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中国平安:科技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截至2021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在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6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六度蝉联全球保险品牌第一位。集团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保险集团。
成立34年来,中国平安与深圳同频共振,一步步成长为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
6月23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中国平安,深入探究其成功把握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持续创新突破的内在秘诀。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专题报道。
一线调研
中国平安:科技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轮转型探出独特发展路径
1988年,平安创始人马明哲带领最初的创业团队,从深圳蛇口起步。在工商部门注册时,他们便迎头遇上了第一个难题:企业是什么性质?股份制。股份制又是什么?
所幸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政府部门对什么新名词都见怪不怪。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机构顺利诞生。
时过境迁,讲起34年前的古早往事,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盛瑞生依然感慨万千:
“平安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体制上的先天优势,体制突破、机制创新从创业之初就深刻地融入在平安的基因里。”
的确,从1988年获批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到1994年在中国内地率先开展个人寿险业务,并成功引进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有限合伙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入股的保险公司;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建立起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成为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企业之一……平安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太多“第一”。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少昆 摄 赵小草 制图
近年来他们开创地提出“金融+科技”布局,及至最新推出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中国平安已经在全球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中真正踏入“无人之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展商业版图。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清晰地将平安的发展路径总结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十年,搭建起体制机制平台,探索现代保险道路;第二个十年,专注于保险经营发展,探索综合金融模式;第三个十年,强化综合金融实践,开始探索“金融+科技”;第四个十年,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构建“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
正是沿着这样的发展路径,中国平安从无到有,在保险业开辟出一条新路,打造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从有到强,不断实现自身业务的突破,从产险、寿险到综合金融,再到金融、科技、医疗健康;业务版图从深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用三十多年时间超越了发展上百年的欧美同业。
34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安有什么“变”与“不变”?
面对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的提问,平安集团管理团队不约而同赞成了这样一个答案:平安人的骨子里就是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基因,“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大步挺进金融科技领域
进入第四个“十年战略”,平安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巨大变化:“全面数字化战略”提出以数字化转型引领业务发展,平安银行推出综合化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开放银行“五位一体”,平安人寿拿出了“渠道+产品+数字化”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集团全面挺进智慧城市业务,又创新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
面对这个面目一新的平安,金融业界人士感叹:步子大,格局大,真是敢想敢干!科技界人士惊呼:这是来抢我们的饭碗了吗?
实际上,短短数年间,平安从金融向科技领域的延伸就已经快速推进到业界前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已达40468项,在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三个方向上的专利申请,均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当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将会产生怎样的聚变反应?
平安集团董秘盛瑞生讲述了一位券商分析师在厦门市对“平安好车主”平台做的一项随机测试:高峰时段,市中心位置,车险随机报案。按照平安产险的承诺,核心城市的主城区,车险查勘人员需要在报案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报案之后,分析师按下手机上的计时开关,静静地等候。
8分钟后,平安产险的查勘人员奇迹般地出现在他面前。
面对滚滚车流,分析师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在这个小小的“510”服务承诺背后,隐含的是平安科技在大数据技术上的最新成果:通过对车险事故大数据的全面统计,时间、地点、事故发案率的高低,也配置以不同的网格密度,从而精准安排适当数量的查勘人员。同时,大量的小额理赔,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直接快速处理完成,甚至不需要现场查勘。多项专利技术的叠加,不仅显著提高客户体验,更大幅节约人力成本。
如今,像这样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蝶变,已经在平安的业务版图上遍地开花,处处赋能:
平安银行推出“空中柜台”,按照监管要求和各类业务的流程要素,细分为“口袋银行全自助办理”“口袋银行自助+远程视频审核”“线上预约+线下敏捷审核”三大类服务模式,“空中柜台”覆盖了98%以上的网点非现金业务。
平安人寿将数字化充分应用于客户服务中。在投保环节,通过构建新一代核保系统,最快10分钟完成核保全流程,并支持客户7×24小时新契约自助回访;在服务环节,通过智慧客服(在线自助+空中门店)模式上线,实现99%的保全业务线上办理完成;在理赔环节,推出“闪赔、智能预赔、省心赔”服务,“闪赔”实现从申请到支付30分钟内完成赔付,“智能预赔”实现住院治疗期间理赔金提前给付,“省心赔”实现客户有效授权下,免报案、免材料、免跑腿。
平安产险的卫星遥感、无人机、气象预警及灾害监测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险招标、气候预警、查勘定损等方面,在湖北水稻病虫害、台风“烟花”等重大案件的查勘定损中大显身手。
平安智慧城市业务运用科技全面助推新时代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智慧城市业务累计服务165个城市、174万家企业、1.4亿市民。
扶微助小服务抗疫一线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如何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下找准企业自身的发力点?平安举集团之力,不断努力,不断尝试。
作为金融机构,平安银行提出“有温度的金融”,通过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据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邹越介绍,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46789.86亿元,当年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
疫情攻坚中,平安深耕多年的智慧城市业务成为重要破题思路。集合了大量功能的“i深圳”应用迅速为每个深圳市民熟知,无论是口罩预约发放、数字人民币推广、消费券预约等服务等必要信息的及时性,还是个人事项办理功能的完整性;无论是界面设计的简单易用,还是数据高峰时段的稳定可靠,“i深圳”都走在了国内同类城市服务平台的前列。
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冲击,更坚定了平安向医疗健康领域的转型与延伸。在平安最新的产业版图中,“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将成为平安集团最主要的基本构架,底层则由其日益强大的科技力量赋能。
为此,平安汲取多年深耕保险和医疗行业运营管理经验,创新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提供优质、高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闭环。
对话企业家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
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服务实体经济
人|物|介|绍
冀光恒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高效率的管理团队。企业发展路径的一次次华丽转身,体现的是方案设计者的睿智与远见。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通过与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的深度对话,洞察平安这艘金融巨轮如何行稳致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
问
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龙头级企业,如何理解、践行高质量发展?
答
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长期、平衡、可持续增长。这不管是在平安的主业领域,还是在服务社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主业方面,平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包括外界一直比较关注的寿险改革,改革的目标正是为了打造更好的队伍和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保险、医疗、养老的需求,改变粗放式增长和对短期利益的盲目追求,实现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平安从渠道端、产品端入手进行改革。渠道端,我们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建立“三好五星”评价体系,推动代理人队伍向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方向转型,从而推动寿险产能提升,从而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
在产品端,我们以客户健康和养老新需求为导向,依托医疗健康生态圈,推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的三大产品及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和一站式养老服务,以实际行动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协力构建适老社会。
自平安成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一个企业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不断创新发展主业,更要与社会、与国家同频共振,切实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一方面,平安大力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末,平安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白鹤滩水电站、京沪高铁等众多重大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平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平安银行、陆金所控股、平安普惠等加快小微产品创新,通过自主搭建的“星云物联计划”、“行云”系统等一系列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科技手段赋能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帮主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近年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坚守责任投资理念,依托综合金融优势,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绿色信贷作用,全力支持绿色发展,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达2245.80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达898.13亿元,环境类可持续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45.69亿元;负责任投融资规模近1.22万亿元。
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自身综合金融和科技创新优势,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创新发展,持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
问
时代在变,行业在变。平安有两个“坚守”始终未变:一是坚守服务国计民生的立业初心,二是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局。平安是怎样运用其综合金融优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的?
答
截至去年末,平安集团已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并不断提升质效,积极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在保险领域,截至去年末,平安已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保险资金1.23万亿,包括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产业发展,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1500亿元规模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铁路和智慧城市建设。今年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和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的背后,都有平安的保驾护航。
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平安累计已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巴基斯坦巴沙大坝、中老铁路重点项目,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和项目总体投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目前平安已累计为大湾区重点建设项目投放保额超5000亿元。其中,平安智慧城市围绕大湾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就业创业、旅游服务等应用场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站式服务专区,打造掌上“城市服务大脑”;金融壹账通与招商局港口集团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项目”;平安银行打造“跨境e金融”平台,链接数百家银行、上万个贸易机构和供应链企业,推动金融贸易供应链一体化;平安产险承保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项目超过2万个,包括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深中通道、赣深铁路等特大区域交通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
问
今年6月初,深圳发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24条”,提出将加快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对此,平安可以做出哪些努力?
答
平安将继续坚持双轮驱动,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构建“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并发布新养老战略。
同时持续提升金融人才环境,如深入推进“百千万金融人才培养工程”,分类分层分步培养金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青年人才。平安之所以每一次战略转型升级都能扣准时代脉搏,并带动公司发展达到一个全新的量级、能级和境界,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核心要素之一。例如2022年,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推出“优+人才招募计划”,便旨在通过平安人寿宽广的职业发展通道、专属的创新培养模式、更具竞争力的津贴支持和强大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帮有抱负、有学识、敢想敢为的青年才俊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销售精英或引领行业发展的保险企业家。
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力争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净零目标。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全力支持国家绿色转型和产业链升级。
问
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的背景下,中国平安作为深圳最具影响力的综合金融集团,在助力深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答
34年来,平安的成长和跨越,离不开深圳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深圳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平安的基因当中,成为平安持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如今,深圳发展正翻开新的篇章,平安也将继续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瞄准世界前沿,持续做好做强金融主业:深化“金融+科技”、推进“金融+医疗”,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加速推进数字化经营,扎实推动各项改革项目,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深圳金融行业发展发挥平安应有的贡献。同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图读懂丨平安这艘金融巨轮这样行稳致远
相关阅读
-
截至2021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在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6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六度蝉联全球保险品牌第一位。集团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
-
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工厂是对赢创在斯洛伐克的生物技术中心的投资。这将使赢创成为商业规模的高质量、可持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先驱,并进一步加强 Ľupča 工厂作为生物技术战略中心的......
-
全球科技巨头组建元宇宙标准论坛 华为、阿里加入但苹果缺席,元宇宙,苹果,微软,华为,混合现实...
-
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为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促进听力残疾的预防工作...
-
近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金融科技领域、数字医疗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指数分析报告。三份报告显示,近5年来...
-
全球科技巨头组建元宇宙标准论坛 华为、阿里加入但苹果缺席,元宇宙,苹果,微软,华为,混合现实...
-
近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金融科技领域、数字医疗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指数分析报告。三份报告显示,近5年来...
-
《戒烟不戒酒》是一部以戒烟和适量饮酒为主题的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在面对健康危机时所做出的一系列改变,向观众传达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部电影不仅提供了戒烟的实用技巧...
-
在最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发展变化很大,经济的发展更是进步的神速,城市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之中,全世界最重要的两个金融中心城市就是纽约和伦敦...
-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
-
中国平安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6位及全球金融企业第2位
中国平安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6位及全球金融企业第2位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艰巨挑战,中国平安持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