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我的炒股心得-理念(1)

我的炒股心得-理念(1)

时间:2024-07-15 19:06:56 作者:
摘要:股市不确定(有风险有机会),投资须适当。对我来说,拿出所有的剩余资金来炒股是一个正确决策。

引 言

我是1997年进入股市的。

2012年注册QQ账号,平时写的公司分析、财经思考,以及年度炒股小结(个别年度甚至每季度写一个小结)的文章,就在QQ日记中发表。

2016年之后相继创建“问渠学社”、“小舟观察”两个微信公众号,公司分析、炒股小结、财经问题思考等方面的文章就在这两个公众号上发表。

2021年1月开始,我每周都写一个股市周记,内容包括每周的财经要闻、公司动态、本周操作和后市展望与机构策略)。写周记、写公司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财经要闻、重大经济与社会政策、公司动态等,以利于自己短期的炒股决策。

我将股市里个人投资者(散户),从股市资产总额角度,分为小散(股市资产十万级及以下)、中散(百万级)和牛散(千万级)。我的这种分类可能与其他的分类不一致。

我在股市里的资产,在不同时间段是不一样的。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情况都有,但从来没到过千万级(牛散)水平。我以前是小散,目前是中散。参见。

我在股市中的资产从未达到过千万级,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个人(家庭)财富不多,投入股市的本金小。如果我有上亿的家产,怎么也会拿出个上千万资金来炒炒股。

二是炒股能力不够强、炒股水平不够高。自2012年开始写年度炒股小结以来,大多数年份的收益率虽然跑赢大盘,但并未遥遥领先,有些年份的收益甚至为负,导致本金翻倍的速度不够快。有些牛散的炒股水平和能力(一年本金翻几倍),我这辈子再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的。

2020-2024年我的股市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指数增长情况如下表:

炒股奇人_炒股奇迹_炒股奇闻

注1:收益率=(年末或期末总资产-投入本金)/投入本金,未做加权计算。

注2:表中2020、2021、2022、2023年度炒股收益率参见各年度炒股小结。

注3:2024年沪深300和收益率的数据期间:2024.1.1-7.7。参见。

注4:在中,我修订了绩效标准,上表中的绩效分根据新标准确定或修正。

注5:2012-2019的数据参见。

三是可能受我相对稳健的投资风格(如不融资配资炒股等),以及第一条、第二条炒股理念(投资须适当;不all in)的影响。因为我时不时会将股市里的资金转出来,支付买房首付、趸交还房贷,支付爱人和孩子的保险金,以及金额相对大一些的全家人的外出度假、旅游费用等。还有,我买入、持有的股票盘子相对大,很少买小盘低价股。盘子大基数高,翻倍速度相对慢一些。

我这种个人(家庭)理财做法,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种做法降低了炒股的风险,保住了炒股的收益。从2012年至今,我投入股市的本金应该通过上述方式都转移到房产、保险资产上了。目前在股市里的所谓本金,应该全都是炒股收益(利润)了。

不利的一面是,这种做法不能取得超高的收益率,本金翻倍速度慢。假设我12年(炒股收益率13+%)、13年(28+%)、14年(25%+)、15年上半年(190%+)都不断地往股市里增加本金并加杠杆,2015年下半年(将上半年的收益率基本抹平。2015年炒股收益率之所以还有38.15%,是因为从股票账户转出资金付买房首付了)、2016年(炒股收益率为-15.4%)幸运地空仓或轻仓,2017年(炒股收益率48+%)再和现在一样重仓或满仓,则2017年我在股市里的总资产就是千万级,甚至是亿级了。参见我的炒股心得-前言。

但对我来说,上述假设不成立。这些假设与我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专业知识不相符。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知行合一”,既然不是那样的“知”,就不可能有那样的“行”。

我这种相对稳健的炒股风格,说好听点是“知行合一”,说难听点就是“缺乏足够大的冒险精神”,做不成什么大事。无论怎么说,我都坦然接受,确实就是那么回事。我以后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

怀抱着牛散的梦想,快快乐乐地做一个小散和中散,挺好。

网上曾流传的炒股小段子,有点意思。牛散拍着小散的肩说:好好干,以后像我一样;小散也拍拍牛散的肩说,好好干,以后别像我现在这样(我以前像你一样)。

是小散、中散、牛散不重要,快乐炒股、有正收益才重要。

我要是开盘时间哼着小曲出去散步或游泳较长时间,我爱人就知道这几天股市行情肯定不好,因为我不用盯盘,又快乐地躺平等着或熬着了。有时股市涨了,我就和爱人说,咱们出去吃个大餐或自助吧,股市里挣钱了。

股市中一年又一年的小确幸(即使亏损,但跑赢大盘也是小确幸),也增加了我炒股的自信心,使我更能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与投资策略。

我写炒股心得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炒股经验,以使自己今后的股市投资决策更正确一些(持续改进);二是和炒股朋友们分享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朋友们管理好风险,快快乐乐地炒股。

散户的炒股心得,或许对股市中的其他散户朋友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我在炒股心得-前言中说,本系列公号文将讨论以下问题:

1.理念

2.选股

3.进出(买卖)时机

4.仓位控制

5.操作策略

6.持续改进

我们按顺序进行讨论,先讨论股市投资的理念。

《辞海》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我对“理念”这一概念的简单定义:理念就是我们认为合理的,或我们相信的观点或观念。

我在炒股方面的理念主要有这么几个:

1.股市不确定,投资须适当

2.坚信自己看不准,所以从来不all in

3.敬畏市场,但相信自己能战胜市场

4.A股是猴市,长线选股,波段操作

5.适时止盈止损

暂且想到的就这么几个,以后有新的想法再补充或修正。

有些理念,如“股市不确定,投资须适当”,“坚信自己看不准,所以从来不all in”等,在进入股市的早期阶段就形成了。

有些理念是被市场反复教训以后才形成或修正的,如适时止盈止损。

有些理念是小小成功经验的总结,如“敬畏市场,但相信自己能战胜市场”。这个理念也是告诫自己不跟风、不追风,但要关注风口形成及风口的快速转换。进入2024年以后,A股被戏称为电风扇行情,很多公司的股票,甚至是板块(概念、风格等)指数今天涨,明天就跌,让追风的散户们不知所措。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理念:股市不确定,投资须适当。

理念1 股市不确定 投资须适当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将其改成了“股市不确定,投资须适当”。

为什么将“股市有风险”改为“股市不确定”?

因为我对风险的定义或者内涵有自己的界定或理解。

关于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2)风险是指事件发生概率可以估计的不确定性。

(3)风险是指不确定性中不利的一面,是指对目标实现有不利(负面、消极)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目标实现有有利(正面、积极)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机遇。

(4)风险就是机遇。

我认可定义(3)。我认为不确定性中既有风险也有机遇,我们在管理风险的同时,不能忽略机遇的识别、评估与把握。要让机遇管理融合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设定,战略规划和流程执行中去。

不确定性无时、无处不在,我们要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所以,我将“股市有风险”改成了“股市不确定”,也就是说,股市投资既有风险,也有机遇。

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更新一下我们对全球风险的认知。

为什么“投资须适当”呢?

首先要讨论一下什么是适当的股市投资(额)?适当的股市投资与个人的喜好与性格、财富与风险容量(承受度)、资源与能力等因素有关。

(1)喜好与性格。

就我来说,我非常喜欢炒股、喜欢在股市里转悠(主要是A股和H股),每天看看股,每周写写“股市周记”(记录一下在股市里的所见所闻所为,偶尔工作忙,也不勉强写),每年写个炒股小结,乐在其中。

有人说“股市是改革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情绪放大器”,我是非常认可的。还加了一句“心性修炼场”。我认为,股市还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地方。在股海里扑腾几十年,大涨大跌见得多了,奇闻轶事听得多了,亏损经历得多了(我曾30多元买过银广夏,最低时每股0.75元,10多万的本金当时只剩下数千元;曾在烟台万华一支股票上亏损100多万元),还真有助于形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永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由”的积极心态。

2012年至今,有个别年份我炒股亏损不少,也没跑赢大盘。但心里很坦然,不会怨天尤人(因为同样的环境下,仍然有一些散户能够获取较好的收益),而是更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投资理念、个股选择和操作策略等。

正如中庸里说的,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2)财富与风险容量。

risk appetite,有人翻译为“风险偏好”,我译作“风险容量”。

个人(家庭)财富越多,风险容量也就越大。10多年前,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允许他(王思聪)失败两次,先给他5个亿,如果失败我再给他5个亿,如果还失败,就老老实实回万达上班!”,对王健林来说,王思聪玩完10个亿的这种风险,是小菜一碟。

但是,对我们普通家庭来说,要不要炒股?拿出多少资金来炒股?需要慎重决策!

2013年至今,我每年将满足日常生活开支之后(包括房贷、爱人和孩子的保险支出、旅游度假支出等)的剩余资金全部投入股市。例如,最近一段时间(2024年6月),20年、30年、50年的国债(利率2.5%左右)一上市就售罄,我也将手头的10多万剩余资金还了房贷(利率3%多)而不是投入股市。从收益上看,比买国债划算;从风险上看,降低了整个家庭的财务风险。

无债一身轻。生活支出都安排好了,炒股就无后顾之忧,心态就好,风险容量、风险承受度(risk tolerance)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与操作策略。

例如,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124.04下跌到2008年10月的1664.93点,一年时间,跌幅高达73%。我在股市里经历过这段时间,2007年10月以前累积的收益,大部分在一年内都还给股市了。来之于股市,去之于股市,我常用这句话自嘲。

100万进股市,1-2年内只剩20-30万是有可能的。当然,遇到好的行情,100万本金也有可能变为150、200万的。

所以,在我们考虑要不要炒股,拿出多少资金来炒股时,首先要考虑风险,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评估自己的风险容量或风险承受度。

(3)资源与能力。

对一般家庭的资产管理来说,有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模型。如标普的1234法则;60/40策略,相同权重模型,等等。

标普的1234法则,就是将家庭资产分为四个账户,按“1234”法则进行配置,即:现金账户(要花的钱):占比约10%,用于家庭短期消费和应急支出,如活期储蓄、货币基金等。杠杆账户(保命的钱):占比约20%,以小博大,专款专用,用于应对突发的大额支出,如疾病、意外等,主要通过商业保险实现,包括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投资账户(生钱的钱):占比约30%,用于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主要投资于股票、基金等风险性较高的资产。保本账户(保本升值的钱):占比约40%,用于保本增值,确保资产的长期稳定增长,主要投资于债券、年金险、信托等低风险、收益稳定的金融产品。

权重不必拘泥,原理要正确理解。

我将标普法则中保本账户和投资账户里的钱都放到股市里了。因为:

从资源角度看,我没有其他的资源,或者说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投资标的。

从能力角度看,我觉得我的专业是企业财务(公司金融)与会计,做过企业CFO,有实务经验;做过财务与会计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相对于其他的股市投资者,我可能更熟悉金融市场、公司治理、营商环境的变迁等,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财务战略、财报与企业绩效分析、公司估值、有价证券投资等方面可能有一些比较优势。

炒股需要综合运用我的这些专业知识和能力。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有可能获得一些超额收益。

各人的知识积累、资源和能力不同,有人擅长炒黄金、白银;有人炒外汇;有人能够在古玩上捡漏;有人靠集邮发家致富;还有人靠写字作画获得财务自由,等等。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各有各的门道。

总之,股市不确定(有风险有机会),投资须适当。对我来说,拿出所有的剩余资金来炒股是一个正确决策。

理念1就先写到这里,以后有时间再写理念2。

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和讨论。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END -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