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 | 婚内约定全部财产归一方所有,是夫妻间赠与还是夫妻财产约定?
案情简介
甲乙二人于1997年1月3日自愿登记结婚,2019年3月13日,甲乙二人签订《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其中约定“婚内所有房子归女方所有权,若今后离婚时分割财产时房产及全部财产归女方所有”。
2023年,甲诉至法院,要求与乙离婚,并主张按照《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分割婚内财产,而乙在庭审中辩称其同意离婚,但双方在婚内签订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实质为赠与,其在权利转移前享有任意撤销权,应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法院审理
审理过程中,甲与乙均表示同意离婚,可以说明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符合离婚的法定条件,应准予双方离婚。关于双方争议的财产问题,法院经审理认为,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甲与乙在《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中约定“婚内所有房子归女方所有权,若今后离婚时分割财产时房产及全部财产归女方所有”,案涉财产权益均系双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系夫妻共同财产权益,而非乙个人财产权益,上述约定应认定为双方约定财产制的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最终,法院判决准予甲乙离婚,并按照甲乙双方签订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处理夫妻共同财产。
法官说法
夫妻婚内财产的约定行为与赠与行为有诸多不同:
1.夫妻婚内财产约定是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采用何种夫妻财产制的约定,而赠与往往是一方出于令对方财富增值的目的;
2.夫妻婚内财产约定的目的与功能在于总体上安排夫妻财产关系,而赠与则是改变一项特定财产的权利归属;
3.夫妻婚内财产约定通常针对的是部分或全部财产,而赠与通常针对特定化或可特定化的财物;
4.夫妻婚内财产约定的规则适用具有一般性和可重复性,对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持续获得的财产产生持续的约束力,具有长期、概括调整的特定性,而赠与是一次性合同,不具备可重复适用的特点。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系双方对其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关系作出的总体安排,该约定可重复适用,可以体现夫妻双方概括调整夫妻共同财产的意思表示,应按照该协议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三十二条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或者共有,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相关阅读
-
以案释法 | 婚内约定全部财产归一方所有,是夫妻间赠与还是夫妻财产约定?
案情简介 甲乙二人于1997年1月3日自愿登记结婚,2019年3月13日,甲乙二人签订《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其中约定“婚内所有房子归女方所有权,若今后离婚时分...
-
读书让我陪伴自己、陪伴老人、陪伴孩子更有力量...
-
微信名:拓普义齿微信ID:tp18902469065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❷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
-
我3万彩礼娶老挝美女,丈母娘:村里姑娘多,再介绍几个中国小伙
那一天,我和朋友正在老挝万象的一个中国城里闲逛。中午,在一家小餐馆用餐时,我注意到了坐在邻桌的一个老挝女孩,...
-
逗妹碎碎念,或深度或有趣,限量更新咯~...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就年轻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出要求,强调年轻干部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
行业洗牌屡现危机,改革创新突破重围。在中美贸易战、11月4日美国制裁伊朗时间窗口临近、美联储议息会议、人民币汇率波动...
-
在游艇行业中,环保燃料的使用一直备受关注。HVO燃料,这种大部分来源于废旧食用油的能源,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可行的环保柴油替代品。...
-
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作者:(美)戴维·保罗·奥苏贝尔,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欢迎阅读《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读书网|dushu.com...
-
桥梁的分类按使用性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等,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桥梁分类多孔跨径总长,米,单孔跨径,米...
-
武氏太极拳李亦畬后人讲解家传太极拳谱中的“平准”、“枰准”和“秤准”的演变及其由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微信搜索“文太极”(或搜索:wentaijicom),别忘记关注哦!...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