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期望,可能是动力源泉,也可能是致命毒药
我希望你是一个聪明、努力、乖巧的孩子; 我相信你未来能考上世界一流大学; 我期待你成为上市公司高管,走遍全世界……
这些话,很多父母都曾对孩子说过,一字一句满怀期望。而期望这两个字里,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事实证明,所有孩子都深受父母期望的影响。父母的期望,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
家长有怎样的期望,孩子就会变成怎样
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期望效应”,它的含义是: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1968年,罗森塔尔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对所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几个月后,那些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提高,甚至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强了。
然而,校方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这个名单上的学生都是罗森塔尔随机选的,所谓的测验只不过是个幌子。
而且有趣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被明确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这完全是知晓“秘密”的老师们的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这就是所谓的“期望效应”。
但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人产生重大影响,通常来自权威的期待,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就像上面的实验中,学校老师对学生有巨大权威,所以他们的期望起了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权威的人有很多,但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其实是父母。
因而作为家长,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做出了什么样的预言,都有可能引导孩子变成什么模样。
期望是一把双刃剑
期望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如同夸赞过度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一样,期望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威力无比,用不好,代价惨重。
还记得在2018年,有一则新闻引发了社会轰动。这个新闻里有一对父母,他们对孩子有着极高的期望。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嫌弃孩子不够聪明,就给孩子吃大量的健脑补品;到孩子上学后,他们又想法设法“胁迫”女儿好好学习,考进知名高等学府。
毕业后,女儿本以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了。然而,父母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她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然而,她根本适应不了这份工作,但她又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只能默默承受痛苦。
故事的最终结局,是女儿给妈妈留下了一封简短的邮件后,毫不犹豫地从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那封邮件的名字叫《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里面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或许在天堂我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在这场悲剧里,父母不合理的高期待给孩子套上了精神枷锁,它让孩子无法呼吸,最终只能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获得解脱。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来自权威的期待有着巨大的力量,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最原始也是重要的权威。
在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动用“期待”的力量,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自己的态度中往往带着浓浓的“否定”意味。
“取悦”父母是孩子的天性,察觉到父母的不满后,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父母的期待。也正因为此,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中,往往会带着不自知的控制。
而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孩子还会将父母的期待内化,进而变成自我的期待。
就像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他总是感到很抑郁。分析原因,他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爱忽略自己的优点,放大自己的缺点。
而这种心态的形成,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他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做什么都是高要求。渐渐的,他内化了这些标准,导致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好,什么都做不好。
可见,父母的期望足以决定孩子的未来走向:如果父母的期望是恰当的、积极的,孩子内化了这种期望,就会变得阳光而自信;而如果父母的期望是消极的、过度的,孩子内化吸收后,就会变得苛责自己。
最好的期望,是“我相信你”
什么样的期望,才是积极的期望呢?
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这句话中便蕴含了“期望”理想的模样——无条件的信任。
相比于“如果你不能达成我的期待,那么就得不到我的爱”,积极的期望是“我相信你是好的,无论你能否做到,我都会给你信任和支持”。
这样,期待就成了孩子的动力源泉,而不再是压力。
此外,积极的期待和产生压力的期待之间,还有一个最本质的差别,那就是以谁为中心的期待。
所谓的积极的期待,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而充满压力的期待,则是以父母为中心的。
作为家长,我们在对孩子寄予期望时,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们到底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希望他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期待孩子变得更符合我们的要求?
要知道,我们可以做优秀的自己,但没必要用孩子证明我们是优秀的父母。
每个孩子身上,都寄予了父母的无限期望。但随着孩子长大,他们需要的爱,其实是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如果我们能发自真心地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未来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么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就会成为他自尊、自爱、自信的基石,也成为他未来人生的底气。
相关阅读
-
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期望效应”,它的含义是: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可见,父母的期望足以决定孩子的未来走向:如果父母的期望是恰当的、积极的...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 中国企业有几家?| GENS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17 年度全球 50 大最聪明公司,中国公司九家上榜,其中包括两家台湾地区的公司。...
-
零知识证明为何会和核弹头扯上关系?这个普林斯顿的博士生来告诉你
普林斯顿大学发明了一种验证核弹头真假的方法。重点是,该方法不会泄露除了真假之外的信息…...
-
零知识证明是一种可令证明者在不透露信息本身或其他任何信息的情况下,让验证者相信或证明给验证者某个陈述或论断的真实性的方法。其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加,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
-
A股资本地图惠州篇:15家公司上市,市值逾四千亿,超九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A股资本地图惠州篇:15家公司上市,市值逾四千亿,超九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原创 时代数据君 时代数据 2021年上半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26.58亿元,同比...
-
双鱼座属猪男天生具有善良温柔的性格特点,他们对周围的人非常关心,喜欢照顾他们,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双鱼座属猪男因为他们的善良温柔,容易受到别人的利用和欺骗。...
-
第一篇:感受平凡中的美作文 每当我上学,放学,走在街上时,当我走过马路旁的柳树丛时,我看到了一排排柳树叶随风舞动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的美。可,又是谁,制造了...
-
为什么出轨的原因今天暂且不讨论,实实在在呈现一下这类群体再婚后的生活状态吧,进主题—— 可第二段婚姻是我的出轨了,我反而开始对出轨这个现象抽丝剥茧。陆拾一有句话说得挺有意思的...
-
记者专访曹雪涛院士,且看他对肿瘤免疫疗法的精彩回答。...
-
美不应该只是那些伟大的、壮观的、炫目的、轰轰烈烈的代名词,美更多的来源于简单随性的自然中,蕴藏在日常生活的角落里,彰显在平凡无奇的人身上。只要我们用心去感知...
-
原来,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我们无法去改变他人,唯一能够做到的便是让自己发生改变,改变对世界,对他人,对身边一切的看法,这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得到的!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都是不一样的...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