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除四害技术|病媒生物的趋性研究与应用:趋色性

除四害技术|病媒生物的趋性研究与应用:趋色性

时间:2024-08-11 15:01:50 作者:
摘要:#襄阳除四害#趋性研究定向活动:生物能够对自然界中的刺激因子引起反应而表现出定向活动,在寻找食物、配偶、搜寻产卵场所、躲避伤害等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趋向刺激因子的活动称为正趋性

#襄阳除四害#趋性研究

定向活动:生物能够对自然界中的刺激因子引起反应而表现出定向活动,在寻找食物、配偶、搜寻产卵场所、躲避伤害等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趋向刺激因子的活动称为正趋性,避开刺激因子的活动称为负趋性。

消杀灭四害的措施_生物防治灭四害_消灭四害预防疾病

常见的正向趋光性害虫(网络)

病媒生物亦是如此,在其生命活动中对光照、声音、气味等会产生趋向或忌避行为,以利于寻找食物、配偶或躲避伤害等。

本文刊登于2021年4月《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辛正, 马红薇, 王东, 张晓. 病媒生物的趋性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2): 121-126

消杀灭四害的措施_消灭四害预防疾病_生物防治灭四害

该文综述了近20年来蚊、蝇、鼠、蜚蠊等病媒生物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的研究成果和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概况,展望了未来研发重点和应用前景,以期为病媒生物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本期聊聊趋色性内容。

趋色性

趋色性:昆虫对色彩的趋性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趋光性,昆虫的视觉能够敏锐地感知到物体表面反射的光波即物体颜色,从而作出趋向反应。

01应用技术

昆虫趋色性研究起步很早,20世纪5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国最早利用趋色性诱杀害虫,6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开展了黄板诱蚜工作,80年代该技术在我国台湾地区也得到应用。

色板诱集

利用昆虫趋色性研制的诱虫板已在大棚、蔬菜田、果园、烟田、茶园等农业作物环境中大面积应用,诱杀的主要靶标害虫涉及半翅目(Hemiptera)、双翅目(Di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等,如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粉虱、绿板诱杀叶蝉、蓝板诱杀蓟马。

目前,用于监测诱杀农业害虫的色板以黄、绿、蓝色为主,这与昆虫的三原色视觉系统相关。其实,昆虫的视觉系统能够识别多种色彩,其他颜色的诱虫板也具有诱虫潜能,尤其在病媒生物防治领域尤显突出。Zhu等通过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的趋色性研究发现白板诱捕率最高且效果稳定,揭示了白色板具有诱虫潜能。同样,Solórzano等利用色板诱杀厩螫蝇(Stomoxys calcitrans),发现白色板比蓝色板、黑色板等的诱杀效果更好。然而,Hogsette和Foil研究发现色板对厩螫蝇诱捕效果依次为黑色 > 蓝黑色 > 蓝色。同样,在家蝇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产卵时对不同颜色有选择性。

随着对趋色性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美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等昆虫对同种色彩不同梯度的偏好性也存在差异,表明对色度的精准研究有助于生产出高诱效的诱虫板。

有色材料驱避

一些害虫对特定光波和色彩有驱避行为,可以利用害虫忌避的有色材料达到驱赶的目的。在储粮害虫的趋性研究中,红色和紫色分别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us)、无色书虱(L. dicolor)有明显的驱避作用,驱避率最高的分别为70.29%和54.46%。

02影响因素

昆虫的趋色行为与趋光行为一样,诱源因素(色板颜色)、昆虫生理因素(种类、性别、虫龄、交配繁殖)、环境因素(背景颜色、降雨、日照)、设备因素(形状、位置、数量)等均影响诱杀效果,使用时需要综合考量各因素的作用。

问题与展望

我国病媒生物趋性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就,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仍存在许多未知和问题亟待解决:

①病媒生物趋性技术在其综合防治中的作用评估、规范化操作规程还需进一步明确;

②评价“光-色”器械诱杀或驱避效果时,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基础生态学和单一的防控手段,多项防治措施的协调使用还缺乏系统性研究;

③病媒生物引诱剂种类多、成分复杂,如食物引诱剂、聚集素等,提取、分离、鉴定的难度较大,国内外多研究混合物对靶标生物的引诱效果,哪些成分起到引诱作用,哪些成分起到增效作用,精准性有待加强;

④许多引诱剂的活性物质多有异构体,其空间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且合成方法尤其是定向合成的开发研究有难度,产率不高;

⑤引诱剂缓释性及与应用剂型、器械的匹配性研究还需加强;

⑥环境条件对病媒生物趋性技术现场应用效果的影响研究还不足以精确指导现场防控,许多产品现场应用技术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目前,我国病媒生物防制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准型转变,其途径也由传统单一措施向多手段防控转变,利用病媒生物的趋性可以提高诱杀效果或达到防护作用,因此加快趋性研究和推广工作势在必行,趋性应用技术在病媒生物防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四害技术 | 病媒生物的趋性研究与应用:趋化性除四害技术|病媒生物的趋性研究与应用:趋光性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