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什么情况?陶氏、巴斯夫、3M等巨头集体“裁员”!

什么情况?陶氏、巴斯夫、3M等巨头集体“裁员”!

时间:2024-08-12 05:12:56 作者:
摘要:多种不可抗力造成的业绩下滑也推动了涂料、化工企业举起了残酷的裁员刀斧。 1月30日,飞利浦发布第四季度业绩,可比订单量下降了8%,企业同时表示

近日,陶氏化学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000人,并关闭部分生产设施,同时将进一步评估欧洲等地的资产配置。此次裁员规模相当于陶氏化学员工总数的5%。

新思科技在武汉好吗_新思科技中国公司_新思科技全球员工

如此大幅度的裁员,主要原因是去年陶氏化学业绩不及预期。去年四季度,陶氏化学营收118.6亿美元,同比降低17%;净利润6.1亿美元,同比下滑64%。陶氏化学称,上述举措的目的是在本年度缩减10亿美元开支,以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市场需求降低。

涂料、化工、科技、半导体……一个月内近10万名员工被解雇

陶氏的困境并不是个例,能源价格高企、市场需求低迷和供应链不稳定等众多因素正蔓延至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而多种不可抗力造成的业绩下滑也推动了涂料、化工企业举起了残酷的裁员刀斧。

化工业巨头3M公司发布了悲观的全年盈利前景,并计划削减2500个全球制造岗位,首席执行官Mike Roman在3M公司的财报中称这是 “与调整后产量保持一致的必要决定”。

巴斯夫表示,将在2024年将欧洲的年度总成本削减5亿欧元,一半以上的成本削减将在其德国总部路德维希港工厂实施,其中包括裁员计划。据巴斯夫初步核算,2022全年净亏损13.76亿欧元。

中漆集团2022年中期雇员合计673人,较前一年度同期的788名减少14.6%。

除此之外,科技、电子、互联网等多个产业纷纷曝出裁员消息,可谓是触目惊心。仅2023年1月,已有292家科技公司提出裁员,总计90,430人受到影响,相当于平均每天向社会“输送”超3000名人才。

1月30日,飞利浦发布第四季度业绩,可比订单量下降了8%,企业同时表示,将在2025年前在全球范围内额外裁员6000人(此前已宣布将裁员4000人),以提高利润率。

1月28日,新思科技Synopsys将在加州裁员,包括位于山景城 102 East Middlefield Road 和桑尼维尔工厂的102名员工,本次裁员定于3月31日生效。

1月27日消息,移动处理器大厂高通(Qualcomm)在去年年底对某些部门进行选择性裁员之后,将在以色列进行新一轮裁员,定于2月进行。

1月27日,美国三大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的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宣布,计划裁减约1300人(相当于约7%的员工),以减少开支。

1月26日消息,德国商业软件巨头SAP宣布将削减至多3000个岗位,约占其员工总数的2.5%。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Klein表示,SAP将考虑出售所持Qualtrics股份。

1月26日报道,老牌科技巨头IBM也加入了裁员大军。IBM发言人表示,此次裁员将源于其Kyndryl的分拆和医疗健康业务的剥离,将因此产生约3亿美元的费用,此次裁员将使其28万的员工总数减少1.4%。

北京时间1月20日,市值超1万亿美元(约8.6万亿人民币)谷歌公司宣布裁员大约1.2万人,约占全球员工总量的6%。

1月18日,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宣布,将于3月底前在全球裁员1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以应对经济形势不佳及客户需求变化。微软公司说,裁员是为回应“宏观经济形势和客户优先考虑事项变化”。

当地时间1月18日,亚马逊高管发邮件确认启动新一轮裁员,裁员人数预计达1.8万人,成为亚马逊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这轮裁员将主要影响零售和人力资源部门。

1月9日,高盛集团启动历来规模最大的裁员之一,执行裁员约3200人的计划。知情人士透露,超过三分之一可能来自其核心交易和银行部门。

1月8日消息,推特公司再次削减负责审核全球内容的信任与安全团队。去年11月初,马斯克为了削减成本开支,辞退大约3700名员工,占这家公司员工总数的一半,之后又有数百名员工辞职。

1月6日,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坎普钦斯基表示计划进行裁员。坎普钦斯基表示,将进行“艰难”的讨论和决定,一些计划将被降低优先级或完全停止。

1月5日,美国商业软件公司Salesforce表示,由于对经济的担忧,计划裁减10%的岗位,即约8000名员工,并缩减办公空间。

事实上,这轮创历史数量的裁员“风暴”早在去年就开始了。2022年全年,全球科技企业宣布裁员97171人,比2021年增长649%。自疫情以来的三年多时间,全球1300多家科技公司共宣布裁员超过30万人。

更为可怕的是,投资公司分析表示,苦日子尚未完全过去,未来三个季度或将出现更多的裁员,究其原因还是多个行业领域收益的下滑,不得不优化结构,将员工输送到社会中以减轻压力。如果未来经济复苏和消费回暖未达到预期,或将有更多的企业被寒气侵袭,以“断臂求生”的方式度过寒冬。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