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初二生物下册:会考知识考点总复习提纲,看一遍,考试不扣分

初二生物下册:会考知识考点总复习提纲,看一遍,考试不扣分

时间:2024-07-09 22:05:58 作者:
摘要: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石花是生物。病毒是生

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石花是生物。病毒是生物。电脑病毒不是生物。钟乳石不是生物。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馒头上长的‘白毛’是生物。)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3)实验法(包括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4)比较法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采用的是观察法。 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采用的是观察法。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为了了解各年龄阶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调查湘潭市中学生的近视率应该采用抽样调查法。 想知道我国人口总数,应该采用普查法。 将两条鲫鱼中的一条的尾鳍剪掉,放入水中,观察两条鱼的运动状况,采用的是对照实验法。 用黑白围棋子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属于模拟实验。探究动植物保护色的形成属于模拟实验。米勒研究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4,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例如: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例如:①鲸鱼浮出水面产生雾状水柱)(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 ,有些生物呼吸不需要氧气,如破伤风杆菌,乳酸菌)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①植物通过落叶带走部分废物。 ②人排尿,排汗,呼出气体。)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①含羞草的叶子受到碰触后合拢。 ②葵花

朵朵向太阳。 ③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 ④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⑤乌贼遇到敌害后喷出墨汁。 ⑥壁虎遇到敌害有断尾反应。 ⑦人的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 ⑧你去捉蝗虫,蝗虫会跑。 ⑨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 ⑩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11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洞里。 12人在天热时少穿一些衣服,在天冷时多穿一些衣服。)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例如:①种子的萌发。 ②蘑菇的生长。 ③破壳而出的幼鳄。 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⑤蜻蜓点水。 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⑦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 ⑧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例如: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④ 一窝小狗毛色不同。 ⑤同一株碧桃开出不同颜色的花。)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5,生物的分类。按形态结构分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和宠物。

14,按照形态结构分类,金鱼属于动物。按照生活环境分类,金鱼属于水生生物。

6,大猫生小猫属于繁殖。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长。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同一窝猫毛色不同属于变异。猫吃老鼠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老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孔雀开屏,仙鹤起舞,青蛙鸣叫,青蛙抱对,蜻蜓点水,属于繁殖。

7,科学家发现,给农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被修剪的树木,不但发出了新芽,还开出了花朵,这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9,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光线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长出一棵新杏树,这反应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这是属于遗传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变异现象。

10,“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所描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所描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述的是繁殖现象。 ‘穿花蛱牒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描述的是繁殖现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繁殖现象。

13,在载玻片上滴甲,乙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连通两滴培养液,在甲的左侧放少许食盐,出现草履虫从甲转到乙中的现象。这一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草履虫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趋利避害)的特性。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0,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影响环境(例如:①蚯蚓使土壤疏松。 ②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降水量多。 ③大肆砍伐森林,水土流失。 ④大树底下好乘凉。 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⑥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

(2)环境影响生物(例如:①雨露滋润禾苗壮。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②园艺工人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来改变花的颜色。)

(3)生物适应环境(例如:①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②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 ③鸭的指间有蹼适于游泳。 ④莲的茎和叶柄中空。 ⑤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度才会出汗,适应沙漠中缺水的环境。 ⑥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⑦骆驼刺的根系发达。 ⑧蝗虫具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⑨枯叶蝶的模样像枯叶。 ⑩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11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 12绿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 13绿草丛中的青蛙是青绿色。 14箭毒蛙有鲜艳的体色,黄蜂有明暗相间的条纹都是警戒色。)

1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13,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生活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4,梧桐叶子比较大,为了减少水分和热量的散失,冬天落叶,以适应冬天寒冷,干燥的环境。

松树叶子较小,且叶子表面有蜡质层,水分和热量的散失少,不落叶也能适应寒冷,干燥的环境。

15,对照实验:除了变量这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16,探究实验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1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阴暗处是对照组。光照处是实验组。 设置阴暗处一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或者起对照作用。)

如何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变量的一组是实验组。

不施加变量的一组是对照组。(接近自然状态的一组是对照组。或者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一组是对照组。)

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避免产生偶然性。

为了减少误差,应设置重复组实验,取重复实验的平均值。

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做能够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该实验变量引起的。

做完实验应将鼠妇放回适于它生活的地方。

18,某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你认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该探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18,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

捕食(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鱼吃小鱼。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竞争(例如:水稻与杂草竞争阳光,水分,肥料。 草盛豆苗稀。)

合作(例如:蜜蜂与蜜蜂之间。 蚂蚁与蚂蚁之间。)

寄生(例如:人与蛔虫,大肠杆菌与大肠杆菌噬菌体。 血吸虫与钉螺。)

共生(例如:地衣与藻类植物共生。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

19,2016年5月,湖南迎来了最强雨季,湘江河床生长的植物大多被淹,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环境影响生物

20,某市由于近几年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几年前销声匿迹的多种鸟类重返家园,这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21,红树林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的淤泥中,红树林根系发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1,树叶总是均匀分布,没有重叠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22,日本的核泄漏使许多日本人患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22,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神农野菊”,它的花散发出阵阵芳香,但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则失去香味,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23,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24,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

25,温带的兔子随季节换毛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

26,多种海鱼一次产卵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成鱼苗的数量很少,这些鱼高产卵量的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生物适应环境。

24,土壤中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花只开花不结果。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环境影响生物。

25,今年来通过大量植树造林,退退耕还林等改造措施,大大增加了各地的植被覆盖面积,不仅发展了旅游经济,也增进了人们的健康,以上说明了生物和环境互相影响。

20,树叶总是均匀分布,没有重叠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体现了哪个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阳光

21,正午蝉鸣叫地厉害,气温降到24度以下就停止鸣叫,体现了哪个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温度

22,早春播种用地膜覆盖,说明哪个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温度

2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哪个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温度

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哪个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温度

24,“清明麦子窜三节”体现了哪个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温度

25,在海洋深处找不到植物,说明哪个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分布?阳光

26,马里亚纳海沟里没有绿色植物,因为没有阳光,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25,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主要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阳光

26,在我国北部的某一纬度地区,从东到西分别分布着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等自然植被,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不同。

26,苹果适宜生活在我国北方,香蕉适宜生活在我国南方,影响生物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27,导致“南橘北枳”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我国南北的差异主要是温度。

28,北方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开放,而长江以南地区的樱花三月份就进入盛开期,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28,“春兰秋菊”,兰花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主要是春秋光照条件不同。

29,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说明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0,“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3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主要描写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32,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说明光照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1,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进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他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竞争。

31,在降雪少的冬季,雷鸟因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适应的相对性。

31,沙漠狐耳朵大。有利于散热,适应炎热的环境。 北极狐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这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2,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则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二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延长鲜花保鲜时间呢?

A组:五支玫瑰花,1000毫升培养液,10毫升清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B组:五支玫瑰花,1000毫升培养液, (1)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1)请问(1)处填写的内容是10毫升柚子皮提取液。

(2)为了避免产生偶然性,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5支玫瑰花外,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为确保玫瑰花保鲜的时间不同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实验所用的玫瑰花的生长状况,品种,开花时间都应相同且适宜。

(3)两组对比,若B组玫瑰花的保鲜时间长,则说明柚子皮提取液能够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4)除了题目中的因素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鲜花的保鲜时间?温度,空气湿度,培养液的情况,人为因素的影响等。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森林里所有的植物不能称为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包括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

3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35,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36,细菌和真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7,生物圈有些动物也以动物的遗体,遗物为食,也属于分解者。如蚯蚓,蜣螂。

36,若地球上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将堆积如山。

37,去南极考察的科学家要把粪便和尿液带离南极是因为南极分解者极少。

38,“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3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解者。

3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40,食物链的起始端是生产者。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不能写入食物链。

4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就越低。

44,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5,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越来越少。沿着食物链,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

46,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做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7,排入生活污水的池塘依然清澈,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8,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49,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因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草原生态系统多,营养结构复杂。

5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生物圈。

51,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狼大量减少,鹿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先增加的原因是天敌减少,后减少的原因是食物短缺。

52, 人类活动要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超过一定限度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53,蘑菇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分解者。

54,在生物学上,把环境中影响水草,鱼,虾及白鹭等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54,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55,判断:1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也能进行物质循环。(错)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将堆积如山。

2生态系统中,没有消费者物质循环仍然能进行。(对) 自然界本来存在物质循环,动物起到了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

3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错)蚯蚓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错) 菟丝子属于寄生植物不是生产者。

5捕食 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错) 捕食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

54,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的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4,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55,生态系统的类型: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他的都是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是农作物。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是人。

56,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57,人们经常施用一种叫做DDT的农药,但在荒芜人烟的南极从未施用过DDT,这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生态系统和周围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58,地球上70%的氧气来自于海洋生态系统。

59,生物圈只是地球表面一薄层。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5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0,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物镜和目镜。其作用是放大物象。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6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度上升或下降。

62, 转换器:调换物镜。

61,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光圈。

62,反光镜有两种:平面镜和凹面镜。

63,外界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外界光线弱的时候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64,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是倒立的,即物象与装片上的物象相比,相当于旋转180°,所以,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6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66,若视野中的物象偏哪个方向就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

若物象偏左上方就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若物象偏左则将玻片标本向左移。

67显微镜只能观察薄而透明的标本。

68,擦拭物镜和目镜只能用擦镜纸。

69,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怎么判断污点的位置,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在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转动物镜污点在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转动玻片标本污点在动,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

69,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正对通光孔。(3)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1)用压片夹固定好玻片标本。(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避免压碎玻片标本。(3)双眼睁开,左眼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四,收镜并放回原处。

70,生物画图的画法,绘图用3H铅笔。图绘在报告纸中央偏左上方,大小适当。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

71,在对光中能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的是反光镜。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初中生物乳酸菌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

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

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

初中生物乳酸菌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

初中生物乳酸菌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

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_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

初中生物乳酸菌知识点_初中生物乳酸菌_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