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生物化学家吴宪观后感

生物化学家吴宪观后感

时间:2024-08-15 14:03:21 作者:
摘要:生物化学家吴宪观后感196年,吴宪在协和医学院协助林可胜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并自其成立起就参与负责该会的具体工作,担任理事会委员(到1940年)、书记兼会计(199-

生物化学家吴宪观后感 1926 年,吴宪在协和医学院协助林可胜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并自其成立起就参与负责该会的具体工作,担任理事会委员(到 1940 年)、书记兼会计(1929-1931 年)、会长(1931-1935 年)、《中国生理学杂志》常务编委(1927-1941 年),与林可胜等其他学者积极配合,把学会办得非常出色。中国生理科学在 1930 年代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瞩目,与中国生理学会的推动作用有相当大的关系。 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163篇,专著3部。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性激素、避孕等方面。根据他 1919 年提出的“血液系统分析法”,能制备出无蛋白质的血液,使血液中重要成分,如氨基酸、肌酸、肌酸酐、尿素、非蛋白氮以及血糖、乳酸等得以测定出来。1929 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第 13 届国际生理学会上,他提出蛋白质变性学说,认为天然蛋白质分子不是一条长的直链而是一个紧密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借肽键之外的其他键,将肽链的不同部分连接而形成的,所以容易被物理及化学的力所破坏,即从有序的折叠排列形式变成不规则及松散的形式。吴宪教授的蛋白质变性学说全文于 1931 年用英文正式发表于《中国生理学杂志》(Studies on Denaturation of Proteins. XⅢ.A Theory of Denaturation. Chinese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