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探究与创造精神
1 方程和函数思想
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个等式,把生活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的过程就是方程思想。笛卡儿曾设想将所有的问题归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即通过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仍停留在小学算术的方法上,一时还不能接受方程思想,因为在算求解题时,只允许具体的已知数参加运算,算术的结果就是要求未知数的解,在算术解题过程中最大的弱点是未知数不允许作为运算对象,这也是算术的致命伤。而在代数中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有权参加运算,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静止在等式一边,而是和已知数一样,接受和执行各种运算,可以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使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数学关系十分清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若不渗透这种方程思想,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很难提高。
例如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还原问题等,用代数方法即假设未知数来解答比较简便,因为用字母x表示数后,要求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位,数量关系就更加明显,因而更容易思考,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在近代数学中,它利用了运动和变化观点,在集合的基础上,把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两集合中元素间的对应。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深入研究的必然产物,对于变量的重要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有关“数学”的论述中已阐述得非常明确:“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与积分也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数学思想本质的辨证地反映了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是近代数学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练习中有如下形式:
6×3=20×5=700×800=
60×3=20×50=70×800=
600×3=20×500=7×800=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有经验的老师却这样来设计教学: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答案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然后再出现下面两组题:
45×9=1800÷200=
15×9=1800÷20=
5×9=1800÷2=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只求体会,不求死记硬背。研究和分析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一般用解析式的形式来表示,这时可以把解析式理解成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去分析函数问题。中学阶段这方面的内容较多,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指对函数,三角函数等等,小学虽不多,但也有,如在分数应用题中十分常见,一个具体的数量对应于一个抽象的分率,找出数量和分率的对应恰是解题之关键;在应用题中也常见,如行程问题,客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客车所行的路程,而货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货车所行的路程;再如一元方程x+a=b等等。学好这些函数是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构造函数,需要思维的飞跃;利用函数思想,不但能达到解题的要求,而且思路也较清晰,解法巧妙,引人入胜。
2 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
例: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1/2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3/4米。它们每秒钟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3/8米设有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41/2(或23/4)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3/8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1/2和123/8的“最小公倍数”(或23/4和123/8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3 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当然,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思想不只是单纯的思维活动,它本身就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而这一点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往往被忽视了。我们在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更加应该关注的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目标领域之一,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三大领域相提并论,这充分说明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标准改革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的高度重视。
它应该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探究与创造精神,形成正确的人格意识。
相关阅读
-
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探究与创造精神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仍停留在小学算术的方法上,一时还不能接受方程思想,因为在算求解题时,只允许具体的已知数参加运算,算术的结果就是要求未...
-
说到因式分解,在小学、初中家长中应该是一个颇为关注的知识点。作为代数计算的一部分,因式分解因为技巧性强、难度...
-
好的性爱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和掌握。性是夫妻之间的情感催化剂和稳定剂。那么,如何提高夫妻那么,如何提高夫妻的生活质量呢?性和谐和完美可以使关系更加强烈和稳定。...
-
糖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根据糖结构的不同,糖可以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和衍生糖。糖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既是生命能...
-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思维能力?看看你的孩子合格吗?
前言幼儿园是孩子开始融入集体生活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还比较简单,多数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学习能力还差,很...
-
说到因式分解,在小学、初中家长中应该是一个颇为关注的知识点。作为代数计算的一部分,因式分解因为技巧性强、难度...
-
好的性爱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和掌握。性是夫妻之间的情感催化剂和稳定剂。那么,如何提高夫妻那么,如何提高夫妻的生活质量呢?性和谐和完美可以使关系更加强烈和稳定。...
-
糖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根据糖结构的不同,糖可以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和衍生糖。糖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既是生命能...
-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思维能力?看看你的孩子合格吗?
前言幼儿园是孩子开始融入集体生活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还比较简单,多数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学习能力还差,很...
-
高中政治 1_1_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课件
第二课时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由________规定。...
-
性生活对于女性来说有着不可思议的好处,它能让女人保持自信美丽,还能保持完美的身材。所以,适当的性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在性生活前后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不知道女人们有没有做......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