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过气文青许知远,中产灯塔吴晓波,就差一个罗振宇

过气文青许知远,中产灯塔吴晓波,就差一个罗振宇

时间:2024-07-30 21:52:49 作者:
摘要:在时代身上,克服你自己

这里面的差异,差在一个罗振宇。

06.

罗振宇的前半生,从没想过要做什么中国的李普曼。

他的渴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完成社会阶层的升迁。

罗振宇生于安徽的小城芜湖,父亲是工人,一步步爬到厂长的位置。尽管如此,罗并没享受到干部子弟的待遇。拿他自己话说,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被丢到一个狗洞里。狗洞是高考。爬出去,你就去大城市,有更多机会,爬不出去,那就托父母关系,一辈子留在小地方。也许是父母由于出身问题,一生都不顺遂。罗母甚至说,只要你考出去,我们一辈子不见面都行。

“爬出去就当人,爬不出去就做狗。”

吴晓波从复旦毕业那年,罗振宇终于爬出狗洞。高考完,他去找一个同学玩,那同学告诉他,我考砸了,要去我爸厂里当工人了。想必那一刻,罗振宇无比感激父母。随后,他远赴武汉,入读华中理工大学。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放松。大学期间,他读文、史、哲,一度被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照亮过心灵,感受到一种纯粹的阅读快乐,而非功利性的读书。

但现实并不允许他沉溺在智识的欢愉中,他考学、读书,为的还是稻粱谋。

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很会赚钱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

「罗老师也是鲜肉过的」

在一位中传(那时还叫北京广播学院)老师的建议下,罗振宇决定考研究生。他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备考。本来政治差了两分,结果那位老师惜才,力荐他进入复试。能言会道的罗振宇,自然顺利通过。

而他选择读研,出发点也很现实:

“就是为了经济上好一点。”

1994年,吴晓波开始写专栏时,罗振宇才第一次到北京。10块钱的面的,他打不起。走在庞大的城市里,他深感自身渺小。望着高楼大厦,幻想是否这里会有一盏灯将来为自己而亮。越想,心里越觉得灰暗。

读研究生时,罗振宇和大家一样,都想进央视。为此,他苦学、苦读、苦写,写了十来篇论文,最终没能成功。毕业后,他去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因身体宽厚看上去很壮,上班第一件事,是背伤了腿的于丹上下课。

这时期的罗振宇,同样遭遇的是灰暗。青年教师公寓,是个蟑螂能爬进人耳朵的地方。他一个月工资600元,只够基本开销。

要不是他能写、能策划,能兼职赚钱,生活就更没尊严了。后来不久,宿舍一同事看他经常外出接活儿,干脆把自己老婆接来住。等罗振宇回来,那位同事摊牌道,要么你走,要么就只能咱们三个一起将就,反正她是不会走的。

罗振宇只好去同学家沙发上,蹭住两个月。

就在他感到无限绝望时,老天爷开了一扇窗。由于此前罗奔走央视各大节目组,撰稿、策划一把抓,积极上进有能力,新节目《中国房产报道》启动,负责人问他是否愿意加入,罗振宇当然去。那是2000年,为给自己留后路,哪怕当个老师也好,罗已经读博。跟其他年轻人比起来,他觉得耽误了时间。

为了把这段时间补回来,罗振宇说,去,可以,但我要干主编。

罗振宇很会赚钱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

「《对话》时期的罗老师」

进央视,罗振宇终于迎来了发光的时刻。他饱读诗书,能写会说,干了不少“大活儿”。从连续数年担任“3·15晚会”总撰稿,到担任《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制片人,再到接手《对话》制片人,一路往上走。

尤其在《对话》,他不但养成了宏观的观察视野,还从做节目汲取营养。每次做一个话题,就跟一个专家深度学习,把话题聊透、聊懂。

这两项能力,为日后他创办“罗辑思维”和“得到”,埋下伏笔。

但在央视,罗振宇依然感受到了强烈的不公平。撰稿、策划,这些脏活累活,都让他一个人干了。最后出名的,是主持人。他一个月,拿的是临时工的死工资。可主持人出去剪彩,一场就是二十万。凭什么啊?

“无论如何,我得把我这张胖脸露出去。”

07.

2008年,也就是吴晓波写完《激荡三十年》那年,罗振宇离开了央视。

原因是后来被查出贪污受贿的领导郭振玺,看罗振宇不顺眼,非要搞什么竞争上岗。作为央视第一个临时制片人,罗的功绩,有目共睹。但郭非要恶心他,让评委打分,把他搞下去。罗老师忍辱负重,做了有生以来最精彩的一次竞聘演讲,结果被打了一个全场最低分。很多同事,为此掉了泪。

不过也正因为竞聘全程直播,罗振宇的光彩被更多人看到。随后,他离开央视,受第一财经邀请,做了《中国经营者》的主持人。

彼时,他强烈感觉到,个人的价值将被无限放大。站在主持舞台上,才有前途可言。为了让自己发光,他在每期节目里,准备了3分钟的个人评述。每次不留气口,一口气说完,让剪辑老师根本无处下手。

他创造了一段3分钟的个人脱口秀。

那3分钟,罗振宇从不看提示器。这容易出错,三分钟,错上几十遍,能录一个小时。同事劝,罗老师,你看一下提词器又不会死,观众们看不出来的。

罗振宇说,观众看不出来,但那种眼神给人感觉不一样。

这就是罗振宇前半生做事的方式,他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次让自己崭露头角的机会,而且对于这每一个机会,会百分百投入,全程把握,直至无限完美。

拿罗振宇自己的话说,这叫死磕侠。

拿咱们广大群众都听得懂的俗语就是: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罗振宇很会赚钱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

「当上主持人后,罗老师气质自信了几百倍」

后来,他这种死磕到底、用笨办法干聪明事的方法论,被完美移植到了《罗辑思维》里。那不到一个小时的视频节目,一期,他可能要录7个小时。只要打一个磕巴,他就从头录,不允许自己出一字之错。录视频时,不管录多久,他都不吃饭。因为他要保持那种高昂情绪。而公号上60秒的语音,是他每天不断试错,试上将近100遍,录到一秒不差,才推送的。

当然,罗振宇也不是纯使蛮力。丰富的制片经验,让他思维打得很开。在第一财经任职时,他加入《激荡三十年》纪录片制作团队。片中涉及无数商业大佬,但这些大佬又没时间接受采访。罗就给吴出主意,说采访不到当事人,那就采访身边人,或采访当年深度报道过他们的记者。

这期间,总策划罗振宇与总撰稿吴晓波,结下了深刻的革命友谊。

他们还合作,给纪录片的主题曲填了词,名叫《花开在眼前》。

这为日后吴晓波老师搞自媒体、卖酒、卖课、跨年演讲,埋下了深刻伏笔。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很会赚钱

「吴老师罗老师一起激荡的日子」

而且在财富积累观上,小罗和小吴一样,有着十分敏锐的嗅觉。

《大败局》出版那年,罗振宇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子。此后,他开始把所有的存款都投入到买房里,甚至超出个人经济能力去买。通晓经济规律的他和吴晓波一样,知道房价一定暴涨,这是他最大的财富机会。

一个没有丰富社会背景、资源,又不敢随便丢掉铁饭碗去做风险生意的人,想要财富自由,最好就是买房。两年后,罗振宇就买下了第二套房。

彼时,他没想到,10年后,自己将会碰到更大的财富机会。

而在罗振宇努力成为“人上人”的这10年奋斗里,同时期的许知远老师和吴晓波老师,正离李普曼这一伟大坐标,越来越远。

远到两人都知道没戏了。

08.

29岁那年,许知远离开了《经济观察报》。

此后,他阅读、思索、写作、游荡,写了一本又一本书。他成为了单向街公共阅读空间的创始人,搞《单读》,创建《东方历史评论》…

他依然像那个青春期被《死亡诗社》的理想主义给冲击到的少年,怀揣着对“定义时代”的渴望,倡导着自由思想和启蒙的重要性。不过很可惜,那些年,他干的事也好,写的书也罢,都没能产生李普曼式的飓风效应。

在他后来出书那些日子里,最火的图书,变成了青春文学,再后来,又变成了经管创业。在他努力强调思考、拒绝庸俗的日子里,经济和财富成为了社会唯一的主流话题。没人跟他谈什么哲学、历史,大家谈房子、股票。

没能紧跟“潮流”还不算糟,随着年岁的推移、腹部的耸起和青春痘的消逝,许知远意识到,自己根本写不出什么伟大著作。最后,当初收购《纽约书评》创立《时代》的宏愿,也变得跟他脸上的皮肤一样松弛、黯淡了。

至于当老板,他虽然挂着老板的头衔,但基本上没有干老板该干的事。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很会赚钱

「单向空间上的文艺活动」

2006年单向街书店创立后,一直处于一个松散状态。在社会意义上,它是一个思考空间,一个提供智识乐趣改变过不少人的乐园。它搞沙龙、放莫扎特、提供好书,邀请贾樟柯、钱理群、阿城们来分享意见,让富有激情的年轻人看到更大的世界。但从盈利角度看,它一直半死不活。后来不得不搬离原址,搞得粉丝们在豆瓣上集资,呼吁每人出100块,把它留在那里。

书店成立3年,出版了7本书。所得的全部版税,全都拿来支付不高的日常人工开支。就这,每年13个股东,还得掏腰包填补亏空。

这期间,许知远四处游荡,过着自由、散漫的生活,满脑子时代命题。

唯独没考虑说:怎么赚大钱。

相比之下,同样没成为中国李普曼的吴晓波老师,要好太多。

写完《大败局》后,吴晓波跟贝塔斯曼签约。后在其退出中国之际接手,将其改造成了民营出版公司,“蓝狮子”。彼时,吴晓波心头至少还保留着一点成为“财经阅读领域李普曼”的野心,致力于将蓝狮子打造成一个成熟的财经读物出版平台,培养财经作家,出版优秀的财经书籍。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很会赚钱

「吴老师此时已是成功人士」

依托于自身影响力,吴晓波准备靠“蓝”大展宏图。一边培训400多名财经写作学员,一边研究着全国90家公司。不过既写作、又管理的过程中,吴老师深觉能力有限,最后把公司交给老婆打理,专心写书去了。邵冰冰上任后,改战略、搞驱动,“蓝”很快成了浙江最大的民营出版机构之一。

很不幸的是,传统阅读被电子阅读冲击得越来越猛。没几年,蓝狮子传统出版业务就断崖下滑到20%。这期间,吴在西湖边开书店,做杂志《蓝狮子经理人》,都亏了钱。同时,他发现自己在门户上的文章,反馈也越来越少。

当时的吴晓波老师,已经财富自由,外加半退休,每天就是睡觉、看书、写作、打麻将、追韩剧,过得不要太太太太安逸,并不像许知远那么忧国忧民。

但眼看自己写的专栏留言越来越少,影响力越来越弱,还是感到一丝失落。

就在这时,罗振宇替他指出了一条明路。

09.

转折发生在2012年。

2012年,佳能推出5DMARK3相机。从此,人们可以用极低的成本,拍摄出品质高端的视频。同年,优酷和土豆合并,罗振宇遇到了日后分家的合作伙伴,申音。两人开始制作自媒体栏目《罗辑思维》。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诞生,罗振宇又把阵地拓展到了微信,全面拥抱商业。

通过视频节目和公号,“罗辑思维”积累了第一批粉丝,开始各种微信端的商业探索。这里面包括并不仅限于“卖「史上最无理」会员”、“策划「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图书包”、“众筹真爱月饼”、“号召商家提供霸王餐”…这些经典营销令罗振宇火速出圈。在这个阶段,罗胖建立起了自己与用户间的“人格信任”,并不断向他们兜售着“U盘化生存”等“先进”理念。

关于罗老师2013到2015年间在公号界呼风唤雨的日子,那些光辉事迹,那些荣辱得失,这里就不赘述了。这期间,他跟合伙人分了家,也拿到了B轮融资。时至2015年10月,公司估值已达13.2亿。曾经毫无安全感的罗振宇,再也不愁钱了。

“做人上人”的进度条,算是满了。

那几年,什么社群、会员、电商,都被他探索了个遍。最终,他感觉到公号大势不久、终有一凉,且不愿被广告主绑架,便选择了一条新出路:知识付费。

关于他的各种争议,从此变得更加嘈杂、迅猛起来。

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很会赚钱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

「《罗辑思维》还是撑起来了」

而在这一路打怪升级的过程中,罗振宇没忘记拉上他的好友,吴晓波。

移动互联网袭来后,吴晓波老师虽在影响力上,不可能与李普曼比肩,但文字志趣上,还是向偶像看齐的。但移动阅读的出现,让他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淡。正值苦恼之际,先在公号界尝到一口鲜汤的罗胖说:

“这都什么时代了,你要做自媒体呀!”

2014年5月,吴老师推出了“吴晓波频道”。

在开通自媒体的第一篇文章中,吴晓波写道:

“纸质媒体及传统新闻门户正在迅速式微,我所依赖的传播平台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对于吴晓波的人生来讲,这是个重要节点。这意味他的主要心力不仅仅放在分享商业洞见和观察世界的成果上,开始转向去玩商业模式探索了。

或许,这是他老人家在“蓝狮子”未能缔造财经出版帝国这一遗憾后,在接到好队友罗振宇的一把回血魔法辅助后,终于发现自己:

原来、仍然、有机会——做个成功商人。

事后证明,吴老师不但要骑到新平台背上联系读者,还要骑着它去搞钱。

罗振宇很会赚钱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

「吴老师拥抱直播间」

立号之初,吴晓波就喊出了“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和拒绝屌丝文化”的口号,很快以服务中产阶级的定位,干出了200万粉丝。聚集到一定规模的用户后,吴老师没忘记向好友罗振宇取经,围绕自身IP,开起了电商“美好的店”,搞起了音频收费“听见吴晓波”,又是搞跨年演讲,又是搞线下读书会。他还拿千岛湖的杨梅,酿出了一壶壶吴酒销售。

在这些变现项目里,音频会员一年营收2000多万。针对企业家搞的热门话题大课,单人票价近4万。在深圳搞千人培训,门票能卖到9000多块。公号的发展,IP的壮大,还反哺了“蓝狮子”。2014年,皖新传媒以1.57亿元收购了它45%的股权,吴老师的账面身家,变成了1.18亿。

时至2017,“吴晓波频道”运营主体公司,获得来自挚信、浙商创投、头头是道和普华资本的1.6亿元融资,估值达20亿元。

至此,吴老师终于转型成功,成为了他口中那个“介入的旁观者”。

后来,哪块领域热,吴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拥抱它。这才闹出在直播间翻车卖出十五罐奶粉的“笑话”。不过,在旁人看来,这是笑话,但在吴晓波看来,未必不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因为按照他的思路,只有躬身入局,纵身下海,亲自投身商场体验一下中国企业家的甘苦,才能更好地去思考。

他那篇《三十年而已》里,说到自己决定依托内容搞商业,曾遭到不少师友的反对。本来嘛,晒着岛上太阳,喝着可乐加着冰,多爽,再加把劲,万一人品爆发,再写点传世的文字,多好,吴老师为什么不顾反对,不惜“毁誉”,要趟“商业浑水”呢?

吴老师的理由是,思考者,是需要投身洪流的,当代中国唯一具备“革命”特征的,是商业世界的突变,知识阶层对之的隔膜和拒绝深入研究,是非常不幸的事实。作为一个有管它是李普曼式还是德鲁克式宏愿的写作者,他要深入其中,才能细致研究。

研究姿势,百分百可以理解。而且我等凡人,不懂不能乱嚷嚷。

退一万步说,哪怕吴老师说老子就是想搞钱,我觉得也没什么丢人的。挣钱嘛,不寒碜。反正能把课、会员、演讲卖出去,那是自己本事。你譬如我,写了这么多十万加厕所故事,连他妈个写作课都憋不出来,不如去死。活该老子没钱。

然而,但是,吴老师服务中产阶级就服务中产阶级,崇尚商业就崇尚商业,说什么“我觉得大部分人是无用的”,那就不止是搞钱,而且是搞笑了。

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很会赚钱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现在这世道,任何一个成功商人,说出这种话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毕竟还有比吴老师更过分的。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非要这么说话,那就很让人失望了。

吴晓波的精英观、价值观,不禁让人想起罗振宇在一次演讲中说的:

“未来有的人活的就跟蛆一样,五平米一个小屋,你能躺直,一台电脑玩游戏吧,方便面管够,其实成本很低。所以互联网时代,一定是分化的。你要坚信一个事,这个世界无论变化到哪一年,精英都是最牛的。”

不知道商人吴老板,是不是也这么想。

10.

差不多在罗振宇启动自媒体创业时,许知远的单向街,也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2012年年底,“经观”的同事、合伙人张帆,把于威从德国豪宅拉回北京,这个创办了《生活》杂志的女强人,成了“单向空间”的CEO。

紧接着,三个人在朝阳大悦城见到了挚信资本的投资人。“吴晓波频道”上线那一年,面临倒闭的单向空间接受了挚信1000万美元的投资。一向以自由、散漫和人字拖著称的许知远,成为一名正儿八经的创业者。

但比起致力于商业探索的吴晓波和罗振宇,许知远老师,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一个合格的创业老板。大多数时间,他还是在外面游荡,或在店里写作、喝酒,脑子里布满天马行空的想法。公司开会,他总是迟到。开会的时间,取决于他哪天想起这件事。

在全司投票中,他的工作饱和度,仅次于单向街书店的流浪猫。

偶尔,他也会装模作样让大家紧张一点,要有危机意识,开会不许迟到。

然后自己继续不断刷新着全公司有史以来最高的迟到记录。

通常的画面是,他在店里溜达一圈,严肃地问工作人员,今年能不能盈利。还没等人家给出答案,许知远已经拖着人字拖走远了。

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很会赚钱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

「不知道许老师到底看过多少书」

整个五环内的老板,大概他最轻松。而许知远老师也有道理,他认为那种高强度的一天只睡几个小时的典型创业,是一种对人的异化。他把自己称为公司的“首席哲学家”,精神性人物,定位是“有我没用,缺我不行”。

不像吴晓波那么精确地要服务中产,对于自家生意,许老师的意见是:

“我们做的是启蒙生意。”

按照对自己定位,许知远绝不会为商业探索累死累活。他还有大量私人、闲暇的时光,可以旅行、喝酒、写《梁启超传》。同样是做内容,跟罗振宇录视频、音频的死磕比起来,许知远做《单读》全靠兴之所至。

这个节目是在公司杂物间里录的,每次录什么都是许知远临时起意。数据好他也开心,数据不好他不在乎。有时候预告下一期,忘了就懒得录了。

他甚至排斥公司的过度商业和过度娱乐。

一言以蔽之,成为创业者后,许知远除了偶尔为公司盈利焦虑,剩下时间还保持着极高程度的自我,一个沉溺于自由思考、重大话题的文化人。

别看他在《十三邀夏日特辑》里,跟着吴晓波到处考察企业、网红,一副要学习人家公司先进经验的样子,听说一个主播收入翻了70倍,脸上泛起红光问我现在转行还来不来得及,这都是许老师腼腆的逢场作戏。骨子里,他就不是要去做生意当企业家的人。节目里,吴晓波说你把知识免费送给大家享用,这是破坏市场,我们许老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大概意思是:

“老子他妈本来就不是来参与市场的。”

他与吴晓波在商业探索上的差别,早在《十三邀》第一期里就谈明白了。

那是一场跟罗振宇的对话。也是一场“唱挽歌”跟“拥抱现实”的对话。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很会赚钱

「看脸色,确实都很疲倦」

整场对谈里,许知远显得那么稚嫩、笨拙,面对罗振宇的自洽、侃侃而谈和完备的人生观,像个刚出道的、不懂人情世故的小记者。由于语言上处于下风,到头来还被广大群众给嘲讽了一通。被打上了落伍、执拗、不会好好说人话的标签。

节目里,梳理完自己前半生“要爬出狗洞当人上人”的心路后,罗振宇屡次避开了许老师提出的理想主义陷阱,表示自己是一个绝对现实的人,绝对要拥抱未来变化的人。而且,主要,关键是,他根本没什么大的理想主义,也不认为世界上谁能有一种能力,去谈论和解决那些巨大问题,在时代的浪潮里,他只能个人顾个人,拓展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困难,把商业当成一台大型游戏机,一路打怪升级,对自己负责,对产品和用户负责,让家人幸福,就够了。

“一个大浪打过来,你顾不了别人,赶紧跑吧。”

而且一看到许老师文艺而忧伤的眼神,罗老师就特别来劲儿地说了一句:

“我当然要陪年轻人玩手机,难道我陪你们一起唱挽歌浪费生命吗?”

把“唱挽歌”和“浪费生命”并举,说得许老师脸红回应:

“我就是唱挽歌的人啊。”

要我说,罗振宇的自洽也没什么毛病,我一个生意人,对得起我的产品和客户,就是最大的情怀,我一个普通人,照顾好我和我的家人,就是我最大的成就。至于忧国忧民,思索巨大的时代困惑,不归我管,我也管不动。修身齐家,够了。但这对向往五四传统的许知远显然是一种刺激,因为他骨子里认为知识分子不该这样。

不过五年后,两人再会,老罗也承认,当时有些话,说的很“莽撞”。

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_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很会赚钱

「五年后,两人又聊了一次」

做那期节目时,很多争议伴随着罗胖,后来人们直接给他扣上“贩卖时代焦虑”的帽子。但罗老师一直觉得自己干的是件好事,在节目里自比“传道人”,而不是什么“二道贩子”。早年《人物》采访里,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对比:最早,他录完《罗辑思维》,看着北京大雪,说这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后来却对记者说,我才没什么情怀,我只是会干这个:

“我要会盖房子,早他妈当房地产商了。”

依照罗老师前后遭遇的舆论恶评来看,这话说得,特别像个孩子的气话。一副老子明明为你们谋福利、你们却把我当骗子的叫着劲儿的委屈。既然你们都觉得我是骗子,我还真不想立什么牌坊了。我猜罗老师身为一个读书人,被那么多优秀知识分子熏陶过,不至于真把自己架成一个只认钱的地产商。

说自己没情怀,八成是假的。

他只是懒得辩解了。

所以,五年后,再次遇到许知远,他找补说:

“我们应该让唱挽歌的人唱挽歌,选择走路的人去走路。而我坚定选择后者。”

言下之意也很清楚,许知远老师,恐怕永远改不了要坚定地成为前者。

至于吴老师,一目了然。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讲的是什么_罗振宇很会赚钱_罗振宇兼职赚钱方法

「吴晓波年终秀嘉宾,许知远」

11.

故事讲到这里,再多的废话也没有了。对标这三位精英的故事,放在这个纷杂的时代里,再看看大多数普通读书人的命运,答案其实更具现实性。

多少读书人,年轻时心里还奔跑过一个许知远,但活着活着,顶多活出“只管自己,少管别人,能跑就跑”的罗振宇式观念,仅对自己负责,就不错了。

大刘写得好,现实的引力是沉重的,再飞升的思想也容易怦然坠地。

每次出现一个社会热点,网上就老有人转发鲁迅的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出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结果很多人打完字,放下键盘,发现弊大于利,操,顿时就不想发光了。

当然,混迹于柴米油盐和碎银几两的广大劳动人民这么想,情有可原。

要是作为北大刘震云口中的“一个民族的探照灯”的广大知识分子都这副德行,那恐怕就真的是——完了、芭比Q了。

「全文完」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许知远:活着没什么用,死了就不行》,人物

[2]《许知远:想走多远?》,财经

[3]《许知远:我需要一些忧愁和沉重》,南周

[4]《商人罗振宇》,人物

[5]《妈的,我对这个社会要负起点责任了》,人物

[6]《吴晓波:只为自己写作》,南方人物周刊

[7]《吴晓波:为中国的企业立传》,同上

[8]《许知远与罗振宇对谈》,十三邀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