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性知识及其获取能力的培养
第2l卷第1期20 0 7 年3月空军雷达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 f A irF o r c eR a d a rA c a d e m yV 0 1. 21 N o . 1M a r . 20 0 7文章编号: 167 3. 8691( 2007 )01. 007 3. 03论隐性知识及其获取能力的培养张建肖, 李小平( 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武汉4 30 0 19 )摘要: 为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阐述隐性知识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 探讨如何在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中, 拓宽获取隐性知识的途径, 提出了改进大学实践教学, 提高大学生创造力的对策.关键词: 隐性知识; 创造力; 大学教学中图分类号: G 4 0—03文献标识码: A“隐性知识” 这个术语是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 58 年在其代表作《个人知识》 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 波兰尼证明隐性知识的经典比喻是: “我们’ 能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 在通常情况下, 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 ” 他认为这类知识的绝大部分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这就是他的著名命题: “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 ”隐性知识指“高度个体化的、 难以形式化的或沟通的、 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 通常以个人经验、 印象、 感悟、 团队的默契、 技术诀窍、 组织文化、 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 而难以用文字、 语言、 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知识类型. ” 隐性知识与可以运用言语、 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显性知识, 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体性. “我们认为, 与个体的不可分离性是具有隐性特征知识资源的本质. 具有隐性特征的知识来自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感知, 是源于经验的, 源于个体与外界信息长期互动中的主观感受, 这种判断与感觉具有极强的个性. ” …这也就是说, 知识的根源或者说知识的产生过程常常是“个人的” 或是“默然的” ,因为, 所有公共的知识首选是由个人发现的, 而且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 只有那部分被语言表达的知识才能被公众分享, 而未能被语言表达的知识只能存在个人的实践活动和经验之中.隐性知识的形成与运用具有自动性. 隐性知识常以自动化的方式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形成过程和运用都不受主观意志控制. 知识以灵感、 诀窍、 习惯、 信念等方式显现, 主体难以在确定的时间, 确定的地点, 以有意识的、 确定的方式进行有目的地运用.隐性知识的结构呈现出整体性. 由于个体性、 自动性的特点, 隐性知识往往显得缺乏逻辑结构, 然而, 隐性知识是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 是完整、 和谐、 统一的全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因而其本身也是整体统一, 不可分割的.创新是最有效的知识运用, 在创新过程中, 隐性知识收稿日期: 2006. 07 —10;修订日期: 20 0 6 - 10 - 20作者简介: 张建肖( 19 7 7 一), 男, 硕士生, 主要从事军事教育研究是十分重要、 最具活力的因素. 如何在大学教学中按照隐性知识的特征, 运用好隐性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是现代大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1隐性知识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作用由于隐性知识的个人化、 自动化、 整体化等特征, 因此, 它潜藏着许多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激发和自觉利用隐性知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知识经验、创新实践均有重要作用.1. 1隐性知识是个体创新的重要资源创新要创造、 发展、 交流和应用新的想法, 要解决的是非结构问题, 其本质和结构都不明确, 解决的方法与步骤也不清楚. 创新不是只要直接运用现成的可直接使用的显性知识就可实现的, 而是需要相关人员在掌握相关以逻辑特征为基础的显性知识的基础上, 运用通常是具有非逻辑特征的隐性知识, 包括个体性的经验与智慧, 激活出独辟新径的“顿悟” . 对创新而言, 活动中的隐性知识是最具活力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把决策及其所解决的问题分为结构化的与非结构化的两类. 结构化问题是多次重复出现的问题, 其本质和结构明晰, 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 步骤确定. 只要找到记录其方法步骤的显性知识, 就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 而解决非结构化的问题则是“没有规律可循” 的, 要通过非逻辑思维,即逻辑的跳跃、 想象力的发挥, 要有在长期实践实验基础上形成的“天才的直觉” ; 不仅有自觉的思维活动, 也要有顿悟的出现和灵感的闪光. 可见,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利用认知结构中遥远的观念之间的关系造成一新的产物” 【21这就要求个体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结构, 特别是在内容、 思想、 方法上风格各异的学科知识结构, 要用非逻辑思维来催化逻辑思维, 使其“内化” 和“活化” 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1. 2隐性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而心理学界一般将人的创造力定义为: 根据一定目的和任万方数据
相关阅读
-
诺和新元通过科技创新,赋予一个个小生命体更大的“魔力”。...
-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amp;·波兰尼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
-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细菌、蓝藻、放线菌和支原体等。...
-
2021年9月16日,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新时代论坛”举行系列讲座第五讲,邀请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
-
北京时间1月23日,全球知名杂志《财富》杂志公布了201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企业排行。本次《财富》杂志公布的企业排名是对3750名企业高管、董事、分析师以及行业专家进行了调......
-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
-
展会名称: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举办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时间:2024.11.26-...
-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amp;·波兰尼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
-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细菌、蓝藻、放线菌和支原体等。...
-
政策聚焦 |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民政部、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全国妇联等15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日前,民政部、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全国妇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6年...
-
关于开展2024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