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校友情深】学到的知识不会无用,付出的努力终将带来收获 ——记我校86级校友煤综合利用系焦学军

【校友情深】学到的知识不会无用,付出的努力终将带来收获 ——记我校86级校友煤综合利用系焦学军

时间:2024-07-22 10:04:54 作者:
摘要:在谈及自己的专业——煤综合利用系时,中国矿业大学86级校友、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学军坦言道:“开始是有专业情绪的,不过毕业后意识到,当初被分到综合系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学到了知识_知识学到肚子里_知识学到狗肚子里了

在谈及自己的专业——煤综合利用系时,中国矿业大学86级校友、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学军坦言道:“开始是有专业情绪的,不过毕业后意识到,当初被分到综合系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寒来暑往三十余轮回,焦学军对矿大的印象却未曾淡薄——书香四溢的校园、团结互助的同学、倾囊相授的教师……他用坚韧之色描绘青春,将报国之志融进事业,执奋斗之笔书写人生辉煌。

改变专业偏见

对于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焦学军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他表示,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到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态度。这样入木三分的见解使他打破学科壁垒、顺利跨专业发展。

焦学军认为学习矿物加工专业的学生们,不要为专业所束缚,大学学习的专业种类并不能决定将来从事的工作,同学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

回想起刚来到矿大时对选矿工程的看法,焦学军调侃道:“刚到矿大时我觉得选矿专业不好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专业不行。”虽然一开始焦学军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了怀疑,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矿物加工所涉及到的工程类知识可以运用到多种学科当中,于是焦学军一改大学伊始对选矿专业的偏见,并饶有兴趣地钻研了下去。

在实习时,焦学军发现衮州矿务局兴隆庄选煤厂里的设备乃至每一个螺丝钉都由美国制造,这深深地触动到他,也坚定了他学习知识以报效祖国的信念。满怀一腔爱国热血,焦学军刻苦学习,每天在教室上晚自习直到熄灯。那段时光于焦学军而言,虽然艰苦,却十分充实。

本科毕业后的焦学军考取了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还自学了化工原理,研究生一毕业,焦学军便投身于垃圾处理的研究中,孜孜不倦二十五载。

学到的知识不会无用

焦学军始终相信学到的知识不会无用,付出的努力终将带来收获。

他和同事们一起开展科研攻关,将总平面布置、原料分析、设备选型和布置等与矿物加工有关的技术运用到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焦学军把他们这样致力于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工作者们笑称为“烧垃圾人”,作为“烧垃圾人”的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

焦学军介绍,21世纪初中国的垃圾焚烧行业存在很多问题,技术和装备不成熟,没有相关的标准和政策规范,同时国内经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该行业。虽然困难重重,但焦学军依然坚持在垃圾焚烧发电的前线,在资源极其贫乏的情况下,他努力创造条件解决问题,通过引进外国先进设备来解决焚烧炉稀缺的难题,自主研发设备来减少高额的进口费用,研究垃圾处理技术以破除技术封锁……正是一代代像焦学军这样拥有锲而不舍精神的“烧垃圾人”,才使得中国焚烧发电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大学时光美好难忘

回忆起大学时光,焦学军打开了话匣子:“大学里的趣事,三天三夜可都讲不完呢。”刚入校遇到的第一个舍友刘明庆想喝水却没带杯子,在大一买了人生中第一双皮鞋,军训时同学们被晒得黑如“煤炭”……

大学时间,焦学军要靠每月领取学校发的助学金来维持日常生活,假期结束返校时往往在绿皮火车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焦学军感叹道:“大学是青春最美好的时期,不管学什么,对人生都是有益的。”

矿大的学习生活不仅给焦学军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也给他之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焦学军在大学养成了选择性精读书本的习惯,他会精读、反复地读专业基础书,这让他受益颇多。

他还提到,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本科期间,焦学军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在读研时,面对全新的专业,他才得以比较轻松应对并快速接受新知识,在工作中,他也能很好适应日益加快的知识更新周期。

重回母校,焦学军母校的变化赞不绝口,对母校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漫步校园,看到来来往往的学生们,焦学军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他也建议学弟学妹们尽快找到自己生活与学习的节奏,学好基础课程,奋发向上,不要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

怀揣满腔报国热情,为兴国而学习;献身垃圾焚烧发电,不知岁月几何。白驹过隙,但焦学军对母校的感情和对事业的热爱未曾削减分毫,他依然饱含当初少年的热情,献身于他所深爱的垃圾焚烧事业。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