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打卡做题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9.23)

打卡做题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9.23)

时间:2024-07-23 07:04:06 作者:
摘要:5.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后台回复➣地名,如南京,查看该地招聘公告

JIANGSU

单项选择题

1.儿童看到英文单词“dog”知道它代表“狗”,并在头脑中形成关于“狗”的形象,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观察学习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

选项A,符号学习,又叫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简言之,就是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思,是以词汇、图标等为内容的学习。

选项B,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选项C,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其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选项D,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

题干中儿童能够知道词汇代表的含义,符合符号学习。故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2.王老师要求学生在生物课上绘制大脑结构图,学生完成这个问题要用到的知识是( )。

A.程序性知识

B.策略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结构性知识

【答案】A。解析:选项A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选项B,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其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

选项C,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选项D,结构性知识是指教学内容反映各门学科最基础的、社会生活必需的、学生发展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技能、经验和价值体系。

题干中描述教师要求学生绘制大脑结构图,属于程序性知识。故本题答案为A。

3.小明在上课时,听老师说“蜻蜓是益虫”,回家后对父母说“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此时,小明对“蜻蜓是益虫”的表征形式是( )。

A.图式

B.命题

C.表象

D.概念

【答案】B。解析:选项A,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选项B,命题是指学习句子中由若干个概念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

选项C,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选项D,概念就是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题目中小明掌握了“蜻蜓”“益虫”“人类”“好朋友”的概念,进而理解“蜻蜓” 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因此,小明对“蜻蜓是益虫”的表征形式是一个命题。

4.陈老师在讲解岛屿的概念时,列举了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夏威夷以及中国台湾来进行例证.其中中国、澳大利亚属于( ),美国夏威夷州、中国台湾属于( )。

A.正例;反例

B.反例;正例

C.正例;变式

D.变式;反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概念教学。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变式,即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突出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其中,中国和澳大利亚是国家而非岛屿,是岛屿的反例,夏威夷和中国台湾是岛屿, 属于岛屿的正例。故本题选B。

5.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属于概念教学策略中的( )。

A.正例

B.反例

C.比较

D.变式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变式。

选项A,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选项B,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反例是指和概念完全相反的例子。

选项C,比较,就是区分事物的异同,它是概括过程中区分一般对象与特殊对象以及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的必要条件。

选项D,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该项符合题干描述, 故D选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D。

6.根据学习程度对保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若学习30分钟刚好记住材料,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则需要继续学习( )。

A.10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45分钟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过度学习相关知识。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要适当的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递增,还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题干中,学习30分钟刚好记住,那么需要继续学习15分钟。因此,选项B正确。

7.学习某概念前,老师提供了许多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特征。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属于( )。

A.概念同化

B.概念学习

C.概念形成

D.概念掌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概念形成的含义。概念形成指个体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的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

题干中,学习某概念前,老师提供大量的事例帮助学生发现共同特征,属于概念形成,故C选项正确。

A选项,概念同化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B、D选项,概念学习亦称“概念获得”“概念掌握”“概念习得”,是有机体掌握 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人类对一个概念的学习过程往往由四个自低向高逐级发展的阶段组成,即概念的具体化、概念的掌握、概念的实际运用和概念的分类。

综上所述,选项ABD 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选项。

8.先学习“鸟、鱼”等的概念,再学习“动物”的概念,这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同化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学习的分类。

A选项,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B选项,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

C选项,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题干中,学到了“动物”这个新概念,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应该为顺应。

D选项,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 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

题干中,先学习的“鸟、鱼”都是下位概念,后来学习的“动物”是上位概念,因此,题干描述应为“上位学习”。综上所述,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项。

9.学生学了“三角形”的概念,现在要学习直角三角形,这是一种(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综合学习

D.上位学习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下位学习中的派生类属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其中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另一种是相关类属。

选项A,派生类属学习,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选项B,相关类属学习,指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便产生相关类属学习。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使其精确化。

选项C,并列综合学习,指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 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 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选项D,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 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题干中,三角形到直角三角形,属于从大概念到小概念,是将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之下,即新概念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符合派生类属学习。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

10.语文老师想要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写作的程序性知识, 下列方法最有效的是( )。

A.让学生分析老师批改作文的意图

B.让学生说出写作的步骤和规则

C.让学生背诵一篇作文

D.让学生实际写一篇作文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程序性知识,主要不是看其是否记住,而是看其是否能在新的情境里解决问题。

选项A,让学生分析老师批改作文的意图,属于对规则的记忆,没有真正地去解决问题。

选项B,让学生说出写作的步骤和规则属于记忆的范畴,不属于应用。

选项C,让学生背诵一篇作文属于记忆的范畴,不属于应用。

选项D,让学生实际写一篇作文属于掌握规则后,在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是进行应用,因此答案选择D。

PANDUAN

判断题

11.学生学习的一切知识都应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类型。根据知识的表征方式和作用的不同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 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 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又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过程中两个连续的阶段。

学生的学习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并不是一切知识都应转化为程序性知 识。故题干中说法错误。

12.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种类。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

符号不仅仅限于语言符合,也包括非语言符合,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对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故本题说法正确。

END

教育基础-十一体验营

2023年江苏省教师招聘将至

教育基础知识十一体验营等你来

10月1日-2日两天直播,配电子讲义

上午带你学知识,下午一起巧练题

往期内容回顾

01

打卡做题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9.20)

02

打卡做题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9.19)

03

打卡做题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9.16)

04

打卡做题丨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9.15)

05

打卡做题丨江苏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9.13)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