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邢定钰院士:理工科也要有文学素养

邢定钰院士:理工科也要有文学素养

时间:2024-08-07 11:55:58 作者:
摘要:作为物理学教授,他却从小浸淫在文学经典中邢定钰院士:理工科也要有文学素养邢定钰寄语本报。邢定钰在演讲。司新利 刘江瑞 程曦 摄人物名片邢定钰

作为物理学教授,他却从小浸淫在文学经典中

邢定钰院士:理工科也要有文学素养

邢定钰寄语本报。

邢定钰在演讲。司新利 刘江瑞 程曦 摄

人物名片

邢定钰,1945年出生于江苏高淳,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会议上介绍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积极参加省科协组织的科普志愿者“三百行动”,深入学校为师生们作《科学精神与发现之旅》等报告,受到普遍欢迎。

昨天下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书香江苏形象大使邢定钰,就围绕“悦读经典 博知雅行”的主题,在“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大讲座”中,向广大扬州读者讲述了自己的悦读故事。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

理工科学者也要有文学素养

邢定钰在南大从教几十年,感受到过去的学生十分注重专业知识,但知识面不太广,文科同学缺少科学素养,理科同学缺少文化素养,习惯于网络文化的快餐。“这个现象非常严重,我看在眼里,不胜担忧。”

他少年时期,都是与书籍相伴,从小就培养了阅读习惯,深受书籍熏染,过得非常快乐。通过阅读,邢定钰吸收了大量的知识营养。在邢定钰读小学的时候,母亲考进了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他读中学时,母亲就在南师大做教师。他经常记得,凌晨1点多,起床上厕所,总能看到母亲还在挑灯夜读。

小学的暑假,邢定钰就开始翻阅《诗经》,虽然看得懵懂,但第一次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妙。除了诗歌,小说他也看,尤为喜欢看英、法、德等国外小说。“整个中小学的时光,我的课外书都是文学书籍。”

作为一名理科工作者,邢定钰始终对文学保持兴趣,他认为,自身积累的文学素养对理科的学习发展也有很多促进作用。

读书究竟有哪些好处?

能提升智慧、素质、气质和情商

现在网络上社会上都流行一种说法,叫“颜值”,夸一个姑娘漂亮,都会用上“颜值高”。对此,邢定钰认为,如果你夸一个人“气质好”,她可能会更开心,因为整容就可以提升颜值,但气质却需要书籍的熏陶和时间的沉淀,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最直观感受。

读书究竟有哪些好呢?在邢定钰看来,读书可以提升智慧、素质、气质和情商。

现在社会,经济越来越好,但是现在的人读书却越来越少,邢定钰看得非常焦急。“回想起我青年时代培养的阅读习惯,其实对我后来教书、做研究、写文章,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从小培养的阅读习惯,让我心思更加细腻严谨,讲课更加生动,与不同领域的人也可以有共同语言。所以,理工科学生需要有文科生的感性思维和文化沉淀,而文科生则需要增强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这些,读书都能做到。”

此外,邢定钰认为,读书和思考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大量阅读书籍,能培养我们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读书后就会思考,将看进去的内容消化成自己的想法,会对世界和人生产生更深的认知,思维将更加活跃创新。

为什么要“悦读经典”?

读经典能让心灵享受到满足

2014年,南大开启“悦读经典计划”,邢定钰介绍,之所以称“悦读”,是因为读书不仅要用脑,还要用心,更要让心灵享受到满足。

为什么一定要读经典书?邢定钰认为,因为经典书籍中蕴含着伟大的思想,看书的过程,就是与伟大思想对话的过程,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当下网络文化冲击太大,很多人都是“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这让他觉得很忧心。

邢定钰表示,当人们的耐心越来越差,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一味求快,如此就无法得到心灵的滋养。我们去阅读,最终目的其实是“学、思、践、悟”如此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培养创新批判式思维,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人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境界更升华,社会也能更和谐。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