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导学案

时间:2024-08-20 19:55:15 作者:
摘要:​【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和文学常识。2、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范进中举前后用的变化_范进中举前后对比句子_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和文学常识。

2、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4、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自主预学

【知识链接】走进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但一直未中举人。考场失意,家庭变故,使他在与官僚士绅交往中看透了封建科举制度,这些对他创作《儒林外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林外史》是古典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代表作。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语言准确、精练而富于形象性,讽刺手法尤为突出。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有关科举考试:

1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明光绪二十七年(1906)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2、科举考试的两个阶段

(1)初级考试—童试、岁试、科试。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岁试选拔,合格者称生员,生员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合格者称为秀才(相公)。

(2)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①乡试—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元。

②会试—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人参加,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一般要复试。

③殿试—由皇帝主诗,贡士参加。中考者皆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合称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作揖( ) ②星宿( ) ③攥着() ④腆着( )

⑤斋公 ( ) ⑥行事( ) ⑦带挈()⑧绾了( )

(2)解释词语的含义。

带挈:拙病:桑梓:

(3)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第回,作者是朝的。他写的这部书是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回,主要描写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的腐朽。

二、合作交流:

1、查阅资料说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小说三要素:

三、成果展示:

展示内容:以上合作交流的问题。

展示方式:以抽签的方式通过口语表达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展开。

【当堂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1)《范进中举》节选自《》,它是我国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及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代小说家。

(2)《范进中举》以“”为线索,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深刻反映了对人心灵的荼毒。

2、给加粗的字注音

星宿( )斋( )公讳( )细丝锭子( )带挈( )烫酒( )惹()醺( )腆( )啐( )嗑( )簇拥( )踹( )磕头( )皱( )攥( )瘟( )桑梓( )星宿()相公( )长亲( )讳( )解元()斋( )兀自()轩敞()

3、解词:

带挈:见教:尖嘴猴腮:

烂忠厚:相与:央及:

狗血喷头:唯唯连声:叙功:

腆着:淋淋漓漓:不省人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2、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作者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两个时间段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众多的人物中,想一想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2、他在中举前后有哪些变化?跳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从这些变化中你认为范进是个怎么样的人?

时间

情况

中举前

中举后

家庭境况

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

对胡屠户的称谓

范进是一个:

3、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

情况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

的称呼

说话态度

送的礼品

对嫁女

的解释

才学评价

能否考中

对亲家

母的称呼

胡屠户是一个:

4、众相邻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的态度变化这反映出什么社会问题?

时间

情况

中举前

中举后

称谓

态度

及其他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

三、成果展示:

展示内容:合作探究的内容。

展示方式: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四、精讲点拨:

五、当堂训练:

选择字词填空:

(1)屠夫横披了衣服, (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2)范进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一步一(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漂亮、华贵、轩敞),也还干净,就 (给、送、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 (看望、请教、留心)些。

(4)屠夫把银子(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揣、塞、放 )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

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

1、请用《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二、合作探究:

(1)他得知中举的消息后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你的理由。

(3)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成果展示:

展示内容:合作交流的内容

展示形式:以抽签的方式进行

四、精讲点拨:

(1)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2)用夸张来讽刺起到了一个什么效果?

五、当堂训练:

一、课文运用和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刻画了范进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揭露。

二、选词填空。

1. 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A. 跌 B. 歇 C. 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2.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A. 漂亮 B. 华丽 C. 轩敞),也还干净,就(A. 给 B. 送 C. 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A. 看望 B. 请教 C. 留心)些。

3.屠户把银子(A. 拿 B. 捏 C.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A. 伸 B. 舒 C.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A. 收 B. 缩 C. 放)了回去,往腰里(A. 揣 B. 塞 C.放)……

三、阅读“范进不看便罢…”至“快些迎着去寻他。”完成1--6题。

1.从文中找出一例,说明文章“反复”的夸张效果。

2.从文中找出一例,说明侧面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3.作者将范进发疯的过程写得极富层次感,提炼主要情节概括其发疯的过程。

一交跌倒——()——()——()

4.用浪纹线画出选段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情节,简析其作用。

5.范进发疯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6.选段中除了描写范进外,还描写了老太太、娘子、报录的、邻居等人,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这句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8.“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情呢?

9.范进为什么会喜极而疯?请谈谈你的理解。

❤️孙霞整理于2023年11月14日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