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科技园区 | 江阴高新区:“科创飞地”模式全面提升双创生态链

科技园区 | 江阴高新区:“科创飞地”模式全面提升双创生态链

时间:2024-07-24 15:04:03 作者:
摘要:无论是创新型企业还是科创人才,尚未在科创赛道上崭露头角时,都需要优质的创新平台载体来孵化承载。作为江阴市“南征北战、东西互搏”的主阵地、主战场,近年来

无论是创新型企业还是科创人才,尚未在科创赛道上崭露头角时,都需要优质的创新平台载体来孵化承载。作为江阴市“南征北战、东西互搏”的主阵地、主战场,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始终把“高”和“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异地孵化新模式,让科创资源实现在一线城市孵化、到江阴产业化,这不仅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提供了硬支撑,更为江阴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条新路径。

截至目前,江阴高新区已分别与太库科技、天安数码城合作建立了江阴高新区(上海张江)科创孵化器、江阴高新区(深圳)科创孵化器两个异地孵化器,开创了无锡“科创飞地”先河,并在国外建成中瑞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如今,异地孵化器成为江阴高新区科创载体的一个个窗口,为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打开了新空间。

科技孵化器_太库科技全球孵化器_科技型孵化器

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右)与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杜灿生共同为江阴高新区(深圳)科创孵化器揭牌。

突破地域限制

开创无锡“科创飞地”先河

近日,“对接大湾区·创新再出发”2021江阴高新区未来产业科技人才合作恳谈会在深圳市福田区举行。会上,江阴高新区携手天安数码城设立的无锡首家驻深“科创飞地”江阴高新区(深圳)科创孵化器揭牌,14个优质项目签约,这是继去年5月江阴高新区(上海张江)科创孵化器启用以来,在国内一线城市建立的第二家异地孵化器。

“希望江阴高新区(深圳)科创孵化器能借助天安数码城一流的号召力、吸引力,集聚深圳一流的创新资源、创新人才,打造出一流的孵化器典范、加速器样板,架起江阴高新区与深圳‘深’度合作、‘圳’正共赢的桥梁,把更多更优的未来产业项目放到江阴高新区产业化,为江阴高新区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注入澎湃动能。”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在会上说。

江阴高新区(深圳)科创孵化器的建立是江阴高新区面向全国招才引智、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园区“科创飞地”模式的又一次实践。

其实,江阴高新区探索“科创飞地”模式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5月。一头是国际蛋白质分离分析技术的发祥地,一头是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当瑞典乌普萨拉“遇见”无锡江阴,一场异地孵化的探索就此起步。

当时,江阴高新区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江阴中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建设的中瑞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就设立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里,这也是江苏省在欧洲设立的首个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将科技创新的前端触角拓展至科创资源丰沛的地区,实施就地孵化——“科创飞地”应运而生,为江阴高新区打开了异地孵化的新空间。

火苗一经点燃,便有了蔓延之势。目前,国内上海、深圳两家异地孵化器正有效运营中,江阴高新区还将在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积极布局异地孵化器,围绕生命健康、新材料、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跨区域联动发展,全力构建高新技术人才项目在“全球研发孵化、一线城市加速、江阴产业化”的全新路径。

探索合作模式

借智借力集聚创新资源

4月8日,江阴高新区依托深圳异地孵化器,联合博士科技,首次在深圳举办第四届中国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分站赛。比赛紧密结合江阴高新区产业发展与定位,面向生命健康、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吸引了海内外4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专家评定、路演大赛,最终有5个优秀项目成功晋级,将参加6月上旬举行的2021年第四届中国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

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产业溢出类的“飞地模式”:主动对接科技创新“富集区”资源、将创新成果引来本地产业化,不同名称、不同形式的外表下包裹的是相同的核心,箭头直指当下城市高端科技资源不足的痛点。

而建设异地孵化器带来的不仅是孵化模式的创新,更是为两地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尝试。江阴高新区管委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一线城市的孵化器运营商合作,建立高效委托招才合作机制,探索在项目引入、资源共享、跨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异地孵化器信息桥头堡功能,导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金融、高端人才等各方资源,加速项目孵化、产业化进程,把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更多更优的创新资源集聚到园区,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力。

“当前,江阴高新区正按照‘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推进要求,全面开启重大项目攻坚热潮,无比渴望各类英才到江阴创业发展,园区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行更加贴心的‘一站式’服务保障,全力当好‘店小二’‘急郎中’,助推更多高端人才团队、优秀海外学子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志军表示。

据了解,江阴高新区即将出台《异地孵化器管理办法》,对认定条件、政策支持、绩效评估、政策奖励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促进合作长效化、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

“飞地模式”发力

异地孵化助推科创提质

近日,在智云流形科技(江阴)有限公司的调试车间内,研发人员正通过手中的控制器调试着工业机器人。一台台工业机器人灵敏挥舞手臂,更快更高效地完成着相应指令,使生产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据悉,这是智云流形研发的新一代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即将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为更多江阴企业试水智能制造提供强劲支撑。

“我们的控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人的大脑。我们给它提供各种核心算法的支持,保证机器人可以运行得更平稳、更快、更准确。另外,我们还是完全国有的技术,这样就可以针对国内的一些生产需求,做一些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软件或产品。”智云流形高级项目经理商大伟说。

上海、深圳异地孵化器建设一年来,孵化器与当地计划产业化的项目进行无缝对接,使智云流形、合健医生集团、飞榴科技等优质项目接踵而至,有效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生命健康等园区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也将创新型企业和领军人才团队等优势资源高效导入园区,为江阴高新区加快实现“创新更澎湃”打下扎实基础。截至目前,江阴高新区(上海张江)科创孵化器已落户科技人才项目11个,其中3个入围江阴市“暨阳英才”计划。今年,江阴高新区计划通过上海、深圳、北京等异地科创孵化器引进项目30个。

同时,瑞典乌普萨拉大学200平方米的实验室,也成为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布局未来的“棋眼”。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共为贝瑞森公司“回流”10个高端项目,其中6个药品项目,并且申请了6件国际发明专利。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坚持江阴市内外科创载体平台建设两手抓,一方面,向外积极拓展建立异地孵化器,让科创资源实现在当地孵化、来江阴产业化;另一方面,做强内部科创载体,使创新型企业和科创人才加速成长,成为江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截至目前,江阴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3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建立诺奖得主研究院6个、院士工作站15个,建成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江阴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科创载体平台建设呈现出量质并举的良好局面。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