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时间:2024-08-06 16:54:08 作者:
摘要:如何帮助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架构?

专家的知识组织形式,常常表现为上图中的C、D结构。在C结构中,各个知识点之间构成一个复杂的层级机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被表现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因此,专家的知识组织形式通常表现为D结构。在D结构中,严格的层级结构被打破,各个知识点之间交叉关联,联系更加紧密。这两种结构使得专家在提取和运用知识上更加高效。

举个例子,很多学龄前儿童在开始学拼音时有两种低水平的表现:一是只认出拼音的形状,但忘了拼音的发音;二是在听到拼音的发音时觉得很熟悉,却不知道这个发音对应哪个拼音,从而无法在听写中写出对应的拼音。

出现这两种表现的原因是,学龄前儿童像新手一样,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往往呈现孤立的、散点的形态。在他们的大脑中,拼音的“形状”是一个点,拼音的“发音”是另一个点,两个点之间还未建立起连接。因此,他们无法将拼音的“形状”与“发音”联系起来。不过,家长们不用担心,也无需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会采用更具联系性的方式去组织所学的知识。

在知识组织方式上,新手和专家的第二个区别是,关联的本质不同。

具体来说,与新手相比,专家在构建知识结构时,不会停留于知识点的表面特征,而会根据知识点中更深层、更有意义的特征去进行构建。比如,很多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之所以擅长解数学题,能够比其他孩子更快更准地得出答案,不是因为他们做了大量相似的题而变得熟练,而是因为他们在看到某道具体的题目时,能迅速识别出这道题涉及的问题类型与基础定理,从而采取相应的解法。虽然题目千变万化,但这些孩子看到了其中更深层、更有意义的特征——问题类型与基础定理,因此能更高效地解答。

旧学新知集_旧学与新知议论文500字_以旧知识学新知识怎么说

除此之外,面对同一堆知识点,相比新手,专家能更灵活地构建和运用多种知识结构去组织。比如,对于同样一份几百页的Word版书稿,经验丰富的图书编辑能拿出多种编排方案去搭建内容的架构,并且能很快看出什么该删除、什么该保留、什么该调序、什么该修改,而新入行的图书编辑往往只能按照原稿的顺序去编排内容。

当然了,每个孩子在开始学习某门学科的知识时,都是新手的角色。那么,我们能否引导孩子像专家一样,搭建联系紧密、意义丰富、灵活多变的知识结构呢?

以旧知识学新知识怎么说_旧学与新知议论文500字_旧学新知集

要想帮助孩子搭建联系紧密、意义丰富、灵活多变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先看看专家是怎么搭建的。专家在组织知识之前,离不开大量的观察、比较与归类。可以说,正是在反复观察、比较异同点和进行归类的前提下,这些知识结构才得以形成。

具体到孩子的学习,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观察、比较和归类的习惯。下面有几个具体的小建议。

1)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引导孩子把它和已学的旧知识点进行比较,尝试找出区别与联系。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上,关于梯形的定义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如果孩子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后,老师或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寻找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孩子就会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的话,孩子即使忘记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也能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推导出来后,他就会知道,很多数学定理/公式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自己实际需要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种相互联系、相互比较的思考方法,不仅能帮孩子加深对新旧知识的记忆,还有利于孩子发展类比、转化、推理、归纳、概括与抽象的思维能力,提升孩子对知识进行高水平加工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组织知识。

以旧知识学新知识怎么说_旧学新知集_旧学与新知议论文500字

2)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

在学校学习时,每当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或者到了期中考、期末考,老师常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出思维导图,一些学生也会自己梳理。很多学生都懂得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但可能会觉得,我把老师或者成绩好的同学梳理的思维导图拿来用就好,自己不用梳理。这种想法在低年级的学习中没什么关系,但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可能会体现出弊端。

旧学与新知议论文500字_以旧知识学新知识怎么说_旧学新知集

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清晰地呈现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散乱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呈现出来,还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而后者往往建立在自己亲自作图的基础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曾经很喜欢收藏别人做的思维导图,觉得当伸手党挺方便的,把别人梳理好的图直接存起来就好。这种做法,曾让我产生一种“一图在手,知识尽有”的错觉。但当我过了一段时间再翻看那些思维导图时,我觉得图上的文字很陌生。当然,我是认识那些文字的,只是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组成图的。后来,当我尝试自己去画思维导图时,我明白了自己作图的意义所在。

一个人在画思维导图时,需要阅读文本、理解意思、提取关键词、梳理层级关系。直接看图的人,只能看到多个关键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没有阅读文本、理解意思、提取关键词、梳理层级关系的过程,也就没有分析文本、比较异同点、归纳信息的过程,这就导致了直接看图的人很难对图中的文字有深度的理解。

可以说,对于作图的人来说,思维导图=关键词+层级关系+具体的意思+丰富的实例;而对于直接看图的人来说,思维导图=关键词+层级关系。换句话说,作图的人懂得将大量的信息“压缩”成一张图,也懂得将一张图“解压”成大量的信息;而直接看图的人不懂得如何“解压”,只能看到有限的“被压缩”的信息。

因此,亲自为学科知识搭建思维导图是有必要的。如果老师、同学或者辅导教材提供了学科知识的思维导图,那么孩子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参考范例。自己在画图之后,拿自己的图与范例作比较,看看提取的关键词是否简明准确、层级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误、是否漏掉了关键的知识点、有没有其他组织知识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孩子以更紧密、更有意义的连接方式去组织知识。

以旧知识学新知识怎么说_旧学与新知议论文500字_旧学新知集

3)在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时,尝试梳理出书/文章的内容。

每本书无论厚薄,都会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去编排。那些编排得好的书或教材,大都是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规律的,不会让人读到某部分时忽然觉得很突兀或者逻辑混乱。因此,有些人能从一本书的目录看出它值不值得读、适不适合读。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孩子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尝试让他用一页纸对书/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本书/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某种逻辑顺序等等。

-按照这种顺序是否是最好的?有没有其他顺序?

-各章节/各段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哪个章节/哪个段落是最重点的/最难的/自己最感兴趣的?

-各章节/各段落的主要内容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起来?

-各章节/各段落的内容是否能够很贴切地阐述标题?

……

孩子如果能够理清这些问题,那么不仅有助于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窥见”书/文章的作者是如何构思与写作的,能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外,对于故事类书籍,我们还可以参考《新概念英语》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读完后,通过复述故事的方式理解和整理书的内容。考虑到学龄前儿童还没有复述完整故事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回顾内容和积累知识。比如: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Who

-主人公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What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When、Where

-主人公为什么要做xx事?-Why

-主人公是如何做xx事的?-How

-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What

……

旧学新知集_以旧知识学新知识怎么说_旧学与新知议论文500字

搭建联系紧密、意义丰富、灵活多变的知识结构并非一日之功,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使得搭建知识结构变得非常困难。但这种做法是有价值的。就像比尔盖茨所说,如果你有一个知识结构,你就有了一个可以往里填任何东西的地方,而当你不断寻找新知识所处的知识结构,当你试图去比较新知识与旧知识,并不断地查阅知识、弄清原理时,你就可以记住那些不断获得的新知识。

以旧知识学新知识怎么说_旧学与新知议论文500字_旧学新知集

《童行学院经典之旅》能够帮孩子搭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方法,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经典之旅》课程串联古今中外24位大师,带孩子回到知识发生的现场,学习大师的科学研究方法、人文写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让孩子把大师思路内化为自己的思路,学习更游刃有余。

《经典之旅》App已经提交各大应用商城审核,如能顺利通过审核,将于4月23日正式上线。

永久课卡1198元

预售价格898元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