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成都向高等级世界城市迈进

聚焦高质量发展 成都向高等级世界城市迈进

时间:2024-08-19 16:59:50 作者: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快速崛起,33个城市进入世界城市序列,总数仅次于美国。7月22日,上海社科院发布《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8)》

科技水平城市排名_全球高科技城市排名_全球科技城市等级排名

近年来,中国城市快速崛起,33个城市进入世界城市序列,总数仅次于美国。7月22日,上海社科院发布《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8)》,对世界“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的6轮世界城市排名进行了分析。其中,成都从准世界城市跨越到世界城市,成为表现最为耀眼的城市。

GaWC是目前世界城市研究的最权威机构之一,它将入围的世界城市分为5档12级共四个梯队,成都直接从2012年的准世界城市等级,跨越四个档次进入第二梯队世界城市行列。在最新的排名中,内地城市,成都仅次于北上广,与深圳和天津并肩。

成都的跨越离不开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也跟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密不可分。

国际化方面,成都已吸引世界500强企业281家,拥有34个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品牌渗透率居全球第19位,综合实力居全球第65位。

在对外沟通方面,成都通过“四向拓展”联通世界。106条国际(地区)航线使航空口岸年出入境流量突破500万人次,两项指标均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中欧快铁蓉欧班列的累积开行量率先实现2000列,成为开行数量最多的中欧班列。

在文化交流方面,成都用“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吸引世界眼光。成都是世界文化名城的内地第三城,“一带一路”世界文化名城中心已落户成都;新文创活力综合指数排名,成都全国第一。

……

成都的未来不止于此。今年3月,成都出台的新总规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如何挖掘潜力,在世界城市建设中保持优势地位甚至实现赶超?成都给出的答案是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7月初,成都出台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决定和计划,谋划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效能社会治理、实现高品质服务,率先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谋划了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高等级世界城市实现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万亿级城市实现转型升级的出路。

强化创新驱动

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意识到,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依赖单一动力,需要资本与创新相互作用的“双驱动”。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创新要素会成为全球城市评价的重要标准。

“希望我们的到来能把极客精神和对科技新的认知视角带到成都来。不仅帮助成都企业,也帮助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中国互联网创新者组织极客公园创始人兼CEO张鹏在7月21-22日召开的“Rebuild 科技商业峰会”上表示。未来,极客公园每年将在成都举办不少于20场的科创相关落地活动和论坛。

在成都,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氛围。目前,成都R&D(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已分别达2.4%和64%,全市活跃着46.4万家创新创业企业。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成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正加速转化。

成都市科技局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院校企地创新活力榜显示,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发明专利授权量攀升,截至2018年6月30日,成都市共实现技术合同交易7197项,成交金额为329.78亿元,同比增长48.2%和149.02%。

成都正在形成高校、院所、企业与地方的全新伙伴关系——城市创新合伙人,66个产业功能区与国内外高校实现签约全覆盖。

这是成都实施蓉城科技聚变计划、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成绩单。未来,成都将继续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根据日前发布的《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计划》,成都要加快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1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到2020年签约校院企地合作正式项目500个,落地实施300个以上,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600个以上。

创新引领能力是培育创新生态链重要的一环。除此之外,成都还将从新经济应用场景供给、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入手,强化创新驱动,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计划,到2020年,全市R&D投入强度达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3月23日,“美团打车”项目提出网络预约汽车出租客运业务经营许可申请,交通许可部门首先对该公司进行了实质性审核,注册登记部门同步启动“容缺登记”,实行告知承诺制。当天,该公司同时取得了营业执照和网约车业务经营许可。

成都高新区成为上述项目在全国拿到证照、获得经营许可用时最短的地方,这得益于成都高新区首创的“首证通”模式。

企业进入市场需要“照”和“证”两把钥匙,首证通实施后,“后证”部门以“首证”作为依据,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交重复性申请材料,只做合规性审查。

目前,“首证通”模式已经在成都的交通和餐饮行业实现了成功试点,有望向全行业推广实施。

“首证通”是成都实行“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成都市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德运表示,近年来,成都深入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加快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6.8万户,增长22.9%,新登记企业9.9万户,增长37.8%。值得注意的是,新登记外商企业增长23.2%。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数增长95.5%,总投资规模增长94.9%。

尽管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王德运认为,对照世界银行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体系,成都在企业开办审批、施工许可办理、双向投资管理、国际性商务配套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未来,成都吸引投资和人才的潜力依然巨大。在上述攻坚计划中,成都明确提出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探索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体系,为成都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提供了路径。

剑指万亿级产业集群

“我被电子科大科技园优美的环境和卓越的载体品质深深打动。”第一次来成都考察,柯红星就下定决心将公司落户成都。

同年11月,成都申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户电子科大科技园,2年时间过去,柯红星搭建起以硕博高层次人才为主的近60人团队,把自主研发的神威处理器从研究所推向市场,在党政机关、关键行业实现了产业化落地运营。

电子科大产业园吸引创业者的不仅是园区提供的孵化载体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产业园周边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用柯红星的话来说就是,从全国来看,无论是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效应,还是从政策支持、人才储备等因素来看,成都都是申威处理器产业化发展的最佳布局点位。

据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国家四大电子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一批国家级电子类高校和科研机构。成都有电子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00余户,聚集了英特尔、IBM、格罗方德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从业人员60余万。2017年,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300亿元,在中西部地区居首位。

目前,成都已经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正在聚焦“一芯、一屏”攻坚突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在成都看来,建立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关键所在。

7月11日,成都出台《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计划》,提出将重点聚焦“5+5+1”产业细分领域,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未来3至5年,这些领域中将诞生数个过万亿、一批千亿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其中已经具备雄厚产业基础的电子信息将成为首个建成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它将与装备制造、医疗健康一起成为成都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中的“拳头产业”,支撑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述负责人介绍,根据产业规模和发展态势,电子信息产业未来3年需要达到年均15%的增速,从而在2020年达到万亿级规模;装备制造业去年产业规模达到6150亿元,到2022年,成都整个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有望过亿;医药健康产业距离万亿级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截至2017年,产业规模近3000亿元,到2025年,其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成都GDP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实现6870.68亿元,GDP增长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8%左右,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