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冀中的地道战》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冀中的地道战》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时间:2024-06-29 20:03:23 作者:
摘要:《冀中的地道战》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PAGEPAGE6/NUMPAGES6《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冀中的地道战》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周而复。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地道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课文中间的重点部分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课时目标】深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重点】深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难点】深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导入:同学们,上节课的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要求大家分成“地道战资料组”“地道生活组”“地道战战斗组”“地道战防御组”“地道战通讯联络组”5个小组,分别介绍地道战的相关内容。

你们完成了吗?接下来,请各小组集合,准备和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成果吧。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聚焦课文内容:按照“地道战资料组”“地道生活组”“地道战战斗组”“地道战防御组”“地道战通讯联络组”的顺序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分享。2.探究方法(1)小组交流,对本组准备分享的内容进行梳理,确定分享的形式、人员分工。(2)小组汇报,进行分享。(3)小组汇报讲解后,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3.探究活动(1)教师引导:请各小组分别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梳理,确认分享形式、人员分工。a.地道战资料组:地道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b.地道生活组:地道是什么样的?人们在地道里怎么生活?c.地道战战斗组: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攻击敌人的?d.地道战防御组: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防御敌人的?e.地道战通讯联络组:人们怎么知道地面上的情况的?提醒学生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有理有据、完整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想法。分享形式不限,可以采用画示意图、表演等多种形式。(2)交流分享:小组代表分享,教师相机引导。①“地道战资料组”分享,介绍地道战的背景。教师相机作以下引导:A.请你先把查阅到的地道战相关背景资料分享给大家吧!预设1:结合地图,我了解了“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那里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

预设2:结合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围剿。扫荡中实施所谓的“烬灭作战”,其实就是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具体讲就是不问男女老幼,把人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食不能搬走的,一律烧毁或下毒。教师引导:地道战资料组的分享很有价值,让我们了解了地道战的背景,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B.了解地道战的背景后,请你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仔细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预设: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C.你知道“封锁沟”“封锁墙”“碉堡”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教师出示图片,点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墙”。并建造碉堡,用以巡视监察。②引导:第1、2自然段介绍了为什么进行地道战,那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预设: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地道藏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敌人来了,就躲在地道里。有时候还会利用地道开展地道战,打击敌人。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第3自然段是对地道战作用的总体介绍,概括写出地道的构造和作用。③“地道生活组”分享,讲解地道构造之奇。(第4自然段)A.接下来请地道生活组和大家分享,并说一说研读了哪个自然段,是用什么办法读懂这个自然段的。预设:我们组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研读了第4自然段。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髙,大概1.3米,如果我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地道由“大洞”和“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闷……我们小组还画了“地道构造示意图”,大家看,这是大洞、小洞、气孔……B.请你结合第4自然段和地道生活组的分享,说一说地道具备怎样的特点?预设:“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隐秘性强;“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较为舒适;“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安全可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功能齐全。

(板书:地道的特点→隐秘性强、较为舒适、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第4自然段主要写地道的保障功能,能提供群众足够的生活空间。④“地道战战斗组”分享,讲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第5自然段)A.请地道战战斗组分享,并说一说研读了哪个自然段,是用什么办法读懂这个自然段的。预设:我们组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研读了第5自然段。我们组想告诉大家,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出口旁堆满荆棘,旁边还有“陷坑”。地道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人爬过去的关口……B.请你结合第5自然段和地道战战斗组的分享,说一说地道设计得怎么样?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地道口堆满荆棘,旁边有陷坑。地道里面有警戒洞、迷惑洞、孑口,说明地道设计精巧、易守难攻。并且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第5自然段主要写地道在抗击敌人方面的作用。(板书:设计精巧、易守难攻)⑤“地道战防御组”分享,讲解地道如何防范敌人的破坏。(第6自然段)A.引导:请地道战防御组分享,并说一说研读了哪个自然段,是用什么办法读懂这个自然段的。预设:我们组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研读了第6自然段。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有枯井和暗沟……B.教师总结:通过地道战防御组的分享,我们可以知道第6自然段主要写地道的防御机制,能防范敌人的各种攻击,也体现了地道设计巧妙。⑥“地道通讯联络组”分享,讲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第7自然段)A.引导:请地道通讯联络组分享,并说一说研读了哪个自然段,是用什么办法读懂这个自然段的。预设:我们组运用带着问题阅读、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研读了第7自然段。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阅读后我们知道“无线电”是地面发现敌情所用的通讯方式,地道里还有更巧妙的“有线电”。我们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有趣的“无线电”,它是这样来传播消息的……B.教师总结:通过地道通讯联络组的分享,我们可以知道第7自然段主要写地道的通讯机制,主要有两种通讯方式。一种是“无线电”,人们靠吆喝声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有线电”,主要应用在地道内,通过铁丝拉动铜铃来传递消息。也体现了地道设计巧妙。(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板书:地道战成功的关键)2.探究方法(1)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组织小组交流。(2)快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3.探究活动(1)老师提出问题: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提问:地道战的成功离不开人们的努力,是谁创造了地道战?预设: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智慧创造了地道战,他们的机智、勇敢,面对敌人的积极态度是地道战胜利的原因。(板书: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提问:在实际战斗中,地道战具备怎样的优势,得以取得胜利?预设: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不到。敌人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却了如指掌。设计巧妙也是胜利的原因。(板书:地道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3)结合补充材料,说说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能够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智慧?补充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拨:中国人民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所以才会激发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抗击敌人的勇气和斗志也是地道战成功的关键。(板书: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4.成果展示(1)引导学生归纳地道的特点。点拨:地道挖在街道和庄稼地下面,距离地面三四尺,说明地道的隐秘性强;地道四尺多高,常备各种生活必需品。有气孔,从气孔能漏下光线来,说明地道较为舒适;地道里面还挖了各种大洞、小洞。大洞的洞顶用木料撑住,安全可靠。小洞有多种用途,功能齐全。地道里设计了各种攻击、防御敌人的机关,和通讯工具,说明地道设计精巧、易守难攻。(2)引导学生归纳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点拨:地道战成功的关键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其次是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3)播放《冀中的地道战》(节选)情境课文(跟读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跟着齐读课文,边读边感受地道战中蕴涵的智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把握文章内容,进而了解地道的特点,探究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课堂小结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冀中的地道战》,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我们中国人民进行的是一场保家卫国 的正义之战,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了顽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抗击敌寇的力量,这 才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四、拓展延伸提问:除了地道战之外,你还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哪些作战方式?预设:地雷战。教师可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地雷战,点拨: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在多次战役中,地雷战大显神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选做:观看电影《地道战》。【板书设计】冀中的地道战地道的特点→隐秘性强、较为舒适、安全可靠、功能齐全、设计精巧、易守难攻①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②地道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③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①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②地道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③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地道战成功的关键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