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pptx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pptx(29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课时素养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1.初步以结构与功能观,阐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生命观念)2.采用归纳与概括,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科学思维)3.基于经验事实,形成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建立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4.通过演绎归纳、能够解释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大豆是发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
2、田里生长着稗草、苘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多种微生物。每公顷大豆与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过100kg。讨论1:大豆根系会给土壤带来哪些变化? 讨论2:大豆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大豆田间剖面图大豆田间剖面图大豆的根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使土壤的水和无机盐减少;大豆根的呼吸作用会增加土壤中CO2的含量;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固氮,会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死亡和脱落的大豆根,会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种间竞争:大豆与稗草、苘麻、鸭跖草。捕食:大豆蚜与大豆。互利共生:大豆与根瘤菌。问题探讨 大豆是发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长着稗草
3、、苘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多种微生物。每公顷大豆与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过100kg。讨论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请用一句话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豆田间剖面图大豆田间剖面图环境决定了哪些生物可以在这里生存,生物反过来会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问题探讨1.说说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种群、群落的联系)、范围、类型?2.说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每个成分的组成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营养方式是怎样的?生态系统的这些成分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有机结合
4、构成一个整体的?4.不同种类的生物是怎样获取物质和能量的?5.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哪些生物是生产者?6.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7.所有的分解者都是真菌和细菌吗?问题导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50,思考讨论下列问题生物生物个体个体种群种群生物生物群落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系统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同种生物生物各种各种生物生物非生物非生物环境环境所有所有个体:个体:包括幼年包括幼年/成年成年/老年老年)包括植物、动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微生物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1.概念:注意:注意:一定自然区一定自然区域内域内全
5、部生物全部生物生物圈最大最大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2.2.生态系统的类型1 1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组成成分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非非生物的物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2 2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方式:自养:生物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的方式异养:生物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的方式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的物质:作用:地位:非生物的能量:光、热能、化学能等
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主要是 ,还包括 和 。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光合细菌(蓝细菌)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将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CO2 + H2O (CH2O) + O2光能光能硝化细菌硝化细菌、铁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硫细菌等CO2 + H2O (CH2O) 化学能化学能(2)生产者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主要)绿色植物(主要)、蓝细菌蓝细菌(蓝藻)、(蓝藻)、光合细菌;光合细菌;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化能自养型: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是 类好氧性细菌,类好氧性细菌, 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生
7、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d.地位:b.营养方式:c.作用:(3) 消费者营捕食生活的生物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菟丝子菟丝子菟丝子、菟丝子、寄生细菌、病毒寄生细菌、病毒主要是动物主要是动物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 分解者必需的关键成分d.地位:c.作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秃鹫蚯蚓、蜣螂、秃鹫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异养型b.营养方式:蚯蚓蚯蚓蜣螂蜣螂
8、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松茸松茸秃鹫秃鹫成分营养方式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自养型 光、热、空气、水分、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 通过光合作用将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异养型 (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异养型 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归纳总结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只有绿色植物2、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消费者都是动物?3、
9、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分解者都是细菌真菌吗?4、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的?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5、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异养型生物一定是消费者?6、腐生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的?判断并举例:判断并举例: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归纳总结】(1)三类“不一定”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
10、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两类“一定”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例.(不定项)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CO2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B.a、b、c都有可能是细菌C.a曲线代表的生物是消费者或分解者D.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B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捕食呼吸作用枯枝败叶枯枝败叶遗体、排遗物遗体、排遗物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B
11、CDA生产者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主要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捕食捕食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 1.图中图中ABCDABCD代表?代表?2. 2.指指?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生态系统中四种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技巧:方法技巧:生态系统中四种四种成分的判断1.什么是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中含有的成分?2.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级别的关系?同一个生物是一个种群吗?3.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这是为什么?4.什么是食物网?其形成原因?其功能?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食物网的问题导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1-52,思考讨论下
12、列问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螳螂蝉蝉黄雀黄雀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关系,这是一条食物链吗?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2)营养级:所有生物的总和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食物链的特点起始点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_;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即_;组成食物链只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_和_,不包括_和_;方向不可逆性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_的结果,通常不会倒转,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营养级个数:一般来说,食物链不超过_个
13、营养级;生产者最高营养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长期自然选择五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思考: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流到第五营养级时,余下的能量很少(即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甚至不足以养活一个种群,因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2)形成原因: (3)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
14、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食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 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4)特点: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出现不同的关系,如竞争和捕食。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食物网的而非生物数量。例.图中有_条食物链;.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 _; 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_;.鹰和蛇的种间关系:_;.蛇处于第几营
15、养级?_.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若蛇数量减少,鹰的数量将会 (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若蛇灭绝,鹰的数量将会?原因是?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绿色植物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如何变化?原因?若人类的捕杀导致猫头鹰大量减少,鼠、食虫鸟、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8蛇、鹰、蛙、食虫昆虫、食虫鸟鼠、食植昆虫捕食和种间竞争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但其数量比原来的数量多。都减少增加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 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的减
16、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被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归纳总结2、“天敌”减少的情况:4.同时占有不止一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 归纳总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范围范围结构结构组成组成成分成分营养营养结构结构非生物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者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食物链食物链食物网食物网包括
相关阅读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因其空气有被生物污染的可能而给实验人员和环境带来风险。实验室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建造等措施,来确保实验人员不受生物因子的伤害、环境不受其污染...
-
“为什么灯泡会发光?是因为有电流通过。”“将四个零件正确组接,才能发电……”金色阳光幼儿园的孩子们听着青年志愿者的讲解,将小发电机的零件电线一一组装,摇动起手杆...
-
大理的古镇前几年逛过,洱海也看过了,还上了风情岛打卡了网红拍照点。这一次再选择大理,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寂照庵了。...
-
〇广电总局发文要求丰富电视大屏内容\x0d\x0a〇中国女篮取得巴黎奥运会首胜 \x0d\x0a〇暑期档票房已超80亿元\x0d\x0a〇辅警冲进火海救出7旬老人\x0d\x......
-
走过33个国家,她放下买东西不看价钱的生活,准备在大理修一个Eco House
介绍Eco House可持续绿色家园的第一个种子...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因其空气有被生物污染的可能而给实验人员和环境带来风险。实验室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建造等措施,来确保实验人员不受生物因子的伤害、环境不受其污染...
-
答:除法原酸是咱们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基础运算。其实也是乘法运算的延伸!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觉到难,但是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把基础知识都吃透便没有这么难了...
-
9月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改性生物炭,大幅降低了废水中汞污染的治理成本。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
-
废水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现状刘涛邱廷省江西理工大学环建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介绍了应用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的研究、技术进展以及生物流化床的分类。...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唯一互免部分科目的国外注册会计师资格ICAEW-ACA 英国皇家特许注册会计师全球最顶级CA级别-...
-
电巢APP前身为EDA365电子论坛。成立于2006年,拥有200万+知识库,200+专家资源,2000+合作企业,共享实验室平台 。旗下电子工程师社区(www.EDA365...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