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淡看生活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32例疗效分析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32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3-11-08 18:26:50 作者:
摘要:(P<O.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l。裹1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z士s)2.2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18例

( P < O . 0 5)。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见表l。裹1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z 士s)2. 2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18 例, 显效26 例, 好转6 例, 无效6 例, 恶化4 例, 总有效例数为54 例, 总有效率8 3. 3%。 对照组基本痊愈16例, 显效20 例, 好转z 例, 无效18 例, 恶化4 例, 总有效例效为38 例, 总有效率6 3. 3%。 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红花黄色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 讨论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坏死, 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致残率很高,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其临床治疗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脑梗死患者常伴有血黏度增高, 不但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而且影响微循环, 加重脑梗死程度。 因此, 降低血黏度及血液的高凝状态, 抗血小板聚集, 改善脑血液循环,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溶栓、 抗凝、 降纤等是重要的治疗方案。

红花黄色素是以中药红花为原料提取分离的有效活性成分, 具有抑制血栓形成, 扩张血管, 降血脂,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改善神经功能等作用口】 。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损伤和全脑缺血、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能显著缩小局部性脑梗死面积, 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 明显缩短再灌注后大鼠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 并明显改善脑水肿情况‘+ “。近年来随着对红花黄色素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研究者将红花黄色素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病的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本研究应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4d 后, 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红花黄色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因此, 红花黄色素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3林枫, 刘玉然. 红花黄色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J]. 航空航天医学, 20 0 9 , 20 ( 11): 9 3- 9 4 .E 2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 9 6 , 29 ( 6 ):381.E S lC h aT J。 E h r lichJR , Z h a n gL , e t a 1. D isso c ia tio n b e t w e e nio n icr e m o d e lin ga n da b ilityto su sta ina tria l f ib r illa tio nd u r in gr e c o v —e r yf r o me x p e r ie m e ta l c o n g e stiv e h e a r tf a ilu re[ J3. C iru la tio n。20 0 4 。 10 9 ( 3): 4 12—4 18 .[ 4 2王振华。 田京伟.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J]. 药学学报, 2005。 ( 12): I 14 4 —1 14 6.E s]徐持华, 张善锋, 马二民.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红花黄素的保护作用[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 4 3): 9 3—9 5.( 收稿20 11- 0 8 - 23)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32例疗效分析张秀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 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孝感4 320 0 0【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脑电生物反馈对失眠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自20 0 9 —0 1~20 10 —12期间收治的32例失眠患者采用脑电波反馈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 S Q I)对病人睡眠质量进行评定,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 C L 一9 0 )对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波功率值相比差异不显著( P > 0 . 0 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治疗后脑电波总波功率以及p 波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P < 0 . 0 5), 而且也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P < o . 0 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脑电波反馈进行治疗后, 失眠病人S C L - 9 0 总分值、 各因子分值以及P S Q l分值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 O . 0 1),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失眠病人的脑电波, 在提高失眠病人的睡眠质量方面疗效较为理想。【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失眠; 症状自评量表; 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中图分类号】 R 7 4 1. 0 4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 7 3- 5110 ( 20 11)24 —0 0 31—0 3A n a ly siso f E E Gb io f e e d b a c kin tr e a tm e n t o f in so m n ia 32 c a se sZ h a n gx iu lin gZ h a n gX iu lin g . H u a z h o n gU n iv e r —sityo fS c i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o g y ( X ia o g a nC e n tr a l H o sp ita l), X ia o g a n4 3 2 0 0 0 , C h in a[ A b str a ct]O b jectiv eT oa n a ly z ea n d e v a lu a te th e E E Gb io f e e d b a c k f o r th e clin ica l tr e a tm e n t o f p a tie n tsw ith in so m n ia .万方数据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