈品进贡宋朝廷;

公元1009年,阿拉伯穆斯林建艾苏哈卜寺,称圣友寺,即今位于涂门街的清净寺;

公元1087年,宋朝廷在泉州设置福建提举市舶司;

公元1130年,赵氏皇族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

公元1174年,市舶提举虞仲房,在九日山勒石记述祈风典礼之事,是为九日山现存最早的祈风石刻;

公元129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从刺桐港启程远嫁伊儿汗国;

公元1346年6月(元顺帝时期)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赞誉“刺桐港为世界最大港之一”;

伊本·白图泰,中世纪著名的穆斯林旅行家,3次出游,4访麦加,行程达12万公里,是马可波罗的3倍,前后历时28年,有人说他是伊斯兰世界“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在中国停留半年后,于1346年底从泉州离开,他将旅途的奇闻说与人听,后被记录成书,名曰《异域奇游胜览》,俗称《伊本·白图泰游记》,引起了巨大轰动。该游记是研究中世纪穆斯林历史,以及印度、中亚、中国、非洲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游记之一。

公元1370年明朝限定泉州通琉球(今冲绳);

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前,来泉州灵山圣墓行香,镇抚蒲和日为之立碑;

1361~1911年明清时期泉州私商崛起,泉州人大量移民东南亚和我国台湾。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04‍

参观信息‍‍‍‍‍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具体地址: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425(目前,请从泉州海交馆南门兰台路进入本馆)

⏰开放时间:

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东湖街)

1.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09:00-17:00(16:30停止入场)。

2.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东湖馆区实行分时段实名预约参观。每日限额人数为4000人,瞬时最大接待量不超过500人,超过将限制人员进入。

二、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开元寺内)

1.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场),每逢农历二十六闭馆。

2.“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实行分时段实名预约参观。每日限额人数为3000人,瞬时最大接待量不超过100人,超过将限制人员进入。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

航海奇闻找到宝藏_航海奇闻遗物_航海奇闻遗物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