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骨质疏松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

骨质疏松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

时间:2024-06-30 07:08:44 作者:
摘要:图片: Behance | 设计: Elizaveta Porodina-导言-最近,密探兄忙得晕头转向,虽然累,但是,每次能帮助到一些急需帮助的人,心里却还挺有成就感的。

2、常见症状

骨质疏松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有的患者会出现骨痛(比如腰背疼、翻身起坐活动后疼痛加重)、脊柱变形(比如身高莫名其妙变矮了、驼背了,甚至出现胸廓畸形、便秘、腹痛、腹胀等)的临床表现。但也有很多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直到发生骨折后才知道有骨质疏松这么回事儿。

3、检查项目

话说,「骨密度」这项检查在江湖上的口碑不太好,其实,它的名声完全是被部分坑爹的儿科医院给搞臭了。经常看到很多家长担心宝宝发育不好,一做骨密度检查,果然被告知缺钙,然后就各种焦虑、各种补钙、胡乱用药。随后,又涌现出一群医疗网红大V说骨密度检查各种坑爹,不要给宝宝做。再后来呢,不少人慢慢地对成人骨密度检查也产生了误解……密探兄不得不说,这纯属躺枪误伤啊!对于成人而言,该检查骨密度的时候,还真不能任性拒绝。

好嘛,你说检查就检查咯。可是,市面上有好多种骨密度检查啊,各种莆田系医院也有,一旦有点异常就给各种大补特补,密探兄看了也是哭笑不得。

拿密探兄所在医院的骨密度检查为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量超声,做起来简单,无辐射损伤,而且价格便宜。问题是这玩意儿很多时候不太准,有时候超声做下来有问题,事实上却没有,如果让病人按照超声检查的结果去吃药,那不就过度治疗了么?因此,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如果超声提示有问题,建议进一步做下面这个检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法(DXA),这被认作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如果DXA结果加上你的临床表现确实符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适应症,那就乖乖地接受治疗吧。

4、补点钙,能防治骨质疏松?

这,又是一大误区……

没错,补钙是必须的,但是,如果真的已经有了骨质疏松症状,甚至出现过骨质疏松性骨折,那么,治疗上绝对不仅仅是补钙那么简单。

首先,调整生活方式是基础(此处请回头看上文的可控高危因素部分),比如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啊,充足日晒以自我合成维生素D啊,规律运动,戒烟戒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其次,服用促进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也就是大伙最熟悉的钙,还有维生素D。一般成人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人群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 mg ~1200mg。当然,我们还是建议尽可能从饮食中补充,比如多喝点牛奶。当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时,再通过钙剂补充。至于维生素D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推荐均衡饮食,适当多晒太阳,对于缺乏日照或者有维生素D摄入吸收障碍的、已经有骨质疏松的人,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

最后一部分是很多人的盲区,如果已经有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经历,或者DXA检查提示骨质疏松,那么就应该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比如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雌激素、降钙素等)、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和其他机制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等)。

-完-

每个人自从出生后,骨骼的骨量会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一般在35岁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对于40岁以上的,特别是50岁左右已绝经的女性而言,定期体检骨密度,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是预防骨折的关键。而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生活方式以及饮食则是重点,尽可能在年轻时为未来做好准备,多储备一些「干货」,对避免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都有益无害。

我爱这个世界。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