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考前必会教学知识-选择题

考前必会教学知识-选择题

时间:2023-11-05 06:01:44 作者:
摘要:考前刷一遍

前言:考试中选择题部分的教学知识内容并不难,有时甚至靠常识就能做对至少一半,不过还是看看以下梳理更稳妥。

一、语音教学

1.单词发音(按平时对单词的积累即可-无需准备)

2.重读

·单词重读-按平时对单词积累即可;

·句子重读:总原则-重读名动形副;特殊原则-根据情境可能重读任何一个词

3.连读

·前一个单词结尾+后一个单词词首

·辅音/元音/ r/re+元音 辅音+半元音(j)

·不同意群之间单词不可连读

4.失去爆破

·前一单词结尾+后一单词开头 或者 同一单词内部

·两个爆破音/p/,/b/,/t/,/d/,/k/,/g/连贯出现

5.不完全爆破

(1)/p/ /b/ /t/ /d/ /k/ /g/ + 摩擦音/f/ /v/ /s/ /z/ /ʃ//ʒ/ /θ/ /ð/ /h//r/

(2) /p/ /b/ /t/ /d/ /k/ /g/ + 塞擦音/ʧ/ /ʤ/

例:grandchild

(3) /t//d/+/m//n//l/

例:Good morning at last

6.语调

(1)升调: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前一部分,陈述句列举事项(除最后一个)

(2)降调: 陈述句、祈使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

二、词汇教学

1.词义

(1)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词典中所标注的意思,即字面意思(literal meaning)。

(2)关联意义(associated meaning)。词的文化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意义。

2.词汇信息(Basic information)

词汇信息包括词类、词的前缀和后缀、词的拼写和发音等。

3.用法(Usage)

词汇的用法包括词汇的搭配、短语、习语、语域。

三、语法教学

1.内容:

·形式/结构(form/ structure ):词法(morphology)与句法(syntax)

·语义(language meaning)

·语用(language use):上下文或语篇中的功能。

2.教学方法

·演绎法(Deductive Method)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3.练习方法

·机械型练习(Mechanical Practice)-强调训练语法的准确性。

常见形式:替换操练(substitution drills)、转换操练(transformation drills)、并句操练、造句

·意义型练习(Meaningful Practice)

常见形式:看图说话,根据提示翻译句子。

·交际型练习(Communicative Practice)

常见形式:讲故事,情景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四、语篇教学

Cohesion (衔接)是语法和词汇上的手段,例如一篇文章词汇上的衔接表现为:复现同义关系(出现原词、同义词、上义词、下义词等);再如一些文章中的逻辑关联词,表示转折、让步等均为衔接的情况。

Coherence(连贯)的实现依靠语境(语篇的内部环境-上下文;情境语境-产生语篇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说话者背后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使用者的语用知识(说话人话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

衔接是表层结构的有形网络,词汇、语法上的衔接;连贯是深层结构的无形网络,语义上的连贯。

五、听力教学

1. 教学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

该教学模式主张在听力理解之前,安排适当的听力技能的训练以及

词汇、语法和知识的讲解。

·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

激活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

2.教学过程

·听前(Pre-listening)

介绍相关背景知识;预测听力内容

·听中(While-listening)

泛听主旨和基本信息,精听细节。

·听后(Post-listening)

在设计听力课时,教师要注意进行充足的“听后练习”,以便学生真正互动起来,达到交流、合作、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3.训练方法

·精听(Focus/intensive listening)

反复多次地听同一篇听力材料,除了掌握听力材料的中心大意、完成听力习以外,还要力求逐词逐句地听懂。

·泛听(Gist/extensive Listening)

听一遍听力材料的情况下,掌握听力材料的中心大意

六、口语教学

练习活动

·控制性或机械性活动(Controlled or mechanical activities)

典型活动:背诵、模仿、重复

·半控制性或半机械性活动

(Semi-controlled or semi-mechanical activities)

典型活动:通过询问识别不同的图片或匹配图片;

·开放性或创造性活动(Open or creative activities)

典型活动:角色扮演、辩论、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即兴演讲等

七、阅读教学

1.教学模式

·自上而下(The Top-down Approach)同听力

·自下而上(The Bottom-up Approach)同听力

2.基本技能

Predicting、Skimming 、Scanning 、Word-guessing、Inferring等

八、写作教学

教学模式

·重结果的写作教学模式(Product-oriented approach)

注重成品、一稿写作。

·重过程的写作教学模式(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重要特点:小组共同完成;过程与结果并重

·重内容的写作教学模式(Content-oriented approach)

强调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写前的准备。

九、教学实施

1.提问类型

类型一:

·课堂程序性提问

例如:发出教学指令:Ready? Go!/ Let’ play a game!/ Read after me.

·课文理解性提问

①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事实性的表层理解,根据短时记忆或查看课文找到答案。答案唯一,教师预先知道答案。

②参阅性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s):参照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回答,在文中无现成答案。

③评估性提问(evaluative questions):对原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现实情境性提问

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现有知识或课堂上的情景状态进行事实性提问

类型二:

·封闭式问题(closed questions)——一个或几个固定答案

·开放式问题(open questions)——无固定答案

2.教师纠错方法

·直接纠错(direct/explicit correction)

·间接纠错(indirect/implicit correction)

3.教师角色

Instructor(指导者)

Facilitator(促进者)——教师为学生学习创造环境

Controller(控制者)——1.对课堂活动的进度、时间控制;2.活动中给予学生平等操练的机会。3.活动中学生不偏离主题;4.维护纪律

Organizer(组织者)——做任务时,明确交代任务、宣布活动形式、准确发出指令、进行必要示范、活动结束后及时反馈。

Participant(参与者)——任务型活动中,参与到学生中去。

Prompter(提示者)——学生发言时,提供帮助信息;学生不知如何回答问题或回答过于简略时,使用“Anything else?”提示学生补充。

Assessor(评价者)——1.反馈;2.纠错

Resource-provider(资源提供者)——提供教学所需要的背景知识、范例等。

Researcher(研究者)——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听课、评课、赛课等。

十、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

·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

2.测试

类型一:

·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了解一段时期知识掌握情况(期中、期末)。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受试者现有英语水平是否能胜任某一新学习任务或工作需要的程度。(托福、四六级等)

·潜能测试(Aptitude Test)——预测学习者学习某一新语言的能力倾向的测试,判断受试者今后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该语言的学习能力。(SAT/GRE)

·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分析学习过程中存着问题而设计的测试。(单元测试)

·结业测试(Exit Test)——仪式性考试(所学课程的成绩考试;一般语言水平测试)

类型二:

·主观性测试(Subjective Test)

题型:简答、材料分析、作文…

·客观性测试(Objective Test)

题型:单项选择、判断…

类型三:

·常模参照性测试(Norm-referenced Test)

考生个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作为评价标准。

·标准参照性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考生是否达到特定的标准(雅思、托福)。

·个体参考性测试(Individual-referenced Test)

个人过去与现在成绩对比。

3.测试标准

·信度(Reliability)——可靠性、评价标准是否一致

·效度(Validity)——语言测试最重要指标。

(1)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一套试题看起来能够测试所要测试的内容。

(2)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考试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人的语言能力及相关心理特征。(题型安排)

(3)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测试内容与测试目的和学习目的之间的相关性。

(4)共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一次测试结果与相近时间测试结果或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相比较得出的系数。

(5)预示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测试结果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学习者将来的考试成绩。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