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空间技术与宇宙探索篇

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空间技术与宇宙探索篇

时间:2024-07-26 00:04:05 作者:
摘要:经过多次推迟之后,搭载“猎户座”飞船的巨型探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11月16日凌晨从佛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启“阿尔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完成了为期25

经过多次推迟之后,搭载“猎户座”飞船的巨型探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11月16日凌晨从佛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启“阿尔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完成了为期25.5天的无人绕月飞行任务后,“猎户座”飞船于12月11日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太平洋上溅落,结束了“新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首次任务,为未来几年将开展的人类绕月航行进行了一次返回地球的高风险测试。这是继50年前“阿波罗17号”登陆月球后、美国重返月球的重要一步。

美国暗能量光谱仪(DESI)项目打破了之前所有3D星系调查的纪录,创建了有史以来最大、最详细的宇宙地图。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对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设置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限制。NASA首次实现将人类从地球“全息传送”到太空。

在太空商业旅游方面,4月9日,首个纯私人团队抵达国际空间站。5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在月壤中成功培育出植物。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将少量模拟碎火星岩石与钛合金混合,在3D打印过程中制成一种更坚固、更高性能的材料,可用于制造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工具和火箭部件。这一突破可以使未来的太空旅行更便宜、更实用。

NASA表示,系外行星档案馆迎来65个新成员,人类已发现的系外行星总数随之突破5000颗大关。此外,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在开发一个新概念,将允许智能手机大小的机器人在宇宙海洋中“遨游”,以寻找生命的迹象。

英国 The UK

描绘超四分之一北方天空 破解首批类星体形成之谜

2022年,英国科学家将目光投向更深邃的宇宙深处,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杜伦大学天文学家与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合作,使用泛欧射电望远镜低频阵列(LOFAR)绘制了超过1/4的北方天空,显示了大约440万个数十亿光年外的天体,其中包括100万个以前没有被发现的天体。

全球科技的发展现状如何_全球科技发展_科技全球发展英语作文

天鹅座环超新星遗迹的多波段合成图像(无线电,紫色;紫外线,黄色;X射线,蓝色)。图片来源:詹妮弗·韦斯特

苏塞克斯大学科学家通过证明黑洞具有“量子毛发”特性,解决了斯蒂芬·霍金此前提出的黑洞悖论问题。

困扰天文学界20年之久的首批类星体形成之谜最终被破解:朴茨茅斯大学科学家发现,第一批类星体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见气层的剧烈湍流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最新研究还颠覆了多年来人们对宇宙中第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起源的看法。

在系外行星上搜寻生命存在迹象一直是宇宙探索领域的目标之一,埃克塞特大学利用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从太空中直接为一颗系外行星拍摄了照片,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这些行星的化学性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也在坠落英国的陨石中发现了地外水。

杜伦大学科学家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地球和一颗原行星碰撞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得出结论称月球可能在数小时而非数千年内形成。

法国 France

投资建设卫星互联网 参与全球发射器竞争

2022年7月11日,法国泰雷兹联合高通和爱立信集团,计划在未来5年内通过环地小卫星群实现智能手机直接连接卫星通信,以便在地面天线未覆盖的区域提供5G覆盖,从而提供一种介于卫星电话系统和星链等卫星互联网服务商之间的服务。该项目计划投资80亿欧元。泰雷兹负责建造卫星,高通负责提供智能手机,爱立信负责安装地面核心网络。这一项目促成了电信公司和卫星公司在通信领域由竞争转向合作。

在太空规划和投资方面,法国于9月在巴黎举行国际宇航大会(IAC),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对太空领域投资超过90亿欧元,用于太空工业研发和扩展。在欧盟层面,欧洲空间局(ESA)于11月举行峰会,决定未来3年的预算为169亿欧元,增长17%,但低于其总干事要求的185亿欧元。该资金主要由德、法、意三国提供,将分别注资35亿、32亿、30亿欧元。新资金使欧洲阿丽亚娜6号和织女星发射器继续计划成为可能,同时将为欧洲参与全球小型发射器竞争创造条件。欧盟还将为月球和火星探测器提供支持,以期与美国拓展登月和火星探测合作。

韩国 South Korea

“世界”号火箭发射成功 宣布太空发展基本计划

2022年6月21日16时许,韩国“世界”号在位于全罗南道高兴郡的罗老宇航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火箭携带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运行,这是韩国科学技术领域和韩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科技全球发展英语作文_全球科技发展_全球科技的发展现状如何

当地时间2022年6月21日,韩国自主研制的火箭“世界”号点火发射。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韩国政府于11月30日发布第四期太空发展基本计划(草案),提出有关发展太空事业的五大任务,即扩大太空探测范围、将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布局太空产业、维护太空安全、开展空间科学研究。

韩国总统尹锡悦明确提出2032年登陆月球、2045年登陆火星的具体目标,但韩国学界对此提出质疑,因为韩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储备以及预算、技术水平客观上还无法支撑当前的计划。

巴西 Brazil

积极落实中巴航天合作 参与金砖联合观测项目

巴西是南半球唯一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拥有卫星、火箭、航天器和发射场。巴西政府将航天活动列于优先发展领域之首,巴西航天局制订的航天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观测、通信和气象等方面,同时巴西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养。

中国是巴西在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巴两国航天部门积极落实《2013—2022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巴西航天局航天合作计划》,继续拓展在卫星探测、载人航天包括航天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及地面设备、人员培训、测控支持、发射服务等领域搭建起全新合作平台。

中国巴西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和巴西巴拉州西部联邦大学,在2022年4月初开展了一项新合作,双方共同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及实现数据共享。这项合作成功地将偏远地区的桑塔雷姆市领进空间天气研究的国际传感器网络地图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子午工程项目和巴西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计划之间共享的南美洲地磁仪网络的最新仪器。

在国际合作方面,2022年5月25日,金砖国家成立航天合作联合委员会,正式开启了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联合观测及数据共享合作。星座由金砖国家现有6颗卫星组成,包括中国的高分六号卫星和资源三号02星、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俄罗斯老人星五系1颗星以及印度资源卫星二号和二号A星。巴西航天局局长卡洛斯·莫拉表示,金砖国家航天机构之间建立“遥感卫星虚拟星座”,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有助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灾害和环境保护等挑战。

以色列 Israel

推动民营航天创新 卫星探月成绩斐然

2022年,以色列加大对民营航天产业的支持,并取得多项太空技术成就。

1月6日,以色列创新局宣布向11家民营航天公司资助600万美元,用于研发新型太空技术。上述公司涵盖太空物联网、小卫星、太空新材料、月球制氧、先进传感器、霍尔推进器等诸多技术领域。未来5年,创新局计划资助1.8亿美元持续支持民营航天产业发展。

3月,以色列国防企业“拉斐尔”推出了“超高分辨率和高重访卫星星座”,其卫星全重仅为200千克,可融合装备有新型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探测设备,对地成像分辨率小于30厘米,同时其可通过星座轨道设计,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重访时间小于10分钟,即可间隔数分钟连续拍摄同一地面目标。

6月,以色列国防部OFEK卫星计划获得“2022年以色列国防奖”。2020年,以色列发射OFEK-16卫星,是OFEK计划的第三代卫星,重约300—400公斤,轨道高度600公里,对地成像相机孔径为0.7米,像素达到30兆,分辨率约为50厘米。

以色列航天非营利组织SpaceIL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在2024年或2025年发射该国第二个月球探测器,其首个探测器在2019年落月失败坠毁。该计划将搭载多个月球实验装置:8月底首个实验项目确定,其内容是测试药物在月球上的稳定性,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负责;10月,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将利用该探测器开展月球植物生长实验。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