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知否」隐性知识怎么显性化?

「知否」隐性知识怎么显性化?

时间:2024-08-25 12:54:12 作者:
摘要:这四种活动在组织内部不断地交互进行着,Nonaka(1994)将其定义为“知识转移的螺旋”(Spiral of Knowledge Transmit)

摘要:不问不知,不学不成。知识管理“知否”? 精短解答,轻松和你踏上知识管理进阶之路。今日知否:隐性知识怎么显性化?

隐性知识举个例子_例子隐性知识具体指什么_隐性知识的具体例子

问题:我们都知道隐性知识显性化对组织和个人都很重要,但隐性知识怎么显性化呢?

解答: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转换的一个过程。具体我们看下日本知识创新大师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Nonaka and Takeuchi,1995)。在企业知识创新活动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转换,其过程有四。

隐性知识的具体例子_例子隐性知识具体指什么_隐性知识举个例子

知识的转移与分享图(Nonaka,1995)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将个人的隐性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分享给组织内其他人的过程。如师傅带徒弟,带着一起干,徒弟凭借直接的观察、模仿和练习学得技艺。员工工作之余非正式聚会时,边吃边谈得到相关经验。这都是通过知识社会化过程形成的隐性知识,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思考和实践。

外显化(Externalization)是将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与经验转换成他人易于理解的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比喻、隐喻、类比、图像表达和肢体语言方式来表达。是显性概念化和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也是我们常说的知识萃取的过程,是知识生产的过程。

组合化(Combination)是指通过归纳、整理等方式,将组织内不同的、零散的显性知识整合成组织的系统性显性知识的过程。例如将所有顾客购买产品的信息和知识整合成一个销售流程的过程就是组织的内部知识组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关键是整合化、管理化和系统化。经过这个过程,知识能够被更多的组织成员所分享和学习。显性知识达到组织层面。

内隐化(Internalization)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组织内部员工将外在显性知识吸收、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的过程。通过知识内隐化,个人可以利用组织知识,同时也使自己的隐性知识得以拓展、延伸和重构。显性知识的隐性化,知识就会变得更有价值,可以节省员工大量的精力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个人不断积累这种隐性知识,再次通过社会化与人共享,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知识转换和创造。

这四种活动在组织内部不断地交互进行着,Nonaka(1994)将其定义为“知识转移的螺旋”(Spiral of Knowledge Transmit),知识的范围从个人到团体、到组织甚至跨组织之间,在不断的内部化跟外部化之中不断地扩张,在同时也进行知识的组合化与共同化,创造出更大的整体性知识架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转换。

编辑

隐性知识举个例子_例子隐性知识具体指什么_隐性知识的具体例子

知识的螺旋图(Nonaka, 1994)

对应于这四种知识转化模式,需要相应的“场(Ba)”存在。“场(Ba)”被定义为一个动态共享的环境,是知识共享、创造和使用的背景。这四种知识转化模式对应的场(Ba)分别为:练习场(Exercising Ba)、对话场(Interacting/Dialoguing Ba)、整合场(Cyber/Systemizing Ba)和创始场(Originating Ba)。这些场(Ba)具有动态性,能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再进而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终将成为组织的知识,并借此周期循环,而持续地创造新知识。

进一步参考文章: 吴庆海: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理论及对当代的启示

如果你有其它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或添加行者小二微信

有时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哟,期待你的问题~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